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廊桥行:泰顺北涧桥

(2012-10-27 00:49:35)
标签:

北涧桥

廊桥

泗溪

泰顺

骑行

分类: 廊桥

http://s9/mw690/6255ee31g7ae4bf063ed8&690
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

 

北涧桥,因桥跨北而上,故名曰“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的东首当地人称“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16级;西首称“桥尾”,地势较低,石阶26步。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国家文物管理局的桥梁专家杨道明教授亲临考察指导,他感叹道:“四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运用力学原理建造这种叠梁式木拱桥,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是中国桥梁史中的‘双壁’”。所以他亲手题了“古建文物,民族精粹”八个大字,制成双匾,高悬桥之两首。 

 

北涧桥地处两溪交汇之处,青山倒映,绿水长流,可谓秀山丽水。


http://s4/mw690/6255ee31gccef7682e7d3&690

 

北涧桥横跨在北溪之上,与周围的环境(包括千年古樟树、古道、矴步、碧水、蓝天)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使其获得了“世上最美的廊桥”的美誉。


http://s16/mw690/6255ee31gccef76e4906f&690

 

矗立在桥头的两棵参天古树掩映着廊桥和民宅,廊桥屋檐上的脊兽和民宅山花上的悬鱼在枝叶的摇曳中,若隐若现。


http://s15/mw690/6255ee31gccef7740090e&690

http://s5/mw690/6255ee31gccef778ae174&690

 

北桥涧头原是下桥村的商贸中心,以廊桥中心建有许多商业店铺。现在的北涧桥东面店铺是五十多年前建起来的。以前店铺更多,但因火灾毁于一旦。这些老店铺以前主要是开药材店、南货店、布店等,还有茶铺。


http://s8/mw690/6255ee31gccef77f47cc7&690

http://s6/mw690/6255ee31gccef7835ea05&690

 

土改前下桥村民们曾在桥头店铺里开过茶铺,那时下桥村有堂众田,开茶铺人的工资就由堂众田的田租里付出。土改后,村里没了堂众田,便是村集体出资雇人烧茶,路人喝茶都是免费的,当时过路的人非常多,一天要烧好几大锅的茶水!


http://s15/mw690/6255ee31gccef78ab917e&690

 

几百年无数的脚步摩挲得桥头的石头古道圆光润滑,充满古意。我这两次的廊桥行有个感慨:恳求泰顺县的各位大人们,手下留情啊!千万别再“重修”廊桥边的古道了,几乎是修一条毁一条,原来的古道都是用圆滑无角的溪里蛮石铺成的,铺的极平整,现在如果“被重修”,全是或用破损的石块,或就在山边随便敲一些烂石块用水泥胶合一下,质量极烂,三条桥边的古道被毁的很厉害了!


http://s15/mw690/6255ee31gccef78f518be&690

 

因为泗溪镇地处新58省道中间位置,道路四通八达,是个交通节点,所以北涧桥是泰顺人气最旺的廊桥,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参观北涧桥,东桥头这些店铺主要是做游人的生意,卖一些旅游纪念品。


http://s3/mw690/6255ee31gccef7962dd42&690

http://s7/mw690/6255ee31gccef799c6786&690

 

桥头的历代修桥捐款人功德碑几乎是古廊桥必备的一景,在我看过的泰顺14座古廊桥中,有碑文的桥中没看到哪一座是公款修的,全是乡民们一文文的捐款修成的,捐款单位是古代铜钱的最小单位:文,而不是银两的最小单位钱,体现了全民建桥的氛围。


http://s2/mw690/6255ee31gccef79f09df1&690

 

桥的东首当地人称“桥头”,地势较高,有石阶16级。


http://s4/mw690/6255ee31gccef7a44ced3&690

 

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采用编梁式构造的北涧桥,气势如虹。桥屋也是廊桥工匠们精心构作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从功用来讲,增加了桥拱的压力,使之更稳固;也起到了防护风雨的作用。同时,桥屋各部位的艺术处理,如屋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屋脊装饰等,增加了桥梁的整体美感效果。北涧桥的风雨板虽然施加了颜色,廊屋的柱架却保持原木本色,天然且朴素。


http://s14/mw690/6255ee31gccef7a9681dd&690

 

廊桥中段设三间神龛。


http://s10/mw690/6255ee31gccef7ad3ac19&690

 

东西桥头两旁都建有不同样式的配屋。


http://s3/mw690/6255ee31gccef7b3bb1a2&690

http://s3/mw690/6255ee31gccef7ba33292&690

http://s3/mw690/6255ee31gccef7bf867a2&690

http://s11/mw690/6255ee31gccef7c4e6c8a&690

 

在廊桥上也是欣赏风景的绝佳之处。


http://s1/mw690/6255ee31gccef7c9f8800&690

 

北涧桥原来建在现桥上游约五十米处,现仍存旧桥遗址,当年为木平廊桥。桥下有三块岩石(下图中远处石桥下方那几块拦河的岩石。),村民们说那是三只龟,守护着村落的水口。平桥毁掉后,族人在下游改建木拱桥(即现今北涧桥),首事是陈汝昌、林友卿和僧明灯三位。关于原来的木平廊桥为什么会毁掉,其中有一个故事。四百年前的一日,有两个云游天下的仙翁,路过泗溪北涧桥,看见这里山清水秀,景致好,两人就在桥上摆下棋盘,一边赏景、一边下棋。一会儿,一个老太婆带着一个名叫知周的孩子,要过桥,她对两位仙翁说:“请两位客人行个方便,让我和知周过桥吧!” 两个仙翁听说那七八岁的孩子叫知州(周),觉得好笑,放下棋子站起身来。有个仙翁顺口念了一首诗:“八十婆婆不知羞,小小孩童做知州。此孩若有知州做,北涧桥上水漂流。”老太婆听了仙翁的取笑,羞得抬不起头来。古话说,“欺负竹脑,莫欺负笋卵(刚出土的笋)。”十多年过后,那个名叫知周的孩子当真做了知州。就在他当知州的那年冬天,泗溪一带做了一场连天大水,把北涧桥冲走了。没了桥,过溪不方便。康熙十三年(1674),下桥村人在北涧桥原址附近的地方,重建了一条木拱桥,这就是现在人们看到的这条北涧桥。这故事大部分当然是虚构的,但林氏家族中确有“知周”其人,《林氏房谱》中“墓志”篇里讲到,说是始祖林建的墓后建有两座墓葬,“左为大中大夫仪甫公。右为文仲公,俗呼知州坟,盖文仲公一名知周,非官名也。”

 
http://s6/mw690/6255ee31gccef85141765&690

 

桥的西首称“桥尾”,地势较低,石阶26步。桥头有近年来雕刻的北涧桥建造时的三位廊桥首事石雕像,分别是陈汝昌,林友卿,僧明灯。


http://s5/mw690/6255ee31gccef85537674&690

 

桥屋的大部分石质附件也没有太多雕琢,保持着朴素的本色。


http://s7/mw690/6255ee31gccef859a1976&690

 

旅游纪念品---挑水的扁担水桶。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人们只能靠挑水才能解决家庭用水的问题!


http://s3/mw690/6255ee31gccef85f66b52&690

 

清康熙年间的造桥首事人(从左到右)僧明灯、陈汝昌、林友卿。


http://s1/mw690/6255ee31gccef86470da0&690

 

北涧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7/mw690/6255ee31gccef869b0f56&690

 

西桥头沿河边连接着一条古驿道。


http://s15/mw690/6255ee31gccef870ea0be&690

http://s9/mw690/6255ee31gccef879ea6f8&690

 

顺矴步桥边的鹅卵石古道往镇里走去,穿过溪边新修的街道,就是“姐妹桥”中的另一座廊桥---溪东桥。由北涧桥、溪东桥组成的师徒桥是泰顺廊桥最具代表性的廊桥,被誉中国桥梁史上的“双壁”。因传说两桥由一对师徒所建而得名,传说北涧桥由师傅建,溪东桥则由徒弟修。又因两桥的形成时间与造型基本相同,而且相距不远,因而当地人也称之为“姐妹桥”。


http://s4/mw690/6255ee31gccef87fd2763&690

 

青山绿水间,北涧桥显得异常绚丽。显然,与它的一身红妆是分不开的。风雨板上的红色运用得非常好,艳而不俗,从中可见匠人手工的精巧。红色的运用使北涧桥整体色彩有别于周围呈绿色的自然环境,突出了廊桥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这种贴切的红又能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色彩融合起来,可谓相得益彰。但近年来的维修没遵照“修旧如旧”原则,新的风雨板那一抹猩红在廊桥上很刺眼,使北涧桥有点清新美女涂抹了太多胭脂的那种艳俗的感觉,有点遗憾。


http://s2/mw690/6255ee31gccef88442301&690

http://s8/mw690/6255ee31gccef889dbc57&690

 

那三尊石像也有点破坏了廊桥整体的美感,应该退后点建,不要挡住廊桥出口处的景色。


http://s4/mw690/6255ee31gccef88ede5d3&690

http://s11/mw690/6255ee31gccef891923fa&690

 

西桥头吊脚楼风格的配屋。


http://s13/mw690/6255ee31gccef895e9a4c&690

http://s5/mw690/6255ee31gccef89df0b84&690

 

西桥头附近的一座古民居。


http://s9/mw690/6255ee31gccef8a3e3728&690

 

从北面望廊桥。


http://s13/mw690/6255ee31gccef8aa2174c&690

http://s3/mw690/6255ee31gccef8af81792&690

 

如果从溪东桥方向穿过长长的卵石路,就可以来到北涧桥边。一条小径从卵石路旁分道而下,借矴步桥延伸到溪的对岸去。在宽阔的溪滩上观赏青瓦红身的北涧桥,仿佛身处古意盎然的宋画之中,便能体会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了!


http://s12/mw690/6255ee31g7ae4c124147b&690

http://s15/mw690/6255ee31gccef8bb437ce&690

http://s2/mw690/6255ee31gccef902c1d91&690

http://s3/mw690/6255ee31gccef9070f522&690

参观完美丽的北涧桥,我这次廊桥行的最后一个目标是泗溪镇外的前坪骥园金环底大厝(即张十一故居。)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廊桥行:泰顺前坪骥园金环底大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