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渐行渐远的青色----青街行之(一)下过溪李氏老屋

(2012-05-23 20:18:49)
标签:

青街

大屋

李氏

池氏

睦源桥

廊桥

平阳

福鼎

碗窑

骑行

旅游

“青街竹、顺溪屋”是流传在浙江平阳县的一句古老民谣,形象地描述了平阳西部山区小镇的迷人风光。顺溪、青街两个小镇相隔甚近,我有2次南雁荡山之行的回程都往青街路过,基本未作停留,每次都与顺溪擦肩而过,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青街竹、顺溪屋”这句民谣。自从去年看了一篇顺溪大屋的游记后,我对顺溪大屋充满了向往,这次行程本来是计划去顺溪看那里的十座陈家大屋的,但在行前做地图功课时,从谷歌卫星地图上发现青街好像也有好几座大屋,于是,百度了青街的资料,没想到,青街不但以竹而闻名,而且她也有六座大屋,一座廊桥,于是,我决定这次就先去看看青街的大屋,下次再去顺溪看陈氏大屋,不然,看了以大屋出名的顺溪后,也许再看青街大屋就会很失望了!看大屋也要循序渐进哦!http://s11/middle/6255ee31gc0b368b3c7da&690

青街,位于浙江省平阳县西南部山区,是个畲族乡,与苍南县玉苍山景区接壤,是2007年温州市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村镇(街区)名单中惟一的少数民族乡镇。与同批次几个历史文化村镇相比,青街的名气似乎并不大,她没有泰顺库村那样有着显赫的为官背景,也没有像坡南街区那样有着浓厚的商业背景,她是由几位平民出身的人士正常迁居或是因避战乱徙居于此而形成聚居的村落,平民色彩较浓,可以说青街自成一色。

那青街一名又从何而来呢?坊间流传的一个关于浪子回头的传说与此有着联系。

据称,在南宋时期,当地有一个叫周八的人,其七位兄长均在朝中为官,唯有他不思上进。于是,七位嫂子嘲讽他,说如果有朝一日,你周八也像兄长们一样青袍加身,嫂子们一定用青石铺路50丈,迎他荣归故里。

受了刺激的周八于是奋发图强,终于金榜题名,中了榜眼。不好食言的兄嫂们于是用靛青布铺路50丈迎接。据说如今南雁镇的五十丈村一名,就来源于此。后来嫂子们兑现诺言,改用青石铺路,于是就有了青街。

当然更可信的是:据说,池氏、李氏从福建泉州、漳州一带陆续迁徙而来。池氏住最早周氏旧地睦源,李氏与池氏隔溪而住。后来池氏建起了池氏大屋,李氏建起了李氏大屋,池氏又在三溪汇流处修起一座可遮风避雨的廊桥,沿着廊桥,李氏渐渐地兴建起一条一百多米长的以青石板铺路的街道,青街于是得名。

 

此次行程路线:福建省福鼎市区---分水关---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腾垟乡---平阳县青街畲族乡---福建省福鼎市区。全程约100公里,山地丘陵地形,起伏不定,峡谷、水库风光秀美。

 

早6:30出发,翻过闽浙交界的分水关后,进入浙江地界。

 

在分水关下的桥墩镇,从104国道拐入桥墩水库边的乡间公路---桥南线(桥墩---南雁荡山),公路边是一派水乡景色。

 

http://s9/middle/6255ee31gc09fd4edc998&690

 

离桥墩镇10公里左右的碗窑村,是个宁静美丽的古村落。(详情可见我的另一篇游记《美丽邂逅---古村碗窑》)

 

http://s2/middle/6255ee31gc09fd3aac4e1&690

 

碗窑村边的三折瀑的第三折瀑布,最近雨水较多,水量比较丰沛,是欣赏三折瀑的好时机!


http://s6/middle/6255ee31gc09fd4639945&690

库区的库尾水道,毛竹渐多,我今天要去的青街就是个以竹闻名的乡镇。

http://s2/middle/6255ee31gc09fd58153c1&690

 

过了水库尾的这座桥就开始了爬山的行程,经过16公里的起伏山路,直达地处深山中的青街。


http://s15/middle/6255ee31gc09fd6b5b79e&690

 

青街果然不愧“青街竹”的美誉,越接近青街,竹林越茂密,漫山遍野的竹林形成了大片的竹海。

 

http://s16/middle/6255ee31gc09fda67a91f&690

 

http://s10/middle/6255ee31gc09fd99f1189&690

 

骑行在竹海中,微风吹过,听着竹叶沙沙,看着竹影婆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也似乎融化在满目翠色中了。

 

http://s8/middle/6255ee31gc09fd8216937&690

 

竹海包围中的山间小盆地里的青街畲族乡。


http://s11/middle/6255ee31gc09fd8c78aaa&690

我从地图右下角进入青街。青街现拥有李氏大房、李氏二房、池氏大屋(民俗馆)、上过溪、下过溪、水尾内等6处古屋,连同古廊桥、古碇步、古河埠等遗存,为这里的青山绿水平添了浓浓人文气息。


http://s9/middle/6255ee31gc0b3e38d8158&690

还没进入青街镇子里,在镇子口的溪边就看到了一座老屋---下过溪李氏老屋。

 

(一)、下过溪李氏老屋


http://s15/middle/6255ee31gc09fdb2d912e&690

 

青街各座大屋的款式、布局相似,以围合式四合院为主要建筑形式,大开间、大天井,悬山顶,前面门厅和正房都是像这样的重檐,覆瓦顶分为三段,中高两边低,中间一段为重檐,三段屋檐曲折优美,呈现两端微微翘起之形态,飘逸洒脱,两厢房为二层重檐。

 


http://s11/middle/6255ee31gc09fdc2ab9fa&690

 

门厅前长长的、气派的鹅卵石门道。


http://s9/middle/6255ee31gc09fdd066fb8&690

 

在门厅的中门前供奉着两尊神像,


http://s15/middle/6255ee31gc09fdddedf5e&690

http://s12/middle/6255ee31gc09fdeaa85fb&690

 

两座神像一个是武官扮相,一个是文官扮相,我问了屋主人是不是他们的祖先,他说不是,是别的地方的神像暂放在这里的,问他是什么神仙,他也说不清楚!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青街的居民都说闽南语(古代的闽南移民后代,与现在的闽南语腔调有点变化,很多家族近些年做族谱时,到闽南寻根,不少都接上了以前祖先的族谱。)。


http://s4/middle/6255ee31gc09fdf5327b3&690

 

大天井。青街的建筑有自己的特色:屋瓦下的檐椽的头部全部暴露在外,没有加一块长长的木板把它挡住,那样既美观又能防水侵蚀椽头,在悬山顶的屋顶两侧也没有悬鱼和博风板,屋子的檐柱上也没有布满精美木雕的雀替牛腿之类的木雕件,总之,青街的大屋很朴素,很实在,有一种“素面朝天,天然去雕琢”般的突出了木料质地的原始的美感。


http://s5/middle/6255ee31gc09fe00e7df4&690

 

这是浙江省泰顺县雅阳镇百福岩古村落的古民居屋顶结构,与青街的古民居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它们相距不远。

 

http://s2/middle/6255ee31gc0b692b56891&690

 

大屋的正房。就连它的屋脊也是很朴实,花纹装饰不多,在两端轻轻的翘了一下角。


http://s16/middle/6255ee31gc09fe0b8b80f&690

 

正厅。


http://s14/middle/6255ee31gc09fe187b01d&690

 

廊柱上仅有的一点雕饰。


http://s13/middle/6255ee31gc09fe257a18c&690

http://s14/middle/6255ee31gc09fe3a4447d&690

 

厢房是二层楼的重檐悬山顶建筑。


http://s8/middle/6255ee31gc09fee1bb1a7&690

 

天井四面的廊道上,根根粗大的檐柱、块块方墩的石磉历经百年风霜,依旧结实挺拔、不变形的支撑着大屋。


http://s4/middle/6255ee31gc09feed2f573&690

 

百年以上的大木柱除了表面有点裂纹外,不腐不蛀,古人处理木材一定有着独到的手法。石磉也只做了轻微的雕刻,青街的建筑装饰风格就是一个词---简单。


http://s8/middle/6255ee31gc09fefc6dc27&690

http://s11/middle/6255ee31gc09ff08c3ffa&690

 

窗棂上为了不那么单调,装饰了“花片”。我问了屋主人,他们把这种木片叫“花片”。


http://s1/middle/6255ee31gc09ff219f1a0&690

 

竹躺椅。青街以竹闻名,当然家具中少不了竹家具。


http://s16/middle/6255ee31gc09ff31dd6cf&690

 

屋子背靠竹山,环境清雅。


http://s13/middle/6255ee31gc09ff3e9c02c&690

 

建筑虽然四面围合,但院墙较低,多取用溪滩的溪石垒砌,整体具有一定的开敞性。屋主人告诉我:他们李家在镇上是大族,还有几座李家的大屋在镇上,比他这家还要大,原来都是一家人的,后来分了家,盖了另外几座大屋。


http://s10/middle/6255ee31gc09ff4717cb9&690

 

告别了大屋的主人,从下过溪李家大屋出来,过了镇子口的小桥,桥头这根“泰山石敢当”,就是青街畲族乡街道入口的标志了!


http://s8/middle/6255ee31gc09ff56fd357&690

过了“泰山石敢当”石柱300米左右,不远处的街边有一座的水尾池氏古屋。欲知后面大屋如何,且待下集分解:《渐行渐远的青色----青街行之(二)水尾池氏古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