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2015-05-11 13:27:40)
标签:

编辑分享

分类: 安娜资源库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让我们喜爱的优秀图画书。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编辑,也是今天要分享的图画书《棉被山隧道》的负责编辑之一。

今天在这里,我主要给大家带来了两部分内容,

一是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些图书背后的故事,来看看作者创作这本图画书的初衷和理念,

第二部分就是具体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书的优秀故事和画面。

 

我先介绍下这本书的作者,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那须正干。

这个作者可能很多读者还不熟悉,不过,家有小学生的家长可能会知道一些,他就是非常畅销的一套校园文学“活宝三人组”的作者,

这套书我们社几年前曾引进过,那时看这套书的孩子现在应该已经到初高中了,

特别点出这套书,是因为它正是这位作者的成名作,

这个书在日本历经三十多年,已经超过了2500万册的销量。

他曾经获得日本野间儿童文艺奖、岩谷小波文艺奖、路傍之石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可想而知,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而今天要分享的《棉被山隧道》和“活宝三人组”其实在有一脉相承的风格的,即:

都是贯穿了作者的主要创作主张:阅读应该和快乐、游戏,甚至玩耍结合起来,

先贴一张作者的照片,来近距离看看作者啊!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一个很温和,可爱,甚至有点其貌不扬的老人吧?扔万人堆里可能真找不到。

这位老人在文坛受人尊敬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他对儿童创作和儿童阅读现状提出了非常尖锐的问题,

我曾看过一些资料,说到这个老人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给日本小读者回信的习惯”,

并把它做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来做。

 

从这点上就可看出,一个大作家对孩子真正的重视和尊重——他是把孩子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对待的。

那须正干认为,现在社会不只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了,也不是家长没钱买书,

最主要的是孩子的生活形态变了,他们伴随着玩具和电视长大,没有玩伴之间的游戏,也失去了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现代社会的孩子已经越来越没有童年了!

而伴着这个结果的,就是孩子读书少了,家长买书就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也就随之少了,

因此,真正的好书也就在减少了。

 

而对于另一种相反现状,他也提出质疑,认为有的家长不买书,有的却过分依赖图书,

给孩子大量的无趣的图书来读,

完全是从大人的角度却迎合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这也不可取,

所以他说:只从书中寻找快乐的童年同样可悲。”

因此他提出了:儿童阅读应该更迎合孩子的天性,让阅读和游戏、玩耍结合起来,郊游、捉虫子、嬉戏……这些才是孩子深化情感体验的好方式。

 

《棉被山隧道》正是在作者“阅读和游戏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下的创作的优秀作品。

一本看似很单薄的图画书,却包含了很多令人惊喜的细节和心灵的共鸣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下这本书的内容和快乐: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这本书大20开,精装,全文40面,全四色印刷。

如果用一句话先来根据它的内容,我觉得可以是这样:

这是一个关于睡觉的有趣故事书,是一场介于梦境与真实间的大冒险。

今天上午我的一个同事还和我说到,她在给孩子读完这本书时,特想说一句话“哄娃秒睡的神器呀!”

虽然说的有的夸张,但这本书确实适合孩子睡前阅读,尤其是对那些精力特旺盛,

总也不想睡觉的孩子来说,我想很多妈妈都有这种苦恼,孩子精力旺盛,到点了还不睡觉。

大人困得要死,催了一遍又一遍,可他们就是睡不着,不仅仅是睡不着,还总想缠着大人一起玩耍。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整天上班不见人的关系,他们到晚上就会抓紧时间缠着我和他玩。

书中主人公小健也是这样,


 爸爸妈妈催他睡觉好多遍了,可他还是睡不着,爸爸妈妈对他说,那你就玩一会玩具吧,

于是小健玩了很多爱玩的玩具,还睡不着,怎么办?

看看大人,没一个理他的,于是他就一个人玩起了最爱玩的游戏: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钻棉被,
钻啊钻啊,钻出来了一条隧道——棉被山隧道。
钻啊钻啊,钻出来了一条隧道——棉被山隧道。
钻进去,钻出来,再钻进去,再……
从隧道口向外看,看见了什么呢?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他之前都玩过那些玩具或游戏,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本书是原因之一,就是这个小健简直就是我家大宝的形象,
大宝几乎每晚睡前都要“玩”书、玩车、玩棉被,玩……
我家大宝已经玩了几年钻被子游戏了,还是喜欢,
小健从隧道口向外看: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这就是他的视角,被洞里一片黑乎乎,被洞口正对着留着一条缝的门口,
他看见了隔壁房间里的爸爸,正在做一件很无聊的事:看报纸、抽烟。
“啪”的一声,爸爸发现了小健,一边对他喊着,该睡觉了,一边把门关上了。
小健于是只好从棉被这头儿钻进去,想从另一头钻出来,
可是钻啊钻啊,怎么总也钻不到头呢?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有点抱歉,因为原文件有出血,所以切的图中间有白边,
我很喜欢这两个画面,黑与黄的对比很温馨,
一点也没有大片黑色的压抑感,
而且,小健一会哼哧哼哧往上爬,一会轻松地滑下来,一会隧道有点挤,一会又很宽松的感觉很好,
.呼,终于钻出来了!这是哪里呢?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小健发现了很多好朋友,他们都是从自己的棉被山隧道里钻出来的,
可想而知,这个世界上每天晚上有多少的孩子睡不着啊!
细看这张图,会发现每个小朋友出场的方式都不一样,可以让我们想想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这个可能是双胞胎?
太阳?我想这是因为,每个睡不着的孩子都希望,永远都是白天,不要有黑夜到来。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这个还睡着!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多么友爱!
在这页里,出现了一个很醒目的小孩儿,记住她哦,将是后面的重要形象。
还有啊,记住小健的被子样子啊!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黄色睡衣的,
孩子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没有唠里唠叨的大人,也没有各种各样的管束,只有玩不完的游戏,
很多先来的小朋友们已经在呼唤/迎接他们,
在这里有着全世界小朋友们都喜欢的、渴望能每天每时都在玩的游戏,
比如:滑滑梯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爬树,看起来像3-4岁,这书也是非常适合3-5岁内孩子看的,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还有拿一根树条开电车游戏,还有抓住一根细枝荡秋千游戏,还有捉迷藏,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玩水、抓鱼,甚至 还有。。。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依我家大宝的经历看,树上浇水的那个小朋友,第二天一定会发现床上画了大地图,
是的,大人关注故事,小孩子更关注画面,
文图都是作者,一个人,
从这些游戏里,可以看出,其实全世界的孩子喜欢玩的都一样,
不早了,该回家了。
等到大家玩累了时,就开始互相说再见,然后各自寻找自己的棉被山隧道,计划再沿着隧道钻回去。小健 也开始往回钻。

国外很多著名图画书作者都是文图全包。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提示一个关注细节啊:看看小健的眼睛有什么变化, 噗通,终于钻了出来。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玩累了的小健很快就入睡了。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到这张图,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发生了什么事?
玩累了的小健一觉到天亮,早上睁开眼睛时却发现:天啊,这是哪里啊!
左看看,右看看,这个盯着自己的阿姨是谁啊?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是的,不仅被子不一样了,玩偶也不一样了。
而此时,钻错了隧道的好朋友由美,也正在小健的家里大哭呢!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看看被子、看看玩具,连爸爸妈妈都不一样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我读到这里时,曾问大宝:
我本来想了各种各样的“腹语”,以应对大宝可能会提出的各出困难、恐惧了……可是没想到,
大宝很淡定地说了一句:
没关系啊,他的爸爸妈妈一定会送我回家来啊,所以——先在他家吃了早饭,而我们的小健则情商更高一些
看看他的情绪表现: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阿健穿着睡衣就冲出了由美家,跑啊跑啊,
等到他回到这里一看: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由美还在哭呢!“由美,我钻错隧道了。
跑到你们家睡了一觉。”“可不是嘛。我……吓了一大跳。”由美笑了。
爸爸和妈妈的嘴巴张得老大,愣在那里。

 

 

《棉被山隧道》【5月7日】编辑分享整理


而两个孩子已经自顾自地玩起来了,还约好,下次再钻,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书故事很简单,但很有想象力,也给了我们家长很多启示,
睡觉,对上了一天班的家长们来说,也许是不可多的地享受,

可对于孩子们来说,也许有时真的是一种负累。


我想作者在这书里,表面看是在描写孩子的各种渴望,各种希望玩的游戏,
深层地去想,其实是对我们亲子阅读的家长在提出诉求:无论何时,

要多关注一下孩子心里真正想的事情,然后多与他们在一起玩玩吧!

 

是啊,孩子更直接,会说:我不想睡。为什么不想睡?

可能很多大人第一次第二次还会问问孩子,可次数多了,就只会强制要求孩子去睡觉。


我和大宝读完这书时,确实应他要求玩了两把,只是后来我问他,想不想也钻到好朋友家去,并引诱他想了好多到好朋友家后的事情,
然后我也突然结尾,说:那就赶快睡,看看明天我应该去哪里接你,
他还真的很 兴奋地去睡了。


所以,我想这本书并不是教大家一个睡觉的方法,更多的可能是启发大家去想,为什么孩子不想睡,由此,我们能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心灵需求。
当然,仁者见仁。我觉得这本书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希望大家有机会能互相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