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4-03-21 09:28:54)
标签:

x14354ymj

教育

分类: 课题方案

一  开展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有这样一些困惑:语文课到底如何上?有的教师放不开手脚,包办代替,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有的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毫无目的的阅读、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随年龄的增长反而在下降,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生还比较积极,到了初二、初三,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是教师提出问题,一个班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回答,与“面向全体,全体参与”相违。是学生都不懂?学生缺乏积极性?学生害怕?究其原因有许多,其中与“师生互动”的实效性直接相关。

    语文课堂中师生的互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形式单调,多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少生生间互动。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或一呼百应,或对答如流。互动徒具形式,无实质内容。

2、 教学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缺少“心灵”的碰撞。

3、 深度不够,多浅层互动,少深层互动。表面热热闹闹,深层却是波澜不惊。有时甚至是点缀式互动,小组讨论,无机制,无准备,合作只有几十秒,毫无意义。

4、 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 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 平行”多边型互动。有时甚至是局部的互动,即课堂互动为少数优势群体享用,弱势群体无人问津,表现为偏爱的互动。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

    二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 互动:这里指在课堂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互动简单地说就是师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既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在同一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其教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总之,教学互动的过程始终是一个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满足自身学习要求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师生互动”包含了三层意思:

(1)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师生之间的活动是双向交流和相互驱动的过程,教学重心必须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2)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突出表现在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问题意识上。为此应设计能使学生自习自研有效、深入、扎实开展的教学策略,设计能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和投入自习自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步骤,以确保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这一教学目标。

(3)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原有知识结构,增加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的储备,改进教法,研究学法,勇于开拓。

(二)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

2、大教学论: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经验,组织、参与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现代的课堂教育,不仅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交往与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全面素质的发展。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有机会从事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提出“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对策”这一课题,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求产生课堂互动低效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对策,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四   研究内容

1、调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

2、寻求改变现状的对策。主要从四方面进行研究:

(1)建立现代的教学观: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建立失序、变通、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

(2)进行增强互动的“弹性”教学设计: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

(3)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反馈,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善于捕捉现状信息,灵活驾驭课堂,积极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4)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等;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交往、表达的能力;主动反思、探索的能力等。

3、构建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课堂互动网络,并探求形成一定的互动教学模式。

4、建立完善的有效互动的评价机制。

五  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反思语文课堂教学,从中发现问题,提炼成课题,进行理论论证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写好研究方案和申报表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等待立项批复。

2、实施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一旦通过立项,着手制定研究计划,分阶段实施。边研究边收集资料边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反思研究过程,整理、分析并研究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老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案例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七  课题成果展示形式:建立实验档案、撰写调查报告、课题专题课观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