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尼泊尔喜马拉雅 |
分类: 粗浅思考 |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美丽的喜马拉雅自此进入国际游客的视野。
根据国际游客普遍反馈,尼泊尔属于次发达国家,境内交通及基础设施特别差,从首都Kathmandu到第二大城市Pokhara,空间距离仅200公里,车程需要6个多小时,平均车速每小时约30-40公里,从Pokhara到Nayapul仅45公里,车程需2-3个小时,如果碰上下雨,不少路段将积水泥泞,举步维艰。
城市基础设施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使是城市中心地段,既脏又乱还差,城市交通秩序仍以路中的警察人工指挥为主,由此可见,尼泊尔的交通基础设施有多落后了,所以在尼泊尔境内旅行,千万别以中国车程时间来安排行程,否则一定会误事。
喜马拉雅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3000万年前,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现在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全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仅14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为此,尼泊尔被国际游客誉为“徒步者天堂”,无论是珠峰Everest
Base Camp,还是安娜普尔纳Annapurna Base Camp都是世界著名徒步线路。
喜马拉雅的壮丽美景,请看客们在度娘上收看,本篇不想赘述,我只是想提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每年近千万的国际游客涌入喜马拉雅地区徒步,他们的吃喝拉撒硬需求如何解决,这无疑会大大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增收,但供需关系的动态不平衡是否会产生漫天要价或恶性竞争?旅游行为是否对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旅游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如何做到平衡?一句话,如何让百年后的子孙后代看到的喜马拉雅风景是与我们一样的美丽?

今年春节假期有幸在尼泊尔圆满地完成了安娜普尔纳ABC 5天徙步之旅,一路看到的美景,当地居民热情友善,旅游体验性价比超高,远远超出我的预期,真不敢相信,次发展国家可以提供如此高水准的旅游服务和体验?在Poon Hil山顶我找到了答案。
原来上个世纪60年代,有位英国探险家来到喜马拉雅地区旅行,他觉得这里太美了,同时发现越来越来的游客来到这里旅行,为了帮助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毅然决定留下来,在接下来的30年里,帮助本地人一起制定可持续规划,直到他离开人世,最后请求家人把他葬在本地。当我在Poon
Hill山顶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深深被感动了,正是由于他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和执着,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自然美景与他80年前看到的应该是差不多的。以下几点是我从这个案例中学习到的,希望可以给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卓见的调研和规划。在30年中,英国探险家走访了该地区的全部18个村落,与所有村长一起商量该地区的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最后形成的总体想法是由当地村民提供游客的吃住等必需的基本服务,不提倡过多的奢华服务,即便是现在,每个床位每晚价格仅维持在10-60元之间,尤其不赞成外来投资者进入,以防为了过多回报,盲目追求规模效应,从而造成本地区摊大饼式的乱建,同时维护了本地居民的合理利益,以及保障了游客体验的原真性。

2. 居民的培训和约定。可持续发展的想法得到了所有村长的赞成,第二步就是培训每个村落村民,游客的吃住如何保障,村民如何与游客保持良好的沟通,切实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为了让游客持续流入,保障他们的子孙更好生存,要求村民维持良好的经营生态,否则将受到惩罚。

3. 游客的认同和维护。旅行前我既担心找不着住吃,同时还担心坑蒙拐骗,旅行中才发现,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2-3个小时在徒步线路上总会有一个休憩站,当地居民热情地提供茶水、咖啡、茶点、桌椅等基本服务,既没有强卖强买,也无须讨价还价,每个休憩店周边的风景都非常美,游客自觉遵循当地人风俗,得到能量补给的同时,发自内心地维护这样的美丽环境。
4.
品牌的树立和影响。60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得到了国际游客的普遍称赞,喜马拉雅三条经典徒步线路EBC/ABC/ACT成为了国际上徒步爱好者最受欢迎的TOP徒步线路,尼泊尔也赢得了“徒步天堂”的赞誉,我相信,品牌影响将为该地区居民的就业和增收将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前一篇:Suzhou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