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带来的八大思维体验
文/图 安娜

百花思维训练第二册
总时间:和姐姐一起1小时15分钟+自己做30分钟
体验一:益智题集体做更有效果
和姐姐一起做的好处:
1. 孩子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为有时候把一页题分开给姐妹两个人做,他们自己会分。
2. 孩子之间有讨论:读完题让一个人起来给另一个人讲讲,看孩子理解的是否正确。
3. 孩子之间有修正:答完题互相检查,然后评定,如果错了,要进行修正。
看看这道题,拼出形状来,姐姐妹妹都错了两道,观察不仔细,我发现后让互相检查并修正对方的。

说道这个“检查”的重要性啊!
给孩子检查作业也是,第一遍只要告诉孩子错了几个地方,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修正,不要上来就告诉孩子:“第三题错了,得数错了!”
4. 更清楚的看到孩子的优势:姐姐数字更胜一筹,子桐空间更胜一筹。
5. 孩子之间有学习:同样的语言表述,可以让妹妹跟着姐姐学一遍完整语句。
例如这个姐姐说:“一样多的水不管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里,都是一样多”说的就很规范,让妹妹跟着学了一遍。

体验二:听题的完整性很重要
例如这道题,让选出有三个条件的小动物,其实很简单,但是姐姐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没有听完整三个条件就冒然做题,而且让连线,没仔细听就圈上了,子桐赶紧喊:“前面两个爪子是白色的!”
子桐听题就表现的很好,这与从小听故事,能坐得住,能听完整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万事都可以靠在阅读上,这是一定的。

体验三:有兴趣、有能力会自己想办法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应该“辅导”孩子的。
对有难度的题孩子有兴趣去探索,孩子就不会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如果孩子没兴趣,才会让家长觉得是不是“做题”变成了一种负担!再者孩子会自己寻求办法是我们最应该鼓励他们去做的事情,这对未来孩子的自主学习帮助是最大的。
如这道题,子桐先圈出两个之后,对到底是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存有困惑,是否还有其他几个也搞不清楚了,所以自己想出办法,剪出和题中所示一摸一样的两个图形,来进行实际的拼图。


体验四:教会孩子“仔细”
教会孩子数学名词
如这个“实心”子桐画成“空心”
如这个“粗细”子桐说“胖瘦”

体验五:听力训练是培养注意力的好办法
妈妈只读一遍,然后让子桐30秒找出正确的顺序。
上了小学好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和幼儿园时期有很大的关系,此种听力训练就是锻炼注意力的好办法。

体验六:思维转换目的在哪里?
这是五六岁的大孩子应该注意的问题,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测试题好多都是进行思维的转换,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知识,从小训练好处多多。
譬如下面两道题,看完本来的位置,把图案遮挡起来,再重新填充的时候不能用原来的具体的图形,而要用不同的符号替代,如果用同一种符号替代还相对简单,难的是用不同的符号替代!这就是思维转换!


体验七: 眼力锻炼,游戏式的思维训练
这种迷宫啊,圈出图案的游戏啊,子桐最喜欢了,从来没有把他们当做做题来看待,玩的不亦乐乎,为孩子将来图形空间的培养奠定基础,尤其是拳头的这个是斜线圈出。


体验八:貌似没教会的两个地方
一是这个按照上面的图形来完成一摸一样的,左边是子桐做的, 右边是姐姐做的,都出现偏差。
这个最主要教授的应该是“定位”,先找“点”的定位,再进行连线,最后再画出格子。

二是这个“双定位”的问题,从上往下数第三个,从左往右数第五个,圈出来。
最近正好在姐姐一年级的课本中发现了这个双定位的问题,说法比这个难一点,也是难倒了姐姐。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百花训练03)
(百花训练01 请点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