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深度好文 I 技术分析篇:各种投资流派的哲学思想及应用误区(全)
(2016-09-24 14:52:36)
标签:
转载 |
作者:猎手11-hawk
(一)
我觉得作为一个股票初学者,学一些技术分析的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时候一个股票你能不能拿得住,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具备成本优势,有了一定成本优势后,你自然就能拥有良好的持股心态,撇开仓位控制和持股成本空谈如何锻炼心态是毫无意义的,我就不相信你在最高点买入,遇到30%回调还面不改色,假如浮亏30%你还面不改色,我只能说你是一个彻底的赌徒,根本没资金管理和风控的概念,属于那种“死了都不卖,不翻10倍不痛快”的脑残伪价值粉。而技术分析就能解决这种成本控制问题,让你从一开始就买在阶段性的低点,你自然就有足够信心面对回调。很多网友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技术分析,以前学的那些技术分析基本都算是白学了,因此我觉得我还是很有必要开技术分析这门课程的。
在学习任何一种投资策略之前,我们都有必要先来了解该投资策略背后的哲学观和假设条件。任何一种投资策略,都离不开要回答以下问题:股票市场的本质是什么?驱动股价波动的核心因素是什么?这就像任何一个哲学流派都必须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起源?有怎样的哲学观就会有对应的投资策略,进而衍生出对应的投资技巧。下面我将简单介绍目前一些常见投资流派的哲学思想。其实任何一种投资流派都只是从某个局部来审视股票市场的本质,他们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因此真正的大师不排斥任何一种投资流派,也不盲目信奉任何一种投资流派。应该是集众所长,独树一帜。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立志要成为大师级选手,假如你不想开创新的流派,那么你只需选择自己最顺手的那一个流派,潜心修行,将其武功心法应用到极致,也能成为武林高手。
在学习一个投资流派之前,你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如何看待股市市场的,即在该流派眼里,股市到底是什么玩意?其中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假设前提条件。因为得出某个结论,往往是基于某些前提条件的,假如这些前提条件不复存,那么结论自然就是错误的。下面是常见的投资流派:随机游走理论、黑天鹅投资理论、价值分析、量化交易、反身性理论、技术分析。
随机游走理论
这个流派认为股市无法预测。他们的假设前提是:在信息没有摩擦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通过信息获取超额收益。他们的证据是:根据数据统计,90%的基金经理无法跑赢指数;让一群猴子砸飞镖选股,跟一群所谓的股票专家选股,最后发现专家收益率只跑赢猴子3%都不到。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不管你怎么努力,从概率统计角度,你很难跑赢指数。与其浪费时间去挣扎,还不如直接购买指数,这样你就可以跑赢市场上90%的人。而在这种思想下,ETF指数基金诞生了,他们只复制指数走势,不追求超越指数的收益率。
对于这个流派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他给出的证据是有问题的。因为跑赢指数是一个相对值,而不是绝对数值。这就像第一名是一个相对概念一样。根据概率统计,不管你怎么努力,每个竞赛只有1个冠军,其他999999999个选手都跑输给冠军,因此我们不要努力去争取冠军了,这是徒劳的,我们还是坐在那等死算了。之所以90%的基金经理跑不赢大盘,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市场的组成成分。假如他们都很努力,那么指数的涨幅可能是20%,假如他们都是一群傻子,那么指数的涨幅可能只有1%,最后不管他们是天才还是傻子,统计数据都会显示仅有10%的人跑赢指数。此外,你不选择update自己的能力,而你的对手们却在不断update自己,那么你就会输的很彻底。假如你和对手都选择update自己,那么你就只能取得平均收益。
至于猴子砸飞镖事件,问题也在于他求平均数。100个专家,每人挑选出3只股票,加起来就是沪深300指数了,你能用这个沪深300组合跑赢沪深300指数吗?对于“被平均”,国人是深有感触啊,俺们人均几套房子,人均收入1万美金,我只能说绝大多数人都拖国家后腿了。
还是就是他的假设前提市场信息无摩擦。所谓无摩擦就是所有信息都第一时间被公开,所有投资者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且所有投资者都能正确分析出该信息的含金量。这种假设条件太苛刻了,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
黑天鹅投资策略
这个投资策略很意思。作者认为人们往往低估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在给小概率事件进行风险定价时,其定价是错误的。因此作者专门去赌小概率发生。他会分散投资购买很多这种小概率事件的期权,由于大家都认为发生概率极低,因此一份看空期权的价格可能只需几分钱,但是一旦发生这种小概率,收益率无疑是巨大的。最后他在08年房利美崩盘事件中,获得了上亿美元的收益。
这个投资策略有两个要点:1、分散下注,不能只押一个事件;2、寻找那种表面上看起来发生概率很小,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后,其实发生概率并不小的事件。这个投资策略其实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也有人在应用,那就是专门赌st重组的人。大家都觉得st会退市,认为退市概率极高,因此给他的股价定位非常低廉,但实际上,st股退市的概率远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于是这里就产生了错误的定价,有人就专门利用这种错误定价来获取暴利。
作者眼中的世界如下图所示。
恒常事件:例如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这种事件只占世界的很小一部分,这类事件完全可以依靠经验或公式精确推导出来,因此最节省人类的记忆空间。人们往往倾向于过分关注此类事件。事实上此类事件完全没有投资价值,因为大家没分歧,就不可能存在交易对手方。会不会有人傻到愿意跟我赌明天的太阳从哪边升起?我赌从东边升起,有人敢做我交易对手赌太阳从西边升起么?
高概率事件:发生概率极高的事件。人们也倾向于过分关注此类事件。此类事件的投资价值也很低,因为几乎都没悬念。例如工商银行每年的利润率,每年都那么稳定,而且在可预见的3-5年里,变化也不大。既然大家都能猜出来,当前市场价格就已经反映了这种预期,当他公布年报时,股价根本无动于衷。
已经发生过的小概率事件:对于小概率事件,人们倾向于忽略其存在,但是一旦某个小概率发生了,人们就会极度重视,重点防范。结果就是此类事件再发生的概率就会变得微乎其微。但是人们由于生活在恐惧阴影中,往往会高估了其今后发生的概率。这里就存在定价错误。例如911袭击后,航空股暴跌,但是作者认为在此发生911袭击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大家都已经高度警惕,因此他大胆抄底航空股,又赚了一大笔。
未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对于尚未发生过的小概率事件,由于提前防备成本极高,因此人们往往倾向于忽略其存在。并且人们往往低估了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这里也存在错误的定价。例如长期资本投资公司,其使用的投资模型时由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联合开发的,之前运作都良好,结果在做俄罗斯国债时破产了,当时他们经过模型分析,当前俄罗斯的国债价格是大幅偏离正常值的,只要俄罗斯不宣布违约,那么他们就能大赚一笔,他们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觉得国家主权违约发生的概率极低,结果很不幸,那一次俄罗斯直接宣布违约,于是这个被誉为由世界上最聪明最懂金融的人操盘的投资公司破产了。而作者做空房利美的期权的理由是,大家觉得房利美倒闭的概率很小,但是作者却认为人们低估了其倒闭的概率,结果还真被他赌对了。
能够感知其存在但无非用概率描述的事件:这是一类无非用现有数学工具描述的事件,由于完全无非用数学言语描述,因此预期其未来变化几乎不可能。例如混沌,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规律,但实际上却是有规律的,但这种规律又无法用现有的数学公式来描述。要捕获这种事件只能靠运气,例如指数竞猜活动,要想连续猜对10场,运气成分是主要的,与个人能力无关。
未知的世界:绝大多数事件属于这种类型,既然属于未知世界,想利用此类事件获利也就不可能,不多说。
(二)
上篇提到黑天鹅投资策略,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阅读书籍《黑天鹅》作者: [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量化投资策略
严格上来说,量化投资不是一种投资理论,他仅仅是利用计算机去处理人类无法做到的事情。简而言之,量化投资是将传统的投资哲学,如价值分析、技术分析,编成可自动执行的程序代码,他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优势在于,在交易速度达到毫秒级的情况下,一些通常无效的交易策略会变得有效。
大量高频交易的存在其实会加剧市场的雪崩效应。因为这些机器绝对理性并且绝对服从指令,因此在股市崩盘时,大量的高频交易系统会同时触发止损指令,在那一瞬间会有成千上万的止损单突然涌出,本来市场就面临流动性枯竭,这么多卖单瞬间涌入,股价会在瞬间被砸掉90%,而这又触发了更多的止损指令。。。由于量化投资不属于投资哲学范畴,这里就不多说。
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的创始人应该算是格雷厄姆,也就是巴菲特的老师。实际上,我个人觉得格雷厄姆是证券历史上最伟大的导师。衡量一个导师是否伟大,关键在于他教出了怎样的学生。很多人可能自己很厉害,但是教出来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这种人物顶多只能称为枭雄。格雷厄姆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教出了几个闻名于世的投资大师,例如巴菲特、彼得林奇。直到现在,世界上那些管理着几千亿资产的基金经理绝大多数都是格雷厄姆的信奉者。这也恰恰说明了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价值分析认为:股市是实体经济的影子,股市反映的是实业的经营状况。(所以才有“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这一说法)。因此假如你只关注股市本身的价格波动(没错,说的就是你——技术分析),那只不过是在捕风捉影,你应该把精力放在本源之处——实体经济。而这就是当今的经济学家为何整天研究宏观经济、公司经营状况的根源所在。
简而言之,价值分析认为影响股价波动的核心因素是公司经营状况。所以你应该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了解一家公司经营状况的最好途径就是查看他的财务报表,所以分析财务报表成了价值分析者的必修课。
对于价值分析的应用,我个人觉得核心思路就是寻找公司的隐形资产。因为这些资产都是隐形的,在财务报表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一般人也察觉不到,因此在给公司股价估值时,并没能体现出这些隐形资产的价值,但是这些资产却是实实在在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利益的。于是股价就被低估了。
例如巴菲特特别喜欢拥有大量现金流的公司,而且是那种免费占用客户资金流的公司。因为免费占用客户资金,在财务报表里并没有被纳入资产范畴,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可挪用的资产。例如贵州茅台,每年都要求经销商提前把销售款打入公司账户,这笔钱其实就被贵州茅台无偿占用了。又例如阿里巴巴,通过扣押商家的信用保证金以及消费者的付款,无偿占用了这笔巨款,几十亿的巨款,拿去做个7天理财,都有好几百万的利息了,这几百万纯粹就是大家免费送给阿里巴巴的。
又例如品牌、网络效应等,这些都是隐形的财富。可口可乐最值钱的就是他的品牌,随随便便一瓶自来水贴上可口可乐的标签,都能卖出几亿瓶。
随着一些传统的隐形财富被逐渐挖掘出来,这些东西的估值已经反映到股价里,投资者要做的就是不断去深挖、发现新的隐形资产,不能老是照抄巴菲特、彼得林奇所提到的那些隐形资产,例如现金流、品牌、地域优势等烂大街的分析逻辑。投资无捷径,想自己不加思考就照抄别人成果是不可能成果的,你可以借鉴前人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沿着前人的足迹重走一遍,你注定一无所获。在独辟蹊径这方面,我推荐大家向彼得林奇学习,多看他的书,学习研究他是如何能做到以奇制胜(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他的结论)。
反身性理论
价值分析认为影响股价波动的核心因素是公司经营状况,公司经营与股价的关系是身体与影子的关系。但是索罗斯认为这种哲学观是错误的。索罗斯认为,公司与股价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身体与影子关系,股价不是公司经营状况的被动反映,两者其实是相互影响的。而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的预期(情绪)。
例如,假如投资者觉得A公司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B公司会落败,投资者就买入A公司股票,抛弃B公司股票。随着A公司股价上涨,A公司去做股权质押贷款时就能贷到更多钱,并且银行会给出更多授信额度。而B公司由于股价暴跌,抵押贷款时会被要求追加抵押物,从银行贷到钱也比A公司要少数倍。于是A公司拼命扩张,B公司由于资金不足,只能不断关闭门面,裁员。而这种做法又会导致股价进一步暴跌,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于是大家当初的预期实现了:A公司果然在竞争中胜出。但其实刚开始时,A和B的基本面是一模一样的,仅仅就是因为大家预期不一样,从而导致两者的命运相差甚远。
简而言之,索罗斯认为,股票市场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功能。影响股价波动的核心因素不是公司基本面,而是人们对基本面的预期。即你长的帅不帅这事实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女神是怎么评价你的,假如你的女神觉得马云看起来“萌萌哒”,那么就算你是都教授转世都无补于事。
很多人都觉得索罗斯写的《金融炼金术》苦涩难懂。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懂。你只需理解日常生活中两样东西就行。
第一点:世界上有些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受观察者行为影响),例如物理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氢气跟氧气燃烧后必定是生产水,不管你多么渴望它生成金子,他都永远不可能实现。但是有些东西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观察者行为会扰乱事件进程)。例如人文社科就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某经济学家预言明年要发生极其严重的通胀,预言一放出来,引起社会轰动,中央非常重视,于是马上开始抗通胀,结果到了明年,由于中央提前干预,通胀并没有出现,这个经济学家的预言破产了。假如这个经济学家并没有提前警告中央,那么结果可能就真的是严重通胀。
对于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事件,并不存在索罗斯描述的反身性。一旦人们发现错误,马上就会进入纠偏。就像一个钟摆,他永远都围绕着事实中心左右摇摆,偏离稍大就会自动纠偏。只有那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就会出现索罗斯描述的反身性。即谣言可以不断自我加强,自我实现,形成一种趋势性行情,最后达到疯狂的状态,产生一种投机狂热。
而索罗斯就是专门去寻找那种可以自我加强的投资机会,在事情刚开始露出端倪时介入,在大家情绪达到疯狂状态时退出。
第二点:索罗斯只是将机械运动的两种模式应用到股市研究里。正反馈运动和负反馈运动。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事件会进行负反馈运行,一旦情况偏离事实中心太远就会自动回归中心。而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事件会进行正反馈运作,就像山坡上的雪球,你只需轻轻一推,他就会不断加速往下滚。而这个下滚过程就是索罗斯描述的反身性过程。
在当代所有的投资理论里,我最认同索罗斯的理论,也一致致力于投资者行为和投资者预期的研究。对投资者情绪和预期变化的把握能力,在这方面的功力,恐怕国内没有几个人能超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