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精华 1】乐器学习与英文启蒙兴趣如何持久?
(2014-10-13 22:30:39)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安娜教育文章7-12岁 |
2014/10/11
感谢群友中山安妈的辛苦整理。
子桐学习乐器时间不长,但是有一些感触,一直想写写博文,还没来得及写就赶上了群里的这次群聊,参与了一些讨论,也是自己一直想说的话,没想到竟然被群友中山安妈整理出来了,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特别的感动,有人在背后无私的帮助你的那种感觉。。。

今天有个妈妈还问,从小英文启蒙,现在却没有兴趣了,都不动了。。。我就想写一篇重要的博文,如何让孩子保有持久的兴趣。。。
子桐每一个兴趣的选择我都非常重视兴趣的持久性。
不一定非要学,也不一定因为别人都学,而自己不学,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所有的决定都来源于孩子的需求。
身边好多孩子学了钢琴几级之后就要求砸掉钢琴,也有因为中考不再加分,而选择不学了。。。
这就和英文启蒙一个道理,你英文启蒙什么态度,,学习乐器就是什么态度。
视唱练耳是打开孩子另外一扇视野的窗,体会音乐世界的美好,这是我们父母能为孩子推开的另外一扇窗。
孩子周围有很多扇窗,你帮他打开了阅读之窗,他就领略了阅读的美,
帮他推开了英文启蒙的窗,他就领略了英文阅读的美,
帮他推开乐器的窗,。。。。。
都是一个道理,
可是问题是:当你推开窗之后,你是逼着他,带着他,还是陪着他,亦或是踢着他。。。
你是让他走在前面,你跟在后面欣赏风景,还是你在前面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赶紧拉着他跑。
这就是兴趣持久的保有力,
问题的纠结点是这样的,你老是在旁边叨叨,再快点,前面十米处
可是孩子还在那里欣赏小草。
于是你就吼,就爆发。
就一句话,谁不服,你到乐器上试试?
不要认为你一时听懂了,你就可以指挥孩子,教授孩子。。。那你错了,你的领先只是因为你是成人,暂时拥有了这种能力。
乐器的学习当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内在的荣耀和感受,如果一个孩子感受不到曲子当中的美,那么他弹地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用笔墨去引导孩子感受乐曲,之后才是教授技能,这就是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这和英文阅读一个道理。
上来就用能不能读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水平,也不是好的引入。
所有的一切都是归根结底到内在的需求,孩子的需求,你要蹲下来想想,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你希望的那个样子,那样就永远是一个标杆,大众的标杆。
就像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不是看图说话。
孩子写出最真实的感受最重要,如果孩子写的事情都是胡编的,但是技能不错,那又有什么用呢。
但是大多数逃脱不了后者,
就像刘媛媛
我看了,不是因为他的声音都动听,也不是他文采有多好,而是因为他说的都是真实的感受。
所以我觉得孩子也是。。。。
无论中英阅读。。。
以子桐目前来看,他所有的看图说话基本都能找到生活中的影子。
我们的老师很好,真的,他经常带着孩子感受音乐里的美,让孩子体会。。。表达。
如果你在行走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贝多芬命运的那种气势,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美呢。
所以我们不要仅仅定义在“乐器”上面,而是应该关注在“音乐”“艺术”上面。
音乐的感受来源里生活里的每个角落。
读读音乐类的绘本也是一种啊。
那么乐器的学习,只是音乐艺术浸染当中的一种媒介。
就像英文绘本只是英文视野之窗当中的一个媒介而已。
而所有的媒介都是为育儿服务的。
当大家心中有这个大的框架的时候,你就知道如何把这个大的框架建立起来.
熏陶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
就像英文,你可以用音频,视频,阅读。。。等不同的方式到达你理想的状态.
关于英文兴趣的保持,最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继续听的懂你讲的故事。。。
所以涉及到你的进阶资源和程序有问题。
孩子应该达到A+B+C+D的状态才可以听懂第二阶的故事,可是他没有达到。
那么你的第一阶做的就不好。
影响了他第二阶的兴趣。
有知识,有能力,兴趣才能保持。
啥也听不懂,是你,你也没有兴趣。
所以为什么我一直说一个字“量”的问题。
到了三年级,人家都说是一个坎,为啥,因为一二年级背诵古诗是这样的,给你第一句,让你写出第二句。
三年级不是了,问,你觉得最能表达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
英文阅读也是的。和母语一个道理。
你说这样的老师咋教,教了一个,教不了第二个。
所以为啥说阅读那么重要。
现在都开始重视阅读。
对的,所以英文也是。
不管你上什么样的培训校,你的家庭阅读也一样不能少。
大孩子全部要同步进行。
不管是哪一项,都同步进行。不分先后。
追求速度,因为他们能力强。
我是在子桐小学的时候才开始要求常准确的,之前不要求。
但是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要这样,就像乐器一样,有一些是欣赏用的,有一些是弹出来的,英文也是。
选孩子听得懂的给他读啊。
我基本保证80%能听懂,才会把这个资源提供给他
孩子是否能听懂,
就是有一部分儿歌要求跟唱。
有一部分要求欣赏。
大童的速度,不要追求快。要求稳,扎实,因为你马上讲究要面临读和写。
但是稳,不是慢。
"稳"
我举个例子,不一定每天20分钟。
就比如每天20分钟。像弹琴一样,不能断。
这是速度的保证。
速度,不是让你一天吃个胖子。
而是不要随心所欲,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可以不读,要有任务,之后变成习惯。
对"
那是因为孩子没有感知。
没有生活经验的感知,也没有之前阅读经验的感知,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兴趣点。
所以我觉得你先积累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达不到的就可以先收起来啊。
也就是孩子的兴趣点。
你一定要提供属于孩子目前兴趣点的书籍。
无论中英。
适合他看的阶段的书,他一定是看不完的,所以不用提前看其他年龄段的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