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6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活动有感

标签:
中美旅游年高层对话 |
分类: 粗浅思考 |
9月9日,2016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在宁夏银川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互学互鉴,共谋发展,开创中美旅游交流新时代”为主题,来自美国各州旅游部门和旅行商及国内各省、市、区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负责人,通过这一对话平台,分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围绕中美两国旅游务实交流合作,在为两国游客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鼓励各自旅游行业开发更多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航空部门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务等方面展开对话,促进中美旅游互利共赢。
本人有幸参加了本次活动,在2个半天的中美旅游高层及企业的对话交流中,不难发现中美旅游工作机制存在着较大差异。首先,从中美两国的旅游局名称来看,定位和手段完全不同。美国叫Brand USA,国家品牌塑造的味道较浓,侧重于市场手段,而中国称China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行政管理的功能更加明显,主要靠行政手段。
其次,中美旅游职能完全不同。美国旅游职能从上至下,主要以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为主,较少涉及行政管理职能,旅游行业管理的绝大部分职能由其他部门承担;中国则不同,旅游职能80%以上是行业管理,行业管理的内容与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能往往交织重合,现实中行业管理的扯皮情况经常发生,单个旅游部门对行业管理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乱象众生,管理较难到位和确保有序。
第三,中美旅游上下协调机制不同。美国从国家、地区、州和城市旅游部门是平级关系,并非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工作主要以权利和义务的市场机制来决定是合还是分;中国从国家、省、市和县存在着明显的上下级关系,下级必须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而协同工作。
第四,中美旅游开展工作机制不同。美国小政府各个部门人少自不必说,旅游工作机制主要采用市场代理模式,从城市到州,甚至国家的旅游品牌或市场推广,委托专业机构来开展,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人尽其才,工作机制灵活有效;中国从国家到地方,工作开展以行政机关人员为主要力量,在领导眼里,每个人都是“全才”,每个工作岗位每个人都可以胜任,无须专业背景和技能,更多以经验和主观做事。虽说近年来各级政府鼓励服务外包,每年每事必须招投标,前后行政程序过长,中标单位具有的偶然性,他们并不会从长计宜,从长远看,行政效率较低,行政风险加剧,有时中标单位并不具备专业能力,为了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最后自已不得不“挺身而出”,较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五,中美旅游上下分工不同。美国从国家、地区、州、城市和合作伙伴有明显的定位和分工,各级资金投入逐级递减,具有明显的联动效果。例如,国家层面主要增强认知,地区创造兴趣,州加大期待,城市制定计划,合作伙伴负责预定和服务。中国地方旅游部门必须服从上级旅游部门管理,上令下行,是从上至下的单向传导,危机的时候效率特别高,正常状态下,地方除了完成上级的工作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尤其市场营销,基本没有上下左右协同的整体效果。
以上分析,纯属个人观点,是会议期间我与中美嘉宾的交流中得到的粗浅观点,不一定准确,也很难说谁优谁劣,请各位批评指正。另外,与美国旅游局公共政策总监Aaron交流中,他负责从国家到合作伙伴5个层级关系的总体协调,我个人也非常好奇和感兴趣这方面课题,他是如何做到的和怎么做到的,我将进一来与他保持联系和沟通,在今后章节中将进一步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