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五岁孩子 之十大典型特征

文/图 安娜
育儿的过程最大的感觉就是不知不觉孩儿就长大了,俺家五岁的小妞跟在我身边俨然一个大姑娘了,进入五岁后的这两个月,子桐有好多的“成长”的表现!
一。十万个为什么开始出现科学性,科普需求出现深度。
从三岁多开始子桐就变成了满嘴巴跑“为什么”的小人,不过那时候比较幼稚,妈妈对付起来是小菜一碟,进入五岁可就不行了,人家的生活经验增多了,在幼儿园学的知识也多了,伙伴间交往的时候表达沟通的也多了,获得信息的聚到也多了,在科普方面“不思进取
”的妈妈可有点跟不上小人的脚步了,问的问题越来越有专业性,不查阅书籍网络还真没法回答呢,而且再也不能用童稚的语言
“欺骗”人家啊!
具体可见博文 《小小牛顿》开启科学小大人之门!
二。开始有了金钱的意识。
因为姐姐要上小学了,所以有一天子桐问妈妈:“上了小学,就可以有钱了吗?”我说为什么,子桐说:“因为我看到小卖店的哥哥姐姐自己都有钱买东西,所以是不是上了小学就赚钱了?”
进入五岁子桐可知道了这钱的好处,对这每张票子认识的非常清楚,四岁多的时候还论张来数,五岁了就论“大小”了,知道大的值钱!
周末爸爸上班,和姥姥说,爸爸去“收”钱了!见到想买的东西,就问:“妈妈,贵吗,一块很便宜吗?”
三。求知欲望特别强烈,进入到吸收的高峰期。
五岁开始,对单纯的玩还是乐此不疲,但是明显的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开始关注“学习”,而且竟然知道班级里面谁学习好!
对懂得多的小朋友很是羡慕!
妈妈也开始发现,这个时期的小孩子对知识的吸收就像海绵一样,父母更多关注的应该是你给了孩子多少,而不是孩子懂不懂,他们吸收新知的能力真的是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经常畏手畏脚的考虑孩子是不是能接收得了的妈妈也应该更上一步了!

四。有些思想开始接近成人,经常说一些让大人吃惊的话。
子桐相对思想比较单纯,但是进入五岁也开始说一些成人话,有一次看电视,说:
“妈妈,他的老公走了吗?”回到家里也常常学幼儿园老师:“这样告状是不对的,要学着自己解决!”有时候能和妈妈聊天:“妈妈,你觉得***是不是不对的?”有时候接子桐的时候姥爷说:“快走吧,你妈妈带你去玩!”子桐就会大声的问姥爷:“你是骗我的吗?”用姥爷的话说,过几天就欺骗不了了!
希望子桐多一些童话世界的时光。。。
五。全方位体现性别差异。
四岁时就已经明显的表现出玩具的性别差异,到了五岁,在游戏方面也明显的体现了不同之处,例如子桐热衷玩的是过家家,超市购物等实际生活的场景,而更多男孩子则热衷于“对抗”游戏;阅读方面也有差异,开始特别喜欢公主系列,无论书籍还是碟片,对公主非常痴迷。。。
经常觉得有些事情是男孩子该干的,有些玩具是男孩子应该喜欢的,甚至对男女开始有认知,觉得洗衣服是女孩该干的活(还好觉得做饭是男孩子该干的活!
)。
六。情绪开始两极化,一会像极了大孩子特别懂事,一会像极了蛮不讲理听不懂话的一两岁小孩子。
你说他懂事吧,确实很懂事,有时候主动帮着妈妈做家务,有模有样,妈妈生病的时候也知道不招妈妈的麻烦,说妈妈生病了,还知道给妈妈拿水;你说他不懂事吧,有时候有像极了一两岁的小孩子,撒娇,耍赖,好像故意似的。
而且出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开始出现“嫉妒”这样的情绪,尤其是爸爸送妈妈礼物的时候,总是悲伤的问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到了五岁,好多成人拥有的情绪他们都已经拥有了,而且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在意爸爸妈妈对他的爱,自己知道主动寻求爱的表达方式以确认成人对他们的爱。

七。特别喜欢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也许五岁就已经有了一段“人生经历”,开始不断的回忆起自己的从前来,反反复复的让妈妈给讲小时候的故事,乐此不疲。有时候甚至模仿妈妈讲述的事情,让妈妈扶着走路,学着吃奶,依依呀呀的学着说话,有时候当着别人讲自己小时候如何如何,讲的有模有样的。
八。开始更加关注父母的感情和情绪,有完成的家的概念。
开始知道家的构成概念,不要离开爸爸,也不要离开妈妈,从前是对亲近的人不可分割,现在是知道抽象的“家”的意义,有爸爸,有妈妈,有自己的房间。。。
而且特别喜欢一家人一起做什么事情,对于父母之间的争吵很敏感,会观察大人的表情,所以有时候我和子桐爸很开心的谈笑的时候就会发现子桐的表情无限满足,经常开心的坐到爸爸身上搂着爸爸亲个不停,所以那一时刻就会知道家对于孩子成长的含义。
九。对世界的认知基本是美好的,即使像小偷强盗这样的字眼也没有啥敌意。
仍然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唯一知道的小偷就是偷钱的人,是不好的行为,但是不能理解小偷为什么偷钱,对于海盗,强盗这样的字眼还仅仅限于书籍阅读当中,没有敌意的概念。
十。对友谊的需求多样化,并初步形成社会规则意识。
开始知道小伙伴的交流可以是多样的,不一定要和一个人好,当友谊有所失落的时候知道自己去寻求其他的友谊伙伴,有了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在平时外出的时候知道了一些社会规则,经常指挥比自己更小的朋友,让他们了解该如何玩某个游戏或者某个公共游乐设施等,并且知道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在蒙氏混齢教育的理念中已经基本属于大的那一拨,负责指导照顾弟弟妹妹的小姐姐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