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打造!

(2009-09-26 18:05:35)
标签:

苏州

桂林

休闲

旅游

分类: 粗浅思考

2009-07-12 23:02:58

——“桂林之旅”之思考

    从桂林赶回来,上周五下午参加了“三服务”联络员会议,各单位联络员分别汇报了“三服务”活动的最新进展情况。会议结束不久,第6指导组打电话给我,让我进一步完善修改一下汇报材料,做好下周全市“三服务”推进会现场交流的准备,听了以后,既喜又悲,喜的是近阶段“三服务”辛勤工作得到了认可,悲的是两天休息又要泡汤了。这不,刚从单位回来,近9点才吃完晚饭,现在刚坐下来,思考今天的博客内容。

    早想写篇关于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文章,去了桂林阳朔,给我启发很大,结合这次“桂林之旅”感受,谈些粗浅看法吧。

    桂林阳朔是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境内外来此休闲度假的游客很多,境外游客休闲度假居多,有的小憩3-5天,有的小住半个月到几个月,国内游客则以观光为主,休闲度假为辅,但至少也得像我们这样呆上1-2夜。究其阳朔渐成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理由:

    一是旅游资源品质高。这是首要要素,也是任一景区成功的核心要素,景区想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首先就必须给游客一个来此旅游的充分理由,旅游资源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慕名而来的境内外游客远近。资源品质极高,在国际上具有唯一性,就说明具有吸引国际游客的潜能。桂林阳朔就具有这样的旅游资源,除了举世无双的漓江风光,还有鬼斧神工的银子岩,多民族的特色风情等。

    二是旅游知名度高。第二点与第一点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不具有必然性。一般来说,旅游资源品质高,旅游知名度也高,但也不一定,如10多年前的九寨沟,就无人问津,当然现在是家喻户晓了。要做到旅游知名度高,除了资源品质高的必要条件外,还需要策划一系列有境内外影响的事件,让境内外游客有机会了解它,并对其感兴趣。如印象刘三姐,美国克林顿访华游线设计等。

    三是多样的旅游产品。游客吸引过来以后,安排他们做什么,如果产品不够丰富,游客没法长时间停留,就更没法休闲度假,最好观光与休闲度假产品各半,既可以满足游客猎奇心理,又能让游客放松身心。阳朔就具有这样的天然产品,观光型产品有银子岩、大榕树、月亮山、西街、印象刘三姐等,而休闲度假型产品也不少,龙水岩的泥浴、温泉,遇龙河漂流,西街上各种各样的休闲氛围和休闲设施等。

    四是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硬件要求,即便捷易得的服务设施和工具,如进出自由的旅游交通(外交通+内交通),安全畅通的基础设施,旅游咨询点(含丰富、有效的旅游资讯资料),便利的支付方式,专业的高效率服务人才,优美舒适的城市游览环境,饭店、景区、娱乐等经营环境的优化等,另一方面,是软件要求,舒适、亲和、热情的亲旅氛围,与所有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职业素养有关,以及当地百姓的亲旅理念,公开、公平、公正的消费待遇等等。阳朔是一个以旅游业为绝对主导产业的城市,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旅游业对其改善生活的重要性,碰到的每个人都是和善的、热情的,尽管有时热情得让人有一点点烦,但却是善意的烦,丝毫不影响游客的好心情,尽管所有消费商品都要贵很多,但都是明码标价,大多购物、餐馆都可用信用卡支付,消费的明明白白,消费环境让人放心,并没有丝毫斩客的感觉。

    同样是知名旅游城市的苏州,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无可替代的古典园林、水乡古镇等资源优势,赢得了众多境内外游客的青睐,但人次消费却无法与阳朔相提并论,原因何在?苏州的观光产品与休闲度假产品是相互分开发展的,城区有高品质资源、高知名度,可90%以上是观光产品,游客来了没法休闲度假,而太湖度假区发展休闲度假,却缺少大体量的高品质旅游资源和高知名度,吸引不了高端游客前去休闲度假,因此,建议加快优化和完善古城区的休闲度假产品,如平江历史休闲街区,夜间高品质文化产品,具有苏州特色个性的休闲住宿、休闲餐厅、休闲购物、休闲娱乐等,把巨大数量的观光客逐步转变成观光和休闲并重的复合客;加快完善畅通便捷的交通组织体系(主要是指游客自由进出游览场所的便捷问题,而不是旅游车辆问题),便利易得的咨询中心体系(主要是指丰富、有效资讯的易得性问题,并不是咨询中心建设数量问题),以及更重要的是公平、公正、放心的消费环境和国际通用支付方式(十全街所有餐店都无法刷卡,这与外向型经济发达明显不符),而刷卡却是境外游客的通常支付方式,国内游客也越来越习惯这种无现金交易方式。

    由于时间有限,难免有疏漏,欠思考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