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谈英语分级读物【虎子妈妈】

标签:
网友分享 |
分类: 安娜资源库 |
分级读物是专门为初学阅读的孩子们写的一些小书。它们故事情节简单,配有图画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所用的单词简单易读,为孩子们最常用的单词。故事一般在十页到几十页不等,每页只有一到三句话,都是简单的短句。整个故事的句子重复率很高,同时,字体大、清楚、字与字之间空隙大、便于孩子用手指读。这些书很多都是成套成套的,一套可以有几百本,而且是分级别的,每个级别几本。用词、句子和故事的难度都是分级逐步上升的。常见的机灵狗、体验、攀登、牛津阅读树、海尼曼和开心小读者等都是分级读物。
安娜子桐妈在《盘点六年英文阅读分级读物【国内、外版本综合】》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43b7d0101c0zz.html
一文中提到,读分级前要遵循的四大原则
一、同一时期要读同一水平的不同素材,不能一套分级读到底,孩子容易失去兴趣,进阶太快也容易造成困难,孩子一直是纵向的走向,没有横向的平行阅读不行,宽度跟不上,到头来纵向还是会遇到瓶颈。
二、分级要遵循孩子的年龄,因为分级也是故事,故事就有情境,三岁多读一年级生活的情景书,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内容的,而一年级去读认知类的分级毫无兴趣感可言。
三、分级的营养不够,一定要靠绘本做调剂,做补充,做主导。不能指望分级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没有分级的量做累积,就没有质的飞跃。
四、关于分级的年龄,一套分级读物何时读,几岁读合适时,除了提到的第二条之外,和孩子本身的英文阅读基础也有关系,孩子开始的越早,就越容易缩短和读物本身的差距,例如子桐读分级,基本和国外小朋友分级的年龄设定持平。
这是安娜博文中的几个关于分级的核心观点,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有关分级的几个问题。
一、分级的特点
1.分级明确,让孩子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
2.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很快就进入句子,然后是段落,配合简单的图画。句子一般都是从简单的句子慢慢过渡到难一些的句子。对孩子后面的整体阅读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
3.一本一本的书,都不长。每读完一本书,孩子都非常有成就感。
4,词汇的难易程度也控制的非常好,按级别逐渐升级。
二、分级怎么读
我家也买了大量的分级读物,到目前为止,虎子读过的分级有:海尼曼GK,海尼曼G1的level A-D,攀登英语的1-3级,攀登英语有趣的字母,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入门级,体验ABD级的1-3级,汽车镇、泡泡英语1-2级,老版加州Treasures GK的分级,培生基础级黄、绿、蓝等,目前正在读加州的wonders GK和牛津阅读树。水平基本上和虎子四岁半的年龄相当。家里囤了不少别的分级还没读过,相信群里肯定有不少妈妈也没有少囤分级。
那么这么多的分级读物,各位有没有发愁过,怎么读和怎么读得完?
这么多的分级读物, 目的不是让孩子读完, 而是每一个级别就好像是一个台阶,通过阅读这一级别的一些书就能帮助孩子的阅读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每一个出版社的分级读物, 完全不必拘泥于非要收集齐这个出版社的,或是一定要盯这这个出版社的分级读物来读。读的时候,是可以打乱了,那个级别那本书适合孩子的阅读水平,能吸引孩子,就可以读那本书。能力强的孩子,一个级别没有读完,就能读下一个级别的书了,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级别。能力一般的孩子,如果一个级别的书都读完了, 感觉进入下一个级别还费劲,就可以找其他出版社这个级别的书籍来读。 关键不在级别上,而是孩子通过这种阅读,自然而然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大家熟知的海尼曼为例:
海尼曼共有三级:GK、G1、G2共298本书。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不过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这套分级读物还有Level的分法。
GK共70本。分为Level A 44本,Level B 14本,Level C 12本。
G1共110本。分为Level A---Level J 共十个层次。其中Level A 24本,Level B 12本,Level C 13本。
G2共118本。分为Level B---Level N 共十三个层次。其中Level B 6本,Level C 13本。
每本书后都有标注Level等级。
Level A
那么,根据海尼曼Level A和B的难度,相应的分级有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入门级等。本来儿百的入门级有作业,按理可能更大一些读更合适,但是虎子对这套非常喜欢,句子的难度又差不多,所以我们提前读了,效果不错。
分级读物除了这种阶梯性质的设计之外,还在阅读内容的取材上考虑的很周全。一般每个级别都能适当的包含各种阅读的题材, 包括虚构的故事,非虚构类的科普,社科,数学,传记等等。从而扩大阅读范围和视野,同时帮助孩子积累各方面的词汇量。
因此,我家的做法是把相同难度的放在一起读,不急着晋级,即:子桐妈所说的“螺旋型上升”。
三、分级怎么重复
虎子的阅读重复方法是,每一本新书上来后基本连续重复七天,七天后停止,到第十天或第十一天时再读一次。之后就很随意了,他自己找出来了就再读,或者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新鲜感了也再读,时不时的读一次,这时候主要以虎子的喜好为准。
我们这样重复的依据,来源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的研究成果----遗忘曲线规律,这个规律的大概意思是:
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1、每天的阅读组成结构
在一个七天周期内,每天所读分级不要完全一样。比如,假设我们每天读五本,那么在这五本中只有两三本正在进行相同的重复周期,还有两三本是虎子平时就感兴趣的书进行复习或者是代入新书,而不是五本全部执行相同的重复周期,这样使得孩子没有天天一样的感觉,也有利于那两三本相同重复周期的分级实现重复。
2、生活中积极使用书上的句型
亲子阅读之所以对孩子影响巨大,就是使用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象虎子这样的幼童,妈妈在做的事他都会很感兴趣,那么在生活中使用这些书上的话效果很明显。
比如我们读海尼曼GK,那走在路上我们看到什么就说I can see ......和Here is a......等等,这样也使得虎子愿意再重复和妈妈话一样的书。
3、尽可能做拓展
比如:儿百入门里总共有三个手工:做帽子、做毛绒玩具和做葡萄干,这次我们做了前面两个,做葡萄干时因为当时是冬季,阳光不足,怕葡萄干会烂没敢做,做的两个小手工都得到了虎子的喜爱。也直接导致这二本书被孩子反复阅读。有关这两本分级的拓展详情,大家可以查看我的博客:分级阅读实践----《国家地理儿童百科》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db55590102vefv.html
4 、使用分级要和孩子的年龄及心理发展特征相符
虎子从两岁八个月开始启蒙至今,我们已经接触了不少英文类书籍,绘本和分级都不少,选择与自己孩子年龄及心理发展特征相符的教材,是件很重要的事。
我们选用的第一套正式的全套分级是海尼曼GK,这套分级至今我觉得是套非常好的0基础启蒙分级,一直重复一个句型,没什么内容,适合于小宝学舌,很适合小宝喜欢重复和学舌的特征。但对于大一些的宝宝,可能就觉得无趣,但是海尼曼GK对快速积累词汇效果明显和神速。
再比如,大名鼎鼎的牛津阅读树,这套也是我们在二岁多曾经考察过的一套分级,当时我给虎子试读过,但发现虽然很简单,但这套书中暗藏冷幽默,虎子听是听明白了,但是好笑的地方都没有反应,不觉得这是好玩的书,这样这套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我们没有继续,最近才正式开始,因为虎子已经具备体会其中幽默的心智能力了。这套教材也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学习效率也高,基本上可以达到这套书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使用分级要和孩子的年龄及心理发展特征相符,才能激发孩子阅读分级的兴趣,从而提高重复阅读的次数。
结束语:
现在的社会是细分的社会,各个领域细分化,阅读也是如此。20世纪后期,英美等国开始制订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按3-6岁、6-9岁、9-12岁进行分级。这种分级阅读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儿童阅读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了适宜的阅读资源。跟随欧美的脚步,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先后展开了分级阅读,这个行动成效显著,我们从2007年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估协会(IEA)每五年公布一次的“世界青少年阅读力排行”中看到,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22位。这种阅读能力的排名,证明了分级阅读研究对于提升少年儿童读者阅读水平的重要意义。
提高孩子的英文阅读能力,从分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