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2013-12-19 00:20:08)
分类: 他山之石

《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设计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设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过程,首先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融合与贯通,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巩固旧知识数的组成,在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在实际中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一、说教材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1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并能讲解算理,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二、说学情

1)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别人说话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方式。

(2)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10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基础,基本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在前几节内容中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对于如何用数的组成想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学生还全然不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口算。

2.巩固两位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和与他人交流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助人为乐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说学法
  
1)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六、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

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多层训练,

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首先,我从学生与小明交朋友引入,通过让学生了解小明的学号、家里的门牌号、身高、体重。使他们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巩固了数的组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每位同学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130+2的教学

创设情境,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买酸奶的情景。先让学生观察画面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再根据获得得信息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与同桌说一说。在解决“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为了避免少数同学思维代替大多数同学的思维,我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在交流自己的算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一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教学2+30

提出问题,这道题谁还有不同的解法,板书2+30=,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并找出其中的不同,从而向学生渗透加法交换律。

332-2的教学。

再次创设情境: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并提出问题“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既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最后以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收获作为总结,让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总结学习方法,获得情感态度等体验,依然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七、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的板书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是我对《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课后反思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2.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习,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4.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小组交流时学生能畅所欲言,但举手发言的的同学会少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