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群友米米妈妈进行的一篇非常接地气的幼小衔接的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米米妈妈还使用了大量的生活和学习图片,给了我们群友更直接的印象,由于博文的公开性,特此去掉了所有所有图片,仅仅以文字的形式来展现。

大家好,我是米米妈妈,米米现在进入一年级下学期。已经走过了幼小衔接的路程。受光鸿妈妈之邀请,来分享下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孩子要上学了,很多妈妈都在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啊?适应首先包括可能是课程的适应,更重要的适应应该是心理上的,生理上的,技能上的等等。
生理上来说,原来的幼儿园的作息习惯被打破:吃,喝,拉,撒,睡都与小学不同。幼儿园有加餐,老师时刻提醒孩子喝水,尿尿这样的事,午睡老师也亲力亲为的安排好。小学事许多都是自己决定了。最重要的还是睡,我们这边的幼儿园一般9点前到都可以,私立的可以延长到10点前。而小学生说是8点上课,学校要求都7:40前就必须到校了,周一升旗要去的更早。孩子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睡眠时间。
幼儿园和小学生的要求标准不同。幼儿园孩子不横着比,是纵着比,你今天比昨天好,老师就表扬你。上幼儿园迟到就迟到了,也不会罚站,下次去早了,老师就表扬了。上课说话老师也不会点名批评。上小学就完全不同了,孩子会突然出现各种的不适应。情绪和行为可能出现反常,家长要特别注意。
再有就是传授知识的的方法不同。幼儿园是玩中学,小学可不是玩的。端正的坐着,看着老师,老师讲课,同学听。课堂时间是40分钟。有的孩子不要说听课,就是坐40分钟也坐不住。六岁多的孩子半年内的差别也很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我们就是卡着点上学的,刚过6周十来天就去了,刚开始也是也吃力。上学期有段时间很抓狂,我和她爸爸都商量要不要回幼儿园了。很多人都觉得孩子生日就晚那么几天,没关系的,我不认同。也许孩子的认知能力很强,但小学已经是综合能力的学习基地了。

幼小衔接最需要关注什么?
我觉得认知只是一小部分。(我们上学前大字认不上一斗,上学后也没说跟不上。当然比起识字多的孩子来说要辛苦一些。)最重要EQ方面的能力。比如和同学相处的能力(能会关心同学,自己找到好朋友,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或不愉快的事),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沟通的能力(包括老师和同学),集体荣誉感等,让孩子正确对待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树立自己的信心。
孩子没上学的时候,对于父母的话特别在意,上学后她会对老师和同学的话特别在意。尤其是老师对孩子的评价。都说一二年纪的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孩子言听计从。分享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现在小一的数学考试口算是被单独列出的,我们去年的口算速度很慢,老师也经常给我开小窗口,说要加强孩子的口算速度,我们在家每天也练一页口算。我是觉得孩子挺不错的,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老师的要求。我就夸她棒,姑娘竟然和我说,我们数学老师说:她是她们班里最笨的,算的最慢。我当时听了心里一惊,后来我就给分析,什么叫“笨”,慢慢的她就不那么认为了!所以平时我们经常肯定孩子的能力,增加孩子对自己的自信。
我们都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背书包。那我们要不要帮孩子背书包?我觉得需要。现在孩子的书包确实很重。我们每天按照课程表准备东西,可是都是死重死重的。每天上课内容基本都差不多,书包没多大变化,每天语文和数学比上课,除了课本还有配套的练习册,学校配的阅读书,文具盒,水杯,跳绳,这些加起来也够重的。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不用拿这件事当教材。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习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比如作业吧,我们现在的作业都是要家长检查签字的。刚开始孩子识字量小,题目读不懂,我都帮她读题,久而久之,她就觉得我该这么做。她做作业,妈妈也要参与。后来老师说要孩子自己读题,期末考试老师也不帮忙读题了,我慢慢放手。现在基本不需要我一陪到底了,遇到问题帮她分析分析就可以了。
孩子上学少不了写作业。那写作业要不要家长陪呢?该怎样陪呢?我之前说了点我们写作业发生的事。对于小一的孩子,我觉得写作业还是要陪的,首先孩子识字量有限,题意不理解,有时需要家长的帮忙。第二就是年龄所限,自觉性差。与其说陪,不如说看着。呵呵。这样孩子快速做完作业对各方面都很好。我们去年就是这样,刚开始不要求书写漂亮,只要求速度。即便是这样,也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快。一个字母能写一分钟。后来书写熟练了我开始要求认真程度。老师在群里发的别的小朋友写的字母和字帖一样,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到现在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目标。

孩子上学后就和分数挂钩了,那我们怎么看待孩子的分数呢?作为我来说,我并不在意是否能考100分。周围也有很多家长认为,一二年级都考不了100,越往上越难,岂不更差劲?分数只是衡量孩子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平时在作业也有体现。在我们第一次拿着分数回家的时候,我就和她说,分数不能说明你的能力,我不看分数,我只看你做事是否认真。平时一向都很认真,她能差吗?!
我们上学期后半部分有一次数学测试,卷面60分,我想要看看,孩子不让,说她要带到学校去。后来我告诉她妈妈不会生气的,我们一起看看问题走在哪儿?接下来的又一次测试中,得70分,我大大的表扬了她,其实和上次的问题点是相同的。她提高了,说明她心里已经注意这个事了。这就是很好的结果。
有必要事事都和老师沟通吗?
小学老师不比幼儿园老师天天都守着孩子,一个老师带2个班的课,还有学校的其他事情,根本忙不过来。很多家长都想知道孩子在学校如何如何。着急问老师,我觉得没必要,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这样做的结果有两个,一是老师可能会关注你的孩子,另一个就是把孩子的缺点提前告诉了老师。要是后者,好像有点得不偿失。我觉得如有什么问题,老师会和家长讨论的。起码我们老师是这样的,我就一直等老师找。呵呵!老师说了哪些问题,自己心里要有数,无意识的帮孩子改正。比如,我姑娘有一阵说手干燥,一个劲用嘴唇添,老师和我说,我也发现了,但我从来不说老师说她怎样,这是妈妈发现的问题,看妈妈怎么帮你能改掉坏习惯。一定要树立老师的正面形象,不能让孩子认为老师在妈妈面前打我小报告,说我坏话。
让孩子学会向错误学习,面对孩子的不完美,一定要沉住气。“别人家的孩子”到你家也不一定像你家的孩子那么好。
你家的孩子在别人眼里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这么多,希望大家能有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