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技术心法16】60日均线实战运用

(2016-04-03 09:54:33)
标签:

转载

[转载]【技术心法16】60日均线实战运用  一、运用60日均线战法的首要原则
    当股指有效突破60日均线时买入,有效跌破60日均线时卖出。所谓有效,就是连续两天站上或跌破60日均线,或者向上或向下突破幅度大于3%。但是这其中还隐含了另外一个前提,即买入时60日均线必须走平或走高。
    二、60日均线下的主力压价逼仓
    股价在经过较长时间缩量下跌或在低位横盘且运行在60日均线之下,此时介入该股的赢利机会很小;股价一旦突破60日均线且成功站稳在均线之上,突破时如有成交量的有效放大配合且随后5日、10日均线形成黄金交叉则更好,此时介入该股的获利机会较大。但主力为避免成交量明显放大所吸引的喜欢抄底者的跟风盘,往往会使股价随后出现缩量的缓慢上涨或涨涨跌跌的振荡走势,以此清洗出搏取短线收益的急躁筹码,5日10日均线会出现粘合但始终会平稳运行在60日均线之上,原因是主力的初期建仓成本大致在60日均价附近,主力在低位进一步积蓄做多能量后,在展开壮观的主升浪前会进行最后一次打压股价以洗掉先前介入的较坚决跟风盘,既我们通常所说的“压价逼仓”,请注意成交量这时是明显萎缩的,打压幅度视主力的控盘程度而定,一般在10%—20%之间。
    主力完成压价逼仓工作后,一切就绪,主力会采取快速拉升的方法使股价脱离其成本区,成交量亦有效放大往往会超过前期天量,随后一轮主升浪喷涌而出。 [转载]【技术心法16】60日均线实战运用 
    三、压价逼仓和震仓洗盘两者之间的区别
    1、震仓洗盘是指股价已经上涨一段时间,在出现获利盘的情况下,主力所进行的一个驱赶散户的动作。
    2、压价逼仓是指股价还在底部区间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逼散户最后割肉在地板上的动作。
    3、压价逼仓逼出来的都是割肉盘,而震仓洗盘洗出来的可能还有获利盘。
    4、在60日平均线的下方通常会出现压价逼仓,从而形成两个低点。一般说,第二个的最低点如果高于第一个的最低点,那么就称之为底部抬高;这是庄家在实施第二次压价逼仓时,下档吸筹能力较强,由此可判断该股未来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如果第二个的最低点如果低于第一个最低点的话,则说明走势相对较弱,其三条均线粘合的速度也较慢。压价逼仓其实就是一个60线下、底部抬高的小W底走势。
    5、以60日均线为界区分,在60日均线以下的为压价逼仓,在60日均线以上的为震仓洗盘。
    四、60日均线的操作策略
    1、股价要经过大幅下跌或较长时间横盘运行于60均线之下,成交量萎缩,平均换手率在1%以下最好。
    2、突破60日均线时要有明显放大的成交量配合,随后股价能够站稳于60日均线之上,否则后市可能还有较长时间反复。
    3、除个别走势极强个股外大多股票需要依托5日或10日均线缓步盘升或横盘一段时间以消磨闻风进驻者的耐心和积蓄上攻能量,注意这段时间越长走势越强则该股的后市上升空间将越大。
    4、展开主升浪前主力将会有一番压价逼仓动作,但成交量是极度萎缩的,跌幅一般在10%--20%之间。
    5、主力大幅拉升多以“大阳”方式实现,成交量会急剧放大,多数会超过前期密集成交区的天量,换手率如达到10%以上更好,如大家把握的好,此时介入获取的利润率将非常巨大。
    60日均线不仅是股价生命线,更可以说是熊牛市的划分,牢记60日均线战法要点,把握60日均线原则,再结合大盘平均市盈率的指标,获得市场平均利润并不是太难。
    五、实战运用
    1、当股指有效突破60日均线且60日均线必须走平或走高时买入,有效跌破60日均线时卖出。所谓有效,就是连续两天站上或跌破60日均线,或者向上或向下突破幅度大于3%。
    2、股价一旦突破60日均线且成功站稳在均线之上,突破时如有成交量的有效放大配合且随后5日、10日均线形成黄金交叉则更好,此时介入该股的获利机会较大。
    3、在60日平均线的下方通常会出现压价逼仓,从而形成两个低点。一般说,第二个的最低点如果高于第一个的最低点,那么就称之为底部抬高;这是庄家在实施第二次压价逼仓时,下档吸筹能力较强,由此可判断该股未来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如果第二个的最低点如果低于第一个最低点的话,则说明走势相对较弱,其三条均线粘合的速度也较慢。压价逼仓其实就是一个60线下、底部抬高的小W底走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