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
文/图
安娜
幼小衔接,这是在一两年前就被很多大班的妈妈问及的问题,那时候子桐还小,我基本都是从“工作”的角度来和妈妈们分享,如今子桐距离上一年级已经倒计时100天了,所以更能从切身的体会再来谈谈幼小衔接的话题。
谈到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对吧!
起点早晚不重要,重要的是妈妈们不要忘记上了小学后的一两个月也属于衔接的范畴,一定不能忽略呢!
还记得孩子初入园时我们那种忐忑焦虑的心情吗?如今回首,觉得那都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一段历程,如今小学高年级的妈妈也是积累了很多孩子上学的经验,但是对于正走在这条路上的我们,这个心路历程无论如何都要自己经历了才明白,所以我们更需要有效的指导和分享。
孩子要上学了,很多妈妈都在担心:我的孩子如何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输不是单纯意义的技能上的输赢,而是孩子该如何更好的适应?适应有心理上的,生理上的,技能上的,情绪上的,性格上的。。。
【首先我们从孩子的生理上来谈论一下】
吃:和幼儿园不同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午饭的问题,如果有条件,中午回家吃午饭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家里的热乎饭菜是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必备保证,择校的时候这也是一个考量的要素吧!
喝:记得孩子的饮水问题啊!自带水杯,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幼儿园可是说是强制性的,每天八杯水是必须的,那么上了小学,就要自己记得随时饮水,这对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关键。
拉撒:这个为啥咱也得说说呢,因为小学是固定的上厕所的时间,下课十分钟不能超时,所以让孩子谨记不能憋尿,在家里每天按时大便。。。如果现在还不会自己擦屁屁的要抓紧时间练习了!
睡: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孩子的睡眠保持在10个小时是最好的,睡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一年级的孩子学习的质量,刚上小学会出现很多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尤其有着夜猫子习惯的孩子更要及时调整。
实际上这几项在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就有意识的在培养了,所以所谓衔接首要的是生理上的,而不是技能。
【其次我们从孩子的心理上来谈论一下】
让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妈妈要正确的引导关于上学的事实,多带着孩子在小学附近转悠一下,有条件的可以尝试着到里面走走看看,看哥哥姐姐是如何学习生活的,让孩子有一个最直接的感知,同时多说一说小学的好处。
子桐受其姐姐“影响”,有一阵子对上学充满了不好的印象,因为姐姐每天都说:“我上学了,压力好大啊!”
然后子桐就问我:“妈妈,我也像姐姐一样每天做卷子吗,我说不需要,你做好作业就可以了!妈妈不会让你多做卷子的!”然后她就比较放心了!
还有这段时间呢,可以带着孩子在超市里逛逛学习用品,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下要准备的东西,可以先看不买,目的是让孩子有预期,有感受。
如子桐还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就是最近每天都和一群小学生一起玩上一两个小时,熟悉他们的相处方式,学习方式,思想方式。
引导孩子心理上的独立
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吃喝拉撒睡的习惯培养之外(生理上的独立),我们还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在心理上的独立,那就是知道自己如何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同学的相处 ”!
分析几个案例:
A同学老实懦弱,于是班级里的“小霸王”经常欺负他,上体育课的时候将他双手背后,推搡他,可是他不敢告诉老师,不知道如何说“不“来保护自己,家长找过几次班主任,可是说教之后还是无法改变皮孩子的状态。。。
B同学的东西经常遭到别人的“借”“破坏”,不是今天本子丢了,就是明天笔袋被划破了,家长很是苦恼。
C同学上课不好好听讲,仗着自己身高强壮经常欺负别人,没有好朋友,不能很好的与人沟通交流。
这些其实都是孩子的心理没有独立,不能脱离开成人去处理一些事情,当然有时候事态过于严重肯定要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干预,但是前提是孩子要学会自己去处理一下这样的问题,如大声喊不,去告诉老师,离皮孩子远一些,通过正常的方式主动结交朋友等等。
这里就存在着一个交际方式的引导,父母有机会可以多从实际生活中观察,然后逐步引导孩子。
如前几天子桐和小区里的几个小学生一起玩,在草地上捉虫子,人家拿着瓶子,他来捉,结果捉了很多之后,人家不让他看,子桐就唧唧歪歪的要哭,我就告诉他,你捉之前怎么说的,子桐就说,没说什么,看见人家拿着瓶子往里面放虫子我就放了,我说那就是说东西是人家的,你主动放的,那人家不让你看,是人家的权力,你就不用赖赖唧唧了,不过你要是拿着瓶子,会让人家看吗?子桐说会的,好问题搞定。
【第三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己收拾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让孩子记得每天收拾学习用具,整理书包,记住自己要带的东西,妈妈尽量不要代劳,
自己的学习用具要知道如何收集放置,笔袋里的笔何时需要削,包括削铅笔的技能,削完之后将铅笔沫倒掉,子桐大概从过年的时候就开始操练了,自己归纳的非常好,基本不用父母帮忙。
最关键的是:做完“作业”把本子放到书包里,笔袋整理好才是结束,而不是扔下一堆“垃圾”让妈妈来收拾。告诉孩子了,他们就能做到,关键看父母如何养成。
正确对待作业的好习惯
子桐上大班上学期开始留的某些作业就已经不写在联络本上面了,有一次忘记复习功课了,第二天早上要考试,临走的时候还急的掉眼泪了,所以这个时候要让孩子养成自己“记录”作业的好习惯。
回家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因为大班的作业非常少,也不是作业了,就是每天的任务,要让孩子学会重复,正确的重复,口头来表达任务,并且能回家后主动按时规范的完成,这叫做培养任务意识。
六一前子桐幼儿园布置画画,画动物参加幼儿园的画展,子桐周一画完之后要周二就上交,孩子已经有主动提前上交任务的意识了!
上了小学咱就得让孩子养成回家立刻做作业,先做作业再玩的好习惯,不要拖沓,这是小学一年级最主要培养的好习惯之一。
做事要坚持的好习惯
长久坚持的毅力培养,如我和子桐共同制定了学习计划,就是后面我们所说的技能学习计划,没想到孩子比我坚持的还要好,前几天姥姥问,子桐现在对学习有兴趣吗?我说这个怎么说呢。。。反正她不知道那是学习,那是我们共同要完成的任务,完成了就是内心的成就感,也没有许诺我要奖励什么的。
小学的某些训练是枯燥的,如口算,到了三年级依然口算天天练,应用题天天练,这是技能的反复训练强化,所以如何让孩子具备长久的毅力很关键。
良好的握笔和坐姿的好习惯
握笔姿势,子桐在我没注意到这一块的时候就跟着姐姐学会了把中指放到前面,在最近的这段时间,我每次都说,子桐。。。然后他就立刻把中指放下来,经过两个多月终于改正过来了,所以父母一定要多注意一下孩子此时的握笔姿势。
坐姿,这个要好好督促,不能让孩子还没有上学就变成近视眼。
具备良好的时间观念
到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要逐步引导了,因为小学课堂就是十分有板有眼的,不要上课了,你还想着上厕所,下课了,不回家还在外面晃悠。这里主要强调几点:一是做作业要有时间控制,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二是上学放学要抓紧时间,上学抓紧时间不能迟到,放学抓紧时间回家。三是做事情要有效率,不能拖沓。

【第四是要特别注意的两点】
安全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可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孩子小,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千万别说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而让孩子单独去上下学什么的,社会的大环境咱还得先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才能放手去培养什么自主能力。
告诉孩子如果没等到家长(如晚来了)孩子该如何去做?
碰到霸王的学生向自己索要东西要如何去做?游戏时打闹受伤了该如何去做?应该注意什么?将这些可知的讲给孩子听,防患于未然。
卫生好习惯
一是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孩子毕竟是生活在大集体中,个人卫生很重要,集体卫生更重要,小学生都要当值日生,不能人家孩子干活,咱孩子什么都不会,那么谁也不愿意和咱一组。
二是饮食卫生,孩子如果在学校用餐,要多叮咛孩子该注意的事项,还有千万不能随便买外面小卖店的不干净的食品。
【第五教会孩子一些“集体生存”的规则】
教会孩子有礼貌
孩子见到老师该如何打招呼,要到老师办公室去该如何敲门,见到同学的家长该如何问好?凡是有礼貌的孩子都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对于孩子在小学的班级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会孩子要倾听
一是老师上课讲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听老师在讲什么;二是当同学讲话时要认真聆听,才能听懂同学要做什么,学会倾听对孩子上课听讲专注力培养很重要。
教会孩子接纳别人
孩子在上学的第一年会面临各种同学相处的问题,教会孩子接纳别人,接纳别人的好,不嫉妒,接纳别人的不好,不鄙视。
教会孩子处理情绪
这个要帮助孩子,孩子可能不如幼儿园那么受重视了,不如幼儿园那么学习好了。。。要提前帮助孩子了解该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第六是最关心的学习技能】
我们主要从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数学知识点入手粗略谈一谈:
语文有四大项内容,一是拼音,二是识字,三是课文(课文里面有古诗的学习),四是写字。
提前背诵、朗诵一些古诗,对语感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家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每天诵读几分钟,
可以准备一本优质的古诗书籍,前提只是熏陶语感,不是学习啊。
我为子桐准备了《我爱诵读》这套书,熏陶一下传统文化。
字典家里可以备一本,不是为了孩子,是为了咱自己能更加准确的指导孩子。
写字,笔顺现在和过去有好多不一样,所以父母还是不要先入为主了。
识字:上学期有一些识字的基础,会减轻孩子在初始入学时候的压力,不仅仅是语文,还有数学,孩子可以更好的理解题意,对应用题帮助很大。
子桐用了《四五快读》做识字主线,每天十分钟玩玩卡片,并且经常温故知新;然后用《悟空识字》的软件来建立学习的兴趣,里面有很多识字游戏,其实也因为她正好对《西游记》感兴趣;再者用小时候的低幼书来进行自主阅读的训练,在情境中加强记忆;同时我们用绘本的名字来进行配套的识字记忆,解决学完就忘的问题。
拼音因为专业的技能涉及的太多,建议父母还是不要轻易开始在家和孩子自学。
写的方面教会孩子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关于子桐衔接中技能的执行情况可以关注我的博客系列文章《学前100天》。
数学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个很重要,其次还有分类,比较,位置,图形等最基本的数学逻辑知识。
关于数数和加减法,只要孩子会10以内的加减法就足够了,帮助孩子减少一些入学的压力,但是不是拼命的在深度上教孩子,如有的入学前50以内的都教会了,意义不大,孩子刚上学,有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应,先学会一些会减轻这方面的一些压力,绝对不要为了所谓的成绩而超前学习。
另外数学方面,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所以可以有计划的实施一些思维训练内容,帮助孩子打开思考的空间。
子桐有一个10以内的口算题的小书,自己来规定哪天做;隔几天玩一次逻辑狗思维训练;同步做一些益智题,如多湖辉的六岁,迪士尼数学学而乐,美国数学游戏基础部分,百花思维,其实就是开发孩子的益智视野。
其实做这种训练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种责任。

【第七是家长要做的准备有哪些】
心态上的准备
淡定啊,淡定,人生是场马拉松,不要将自己的焦虑带给孩子,
如有的父母说:“你上学了,就有人管你了,看你写不完作业,留你到吃饭。。。
孩子就一定会焦虑。
接纳不完美的孩子
听说过那首著名的散文诗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当孩子上了小学能够以世俗眼光中的“成绩“来衡量好于坏的标准的时候,作为新时代的父母一定要认清自己身上的责任和评价孩子的正确方式。
按照自己应有的方式对待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一个有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有后劲的孩子才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物质准备
独立的学习环境:这个是很重要的,孩子上学了,意味着家庭的基本格局要有很大的改变,这个格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如孩子的独立的卧房,这个谈到分房话题就大了,我们先不说,仅仅说说独立的学习环境,至少应该不受外界的干扰,千万不要说为了考验孩子的毅力,让孩子一边听着电视一边做作业的事情,哪有孩子能经受住考验啊,那就不是孩子了!所以这也就是父母要做的改变啊,电视和孩子学习的环境一定要分开。
其次是学习桌,护眼灯之类的,
孩子正在长身体,这个很关键的,一定选择得当。学习桌上放着台灯,不要有太多纷杂的东西,零碎的小玩具可以慢慢收起来,留下一些大型的益智的。
我家的客厅里一直放着电视,正在考虑如何挪走。。。这是十来年的生活习惯, 要被这个小人彻底改变一下了。。。
零散的小物品:
双肩背包,最好有隔层,放置不同类型的书,侧面可以放水杯的那种,主要看背部的保护;
笔袋,不要铅笔盒,实用为好,装饰也不好太多,分散注意力;
HB铅笔,六角型的最好,下蛋笔,圆形笔,自动铅笔,笔上带橡皮的最好不要,准备50支左右,每次保证孩子有五只好用的在笔袋里面;如果家长愿意,上面贴个贴,写上孩子的名字,要不然每天都有很多丢失的,太雷同了;
削笔刀不要带,在家里放着就可以了;
橡皮最好是那种绘图橡皮,彩色的异形的最好不要选;
尺子也是,带放大镜的什么的都不要,简单为好;
水彩笔小剪刀(圆头)一般放在家里就行了;
本子学校会统一发放的。
接下来会就一些幼小衔接的热点问题以及幼小衔接家长十不要来谈谈我的看法,敬请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