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教学成长故事

(2010-06-08 20:39:38)
标签:

教育

课堂教学

杂谈

分类: 教师论坛

“磨”出来的自信

      ——我的教学成长故事

    在我走上讲台的第二年,我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我的教学成长故事我可以说是心无旁骛地做着赛前准备。然而赛课的结果却让青涩的我一下子输掉了勇气、输掉了自信,从此便有些惧怕那一方三尺之地,当然这份隐痛一直藏在我的心里,不曾向人言说,悄悄地将自己深埋在失败的阴影里。

去年,我再次接到任务:执教荆州市课题研究观摩课。第一次失败的痛苦再次填充了我的内心,我有能力走上荆州这个更大的讲台么?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学校领导似乎洞察了我的内心,张校长真诚地鼓励我说:“你这些年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不要怀疑自己。再说参赛不是你我的教学成长故事一个人的事儿,学校有一个实力雄厚、坚不可破的‘智囊团’,大家一起努力,把课反复磨一磨,相信你一定能行!”于是,在惴惴不安中我踏上了我从教生涯的第二次“赛课”之旅,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我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是我自己。

在选择教材时,语 文组的老师给了我中肯的建议:尽量不要选择低年级课文,学生太小不好驾驭;尽量不要选择在各类公开课上出现过的课文,这样难以超越。最后我们翻遍了三、四、五年级的教材,决定就上《给予树》一课。

“教材”有了,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教案第一稿。在我要求上第一次试教课时张**校长对我说:“不要急于试教,等到方案再成熟一些,争取第一次试教在大环节上就不要有太多改动,以增强自信。”我明白她是在替我减压,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我也暗暗地我的教学成长故事为自己鼓劲。可以说准备的过程就是“反复磨课”的过程。在正式比赛的前夕,我一共练了三次兵,智囊团的每一位成员竭尽所能地为我出主意、想办法:张老师说:“让简笔版画再生动一些”、胡老师说:“在我的教学成长故事第一次文本朗读上可以节约一点时间”、吴老师说:“小女孩的心愿让学生自己读出来”、王我的教学成长故事老师说:“再加一点**的亲和力、**的感染力那样会更好”、张校长说:“教学语言要规范简练而又富有感染力,语速不要太快”。这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让我深切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实是不易,而在一层又一层的磨砺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磨课的阵痛和快乐:一次次的反思修改,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理念上的冲击,我就像蚕的我的教学成长故事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变蛹化蛾、脱胎换骨,收获着追求卓越的美丽。

    正式上课的日子如期而至,11月的洪湖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但我的教学成长故事我的心却暖意融融,我不再害怕,因为我明白: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打磨,我变得自信而胸有成竹。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上课哨声响起,我以自己恰到好处地引领、自然巧妙地过渡;带领孩子们看、听、想、说、读,走进故事,深入理解文本,感悟在不断深入,情感在不断地升华与共鸣。环节是那么流畅,过程是那么清晰,音乐的渲染达到了极致。从孩子们我的教学成长故事情不自禁的一举一动中,从一双双专注的眼睛里,我知道这些孩子的多种感官被调动了,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也让我感受到20多天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一个字——爽,两个字——很爽,我的教学成长故事三个字——爽歪歪”沙市区教研员为我做点评时如是说。这节课最终获得了荆州市课题研究观摩课一等奖!

    应该说,参加这次展示活动,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久违的自信,有了这份自信,让我在今后的求索路上走得更坚实!今年5月,我被选拔参加全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并获得一等奖,站在这个曾经跌倒过的讲台上,我内心的体验真是五味杂陈,衷心地感谢学校、感谢智囊团帮我“磨”出了自信!!

反思我的成长经历,我便我的教学成长故事深深地领悟了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磨”你千遍也不厌倦》这篇文章里写到的一句话:“当手磨出了老茧,就会成为好的庄稼把式;当刀磨出了利刃,就会省去许多砍柴的工夫;当课一磨再磨,就会磨出更多的精彩。”“磨” 的过程就是教师用情去浇灌文本,用心去唤醒学生,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是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是一个走进学生,熔炼自我的“重生”过程。磨课,其实就是每个教师的“第二种”生命意义,其实就是“凤凰涅磐”!在这过程中:

一、磨课态度——咬定青山不放松

磨课的感受好比喝咖啡,有苦涩但更有对事物更深的更执著的追求。磨课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在反复的试教、推翻、再试教、再推翻,最后成功的过程中有许多的痛苦,但每一次新的发现与尝试却会带给自己成功的感觉,我的教学成长故事到最后真正成功的时候那种快乐却是别人所无法感受的,带给自己的进步也绝对是巨大的。所以说,一位优秀教师应该积极地融入到磨课活动中去,爱上磨课,因为纵然是“山穷水复疑无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千磨万击仍坚劲”的顿悟。

二、团队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说实在的,课上到一定的阶段,可能在各种方案的尝试过程中,执教教师会发生“高原反应”,信念会产生一些动摇,生怕我的教学成长故事是不是设计有问题啦,目标是否偏离啦等等。尤其是在磨课初始阶段,是执教教师最迷惘与痛苦的时候。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良好的团队如果这时候大家能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就会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就会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把集体的智慧运用到教学中,执教者的课堂由微澜的“死水”渐渐地转化为活泼而流淌不息的“清泉”,与学生从“等距离平行”,渐渐地“相交”,直至“重合”,教学观也由以前的片面、模糊,逐渐走向整体、清晰。而且单个“凤凰涅磐”的成功,可以带动群凤飞舞。也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共同之进修”。在磨课的过程中,整个备课组的老师被“捆”到了一起,大家群策群力,积极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主动探究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实处;如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思考语文教学。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以此来剖析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过程,努力尝试寻求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这种边学习,边实践,边研讨,边反思的过程,把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但使执教老师,而且使整个备课组老师都提高了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

我的教学成长故事如果说公开课磨课的实践给我带来了什么,我认为是磨课的交互研究,激荡起我的教育理想。经过学校智囊团的指导,我的思和想、言和行,都有了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自我确认,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磨砺,吸纳优秀资源,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