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從燒焦了的年糕看劉鑾雄分家產(全文載於本人微博,微信和書臉中) 

(2017-03-02 13:49:12)
标签:

杂谈

從燒焦了的年糕看劉鑾雄分家產
(全文載於本人微博,微信和書臉中)
 年假期內無所事事 , 電視裡播放著 一套其舊無比的黑白粵語長片,沉悶非常的卻也可以消耗一些看似是漫長無聊的灰暗時光。

電影大致的情節如下……

 大年三十的那個晚上, 一個已經離家良久的媽媽希望能夠和“家人”一起吃上一個團圓飯, 她高高興興地帶著年糕,帶著小朋友喜歡的一些食品和禮物去到家中,最後還熱情的,自告奮勇的親自下廚,把年糕燒熟給家人吃, 鏡頭里一家人其樂融融羨煞旁人。

一轉眼四個月過去了, 鏡頭轉向了小孩子與母親一次吃飯時的經歷母:一" 學校需要的文件已幫你找到了和帶來了" 孩子:" 但那是六個月前已經提出要求的事情了" 母:" 但是寶貝兒子你需要明白媽媽是很忙的,不是每次回去都有可能去幫你找需要的文件上次給你的複印本又說不可以用現在幫你找到合帶回來了,你卻一點也不感恩 "
母親接著說:“今天的見面,我本來還公司還有很多事情的, 但因為知道你們有空,所以特地趕來陪你們吃一頓飯, 完事後我還得趕回去做其他的事情" 孩兒不屑的回了一嘴:"上次不是說把文件直接交給校長,根本無需特地趕來"陪"我們吃這個飯"

這不歡而散的飯局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密碼?為何那個對兒子付出了十足關愛的媽媽始終得不到兒子的諒解, 我們從那個燒焦了的年糕 可以窺看到事情的一二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荀子認為人的本性生來就關心自己的利益, 凡事從自己的觀點角度出發 一切都顯得合理化。

在故事中就拿一塊燒焦了的年糕做比喻: 換個地點,那天正好媽媽在為他公司的老闆燒年糕, 大家猜那年糕有可能被燒焦嗎?老闆所需要的文件會在6個月以後 才出現在老闆的桌子上嗎?我們從小朋友的觀點角度去思考 觀察這件事情 小朋友看到的是什麼?這個母親為了向老闆的孫子送一個禮物而坐立不安,四處打聽情報而費盡心思, 母親可以在公司裡面十分有效率的處理每一件事情而卻在小孩子那微不足道的要求上卻遇上了萬難, 百忙之中抽空陪兒子吃一頓飯卻讓兒子無意中看到母親根本是答應了別人需“回家”吃飯……。無論在同住或者分開生活的歲月裹母親從末在生活上和經濟上花費分文卻還扣押小孩子原本存於外公外婆家中父親親友所饋贈的零用錢……

 小孩子的表達力不足不懂得去告訴母親: 對一件事,一個人的重視度,決定了個人後續所做出的行為,而這種行為隨著時日可以使暮霜發展成為九尺之堅冰。可能站在母親的角度孩子還年紀小,不能像老闆,伴侶或者親戚朋友般去供及她生意金錢或權勢,而經濟上的自由可能是現代人最為看重的事項,那既然如此,何必去給孩子生命?這部電影間接的解釋了為何富裕國家出生率有所下降的原因。

電影裡只放映了漫長生活中的短刻片劇, 不同的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一個事實"裡頭有多少的情節可以看到那看似相同卻可能被理解為截然相反的意境,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西方的哲學家勸誡人們只有含著謙虛謙卑的態度去學習去認識所處的時代,才能以不同角度去看到事情方方面面的真相。儒釋道的大師們一致的認同除了誨而不倦 的學習還要懂得以"心"而不是智巧計謀去觀察,去反省去接受自我的不足才有機會"異於禽獸"而成為君子.

講到這裡燒焦了的年糕到底和現在新聞裡那沸沸騰騰劉鑾雄分家產之事有任何關係嗎?

甘比是高人……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可能是抱樸守拙,知巧不用,從未想過去爭產(或者從未顯示出意向去爭),最後是以弱者的身份被快馬加鞭在資深謀略家大劉的安排下得到了一切。典型的夫唯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人世間極少數人能有甘比的智慧。


呂麗君是高智商的能人……可惜奢者富而不足,能者勞而府怨,正是因為墮入了大愚若智,大拙若巧的陷井,以為那個身經百戰的大劉會看不出那高智商的智巧嗎?所以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錢財雖然得到了不少但名聲卻落得個淒涼萬古。


 那華人置業這隻股票(0127) 何去何從?還買不買得過?隨著大劉的淡出, 風格上會有很大的改變( 股壇梟雄和彈追擊手之名可能不復存在) 但是甘比的性格卻不適合掌控此類型的公司, 具體還是需要等到兒女長大以後,視乎他所得到的教育和教導再開闢新的路線。希望在此公司賭大小而期待有豐厚的回報的朋友們可能要失望了。


註: 以往的拙文多從歷史,文化和融合中西方先哲的智慧去探索君子處事之道,甚少涉及政治或當今之時事話題, 年糕為第一個嘗試, 希望可以藉古喻今,從而留下一些以心觀道後從身邊發生的種種去留下一些啓發。
 希望讀者們不吝賜教和批評。贊同或者欣賞拙作的朋友們,請會心微笑便可,本人隔空定能感受到,反而是那些批評,反對甚至謾罵的聲音請公開或私下轉達本人,知恥近乎勇,沒有批評又何來進步? 對所有的批評指責和反對的聲音本人定當認真反省,珍而藏之,並一一回复.一
Philip Yau
March 2nd, 2017


pic

http://s11/original/001NEacBzy79bD3UFTAea&690" />

pi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隐隐于市
后一篇:甚愛必大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