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的数感教育

(2011-01-13 17:24:2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手记

幼儿的数感教育是指培养幼儿从小具有对周围事物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从而激起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热爱。这样,到了小学,才不会害怕数学,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当孩子能从感官上区分多和少时,说明孩子已经有了简单的数感,作为家长,你可以对孩子有意识地进行数感培养了。

我个人感觉有很多人对数感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培养孩子数感就是教孩子数数,然后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其实不然。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一两岁就会数1~~~10,可是你要他数实物时,孩子往往就不会数了。

很多幼儿园没有很好的让孩子活动的空间,所以就会让幼儿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一些小学的加减法了。老师是把时间打发了,孩子确实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很多家长感觉到很高兴,觉得这幼儿园没有白上,到小学肯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刚开始上一年级的时候,确实发现孩子好像确实强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后续的优势并不明显。

这些都是因为孩子一直在机械地背数,做加减练习的时候,也是机械地掰手指头,一个一个数。孩子缺少数感,对数字和物体缺少一个大致的感觉。所以在幼儿阶段适当培养孩子的数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感。

下面谈谈自己对幼儿数感培养的一些肤浅的看法,希望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一些启示,也希望大家把好的点子拿出来,一起学习,呵呵

(一)   数数和数实物相结合

在教孩子学数1~10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手指,十个手指是幼儿随身携带的计数器,要充分利用十个手指来数数。我们一边数,一边出示相应数目的手指。当然不能总是数手指头,这样会使孩子感到枯燥无味,我们要让孩子数一切可以数的东西。数实物能帮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数字。因此,在和孩子间做数学游戏的最佳选择就是让孩子去数生活中的实物。如数街上的电线杆、路灯、树、花、房子等等,不仅练习了数数,还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以及感受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另外,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找生活环境中的数字,如门牌号、楼号、汽车牌号、信箱号,等等,并与孩子一块讨论数字的用途,例如比赛中的计分,可以用数字给东西命名,根据数字找到房子或街道的地址,也可以给食品标出价格等等。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让孩子从小具有对周围事物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从而激起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热爱。

(二)   灵活多样的数数活动

我们除了教孩子一个一个地数之外,还可以教孩子一双一双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在此基础上,如果可以地话,还可以让他学会其他计数法。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提高计数的速度,还可以训练孩子的思维,因为这些靠简单的背数是不能做到的。

另外,我们通常会教孩子从小到大的数,其实,我们要训练孩子从大到小倒着数,如:100999897……记得我第一次给一年级的学生上第一堂数学课时,孩子们大都会流利地从1数到100,可是当我要他们从50倒数到20的时候,却难住了大部分同学。其实,倒数是对孩子的逆向思维的训练,相对于顺着数来说,倒着数的难度要高些,就好比很多孩子能快速地算出53等于8,而算8-5时,速度较慢,甚至不会算一样。

(三)数数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幼儿的双手是个,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手指与大脑联系最为密切,脑指挥手,手教会脑,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让幼儿多动手可以使幼儿聪明起来,且越是智力迟钝的幼儿,越是要多让他动手。

孩子通常能比较容易的学会从1数到19,而在数192939后面一个整十数时,通常会数成十十,二十十,三十十等等。其原因就是对计数单位“十”缺乏形象的理解。这时,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数小棒,先一根一根地数,再十根十根地数,最后告诉孩子每十根扎成一捆,要孩子自己边数边扎。比如你可以要求孩子拿出二十五根小棒,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当数到 29 时问:下一个是多少?如果孩子不清楚下一个数是三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在 29的基础上添上一根是几捆,弄清 29 的后面是 30 这样,孩子对数的抽象认识就形象具体化了。最后让孩子脱离小棒,抽象数数,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数数和计算相结合

家长可以在游戏中教会孩子简单的计算,例如:家长可用实物向幼儿进行演示,边演边讲: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堆是2根,另一堆应当是几根?再把两堆合起来成了几根?也可以和孩子做猜一猜的游戏,比如:拿5颗糖果,分别拽在两只手里,让孩子猜猜其中一只手有几颗,也可以让孩子猜猜两只手分别有几颗。

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体验到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比它小的数,这几个小的数又可合成一个较大的数。从而积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加关系和互补关系的感性经验。

刚开始计算的时候,孩子难免要靠实物计算,我们要逐渐让孩子脱离实物,将孩子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当然,这要因人而异。

(五)   学数学和用数学相结合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中的应用,孩子初步建立了数感,会简单的计算,这时,我们不妨创设机会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平常的生活中。比如日常购物时就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当孩子体会到数学带来的成功和乐趣时,你将收获到很多意外的惊喜。

总之,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在培养孩子数感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然后再将具体形象的思维抽象化,让孩子轻轻松松地学习,快快乐乐地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