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桐二年级开学第三周全纪录

标签:
育儿 |
分类: 子桐成长点滴0-7岁 |
不知道为啥自己还挺喜欢写这个的,觉得子桐大了,不像小时候趣事那么多,也没精力记录那么多了,能记下一点对他对我而言都是一辈子的记忆。
周一
真是被绑架的妈妈,如果你家也有一个上学的孩子,一定和我有一样的体会吧。
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是啥,是吃,就像中午饭没吃过一样。
吃完自己做作业,然后说妈妈你备课吧,我自己做,做完我自己弹琴,你再给我检查,哈哈,我的乖女儿。
弹琴的时候说妈妈,我姐姐什么时候来?
原来这么乖,是惦记着自己赶紧写完作业,和姐姐一起玩呢,我家从来没有孤独的烦恼,都是惦记着姐姐妹妹,做作业不细心的烦恼哈哈。
最近的数学作业错误蛮多的,刚刚接触到乘法,有时候一些晕,通过这几天的锻炼还好一些。
反而是以前比较薄弱的语文开学以来进步很大。
和子桐一起练习了一个看图说话,进步很多,在一年级的时候没觉得从小的阅读对子桐的拼音识字帮助多大,但是到了二年级还是有一些感触的,就是书不会白读的呵呵。
弹琴遇到了一个难的曲子,时间还紧张,强攻中。
周二
今天作业少,所以我们复习了数学,做了一张卷子。
差点犯了一个错误,做口应的时候,子桐非要做“角”然后拿着尺子量边的距离,因为他压根没学到那里,不知道如何测量角,我说,乐乐,你干嘛不按照顺序做?说完立刻意识到自己不对,说,哦,你做吧做吧,子桐量了半天也没搞明白,自己就返回去做了。
其实父母最可怕的就是这种阻止孩子的好奇心,抹杀了孩子的探索欲望。想的永远是教会孩子知识,而不是探索知识。
今天练琴多,所以晚饭后就自由活动,读了怦怦跳科学图画书,最近有点痴迷科普,想知道的太多了,所以巴拉出这套来猛读。
今天下午和姥爷写的作业,听说学校里这几天期初检查,所以作业就是生字很少。
下午和姥爷去学琴了。
妈妈第一次没有陪着,人家小家伙竟然比平时还记得清楚,晚上自己谈了半个小时,特别主动,还显摆说,妈妈我交给你吧,特别简单,看来不在妈妈面前反而学的更认真啊哈哈。
晚上自己做了口算天天练一页,应用题天天练一页,练习字帖一页,非要用钢笔,就让他用了,然后自己说,妈妈怎么这么费力气啊,我说你的小手还没长到可以拿钢笔呀!子桐写了一页半,特别认真,其实一开始我想阻止他来的,有时候觉得当妈的为了省事,一切都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阻止了孩子好多探索的欲望啊。
今天任务少,所以读书时间特别多,读了将近五十分钟,还是热爱的怦怦跳,一堆啊,读的我口干舌燥,然后读了很多本Green light readers 系列,现在我读故事都不过脑子了,就是嘴巴再读,我脑袋不知道再想什么。
早晨听了十几分钟英文发音韵律,晚上睡前听了一个凯叔故事。
可爱的女儿最近越来越省心了。
周四和周五
周四晚上检查作业语文有很多空着的,因为是下午和姐姐一起写的作业,所以两个人光惦记着玩,把需要动脑的都留着 了,哎。
之后妈妈复习的课文,考试了生字,妈妈说,口,应不用写了,子桐惊奇的问到,为什么,难道是因为我练琴多,还真是习惯成自然啊,这写着写着不写反倒难受了,紧接着就高兴的不行了。
今天练琴多,因为老师加了一节课。
这两首曲子很简单,子桐就都是自己练习的,懂事的说,妈妈你去刷碗吧,这样我们节省时间。
最近经常和子桐一起做计划,安排时间,实施了一段时间,突然发现教会孩子合理使用时间,会做计划真的挺重要的,有时间感想。
这些天有博文问子桐学琴的情况,等我找时间单独开贴写啊。
晚上上床早,读了很多本怦怦跳,我们这是和怦怦跳干上了。
周五子桐自己写的作业,很多。
老师终于加上了课外的一项内容,就是做一本练习题,叫做“课时作业”.
因为晚上去学琴,所以作业还未完成。
今天有几个有意思的是,子桐说老师给看的动画,安全教育的,一个小朋友用笔戳了眼睛,所以看不见明光了,我说,那叫光明。
子桐问我,工资是什么,就是干了几天活,然后给的钱?总结正确,本来想说点清楚一点,心想,算了,越说越糊涂。
晚上洗澡,我让他先脱光,他的屁股经常在学校的时候经常上厕所不擦,又因为胖,所以红了,我说妈妈给你洗完上药,然后我就找药去了,出来看见人家自己拿着镜子照屁股,我说,乐乐,你干什么呢?他抬起头说,看屁股,曾经有一次子桐无意中想知道自己的屁股长的什么样。。。我最初的反应是让他快点拿走,但是立刻想到,这是孩子对性的探究,所以马上坐下来说,你看到长的什么样了吗,子桐说,妈妈,好红了,我真的很疼,你自己看吧,就是这个样,说完,让我看小镜子,我说,哦,原来是这个样子啊,那你是不是要记住在学校也要擦屁股呢,要不然就是这个样子了,子桐说,恩,记住了。
生活中的小事情,育儿的大道理,就是这个样子。
子桐今天学琴非常好,非常快,自己说,我怎么不看谱子反而不会了,以前都是记忆,自己不识谱,现在算是过了这一关了,慢慢进入状态了。
晚上读了五本绘本,其中村子里来了马戏团,刚读上,就说,我读过,亚默的这本书,随手翻到了最美丽那本,孩子识别同一个画家的作品能力是非常强的,证明孩子最初的视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