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孩子的中文表达能力亟待加强!

文:安娜
图:网络
此文特指子桐双语班级的整体中文发展水平,和其他双语孩子无关!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纲要》中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和教师,同伴或者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基本能够发清楚大部分语音,能听懂并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是他们的语言连贯性还处在发展阶段,虽具有一定的词汇量,但是语言交流和表达欠主动和完整。
上周子桐班级开放日,听了一节中文课,虽然我心里非常清楚因为双语的特色,子桐班级的中文课程一直是一个弱势,也曾经写过两篇博文《双语幼儿园的孩子该如何加强中文?》
(一) (二) ,但是真实情况对我的震撼实在是超乎想象,孩子们,你们的中文到底是怎么了?
开放课程内容:
一个古老的故事,小白兔在上桥的时候遇上了对面迎面而来的山羊伯伯,怎么办?
继而是儿歌学习《小白兔过桥》。
小白兔,过小桥,走到桥上瞧一瞧,山羊公公过来了,摇摇摆摆走上桥。
小白兔往回跑,站在桥头把手招:“山羊公公,您走好!山羊公公,您先过桥。”
河水听了哗哗笑,鲤鱼听了蹦蹦跳,都夸白兔有礼貌。
孩子的弱势:
1.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弱:听不到完整的句子表达,经常是二个字三个字的说,语言词汇非常贫乏,基本停留
在小班的水平。
2.
发散思维被禁锢:课堂涉及到的故事精髓好多小朋友都已经把握,知道小白兔有礼貌,但是不知道解决问题
的方式的多样化,思维没有得到发散。
3.
儿歌复述成了课程的重点:全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够做到和老师进行语言互动,大部分小朋友停留在复
述儿歌的小班语言阶段。
4.
形不成小组间的有效的交流:当孩子讨论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去和伙伴交流以及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或
者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观点。
当然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个人性格有很大因素,譬如俺家子桐就是超级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可是表达不好不代表不知道如何去说!(搞笑的是老师叫子桐回答问题的时候,子桐说“想想”!真是笑煞了我!
)
形成的原因:
1。阅读量不够:英文课时多,中文阅读课时跟不上,语言课程以外的阅读活动贫乏,孩子最基础的阅读量远远
不够。
2。区角活动太少: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黄金时间,如果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灵活指导,将取得
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时候就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进行语言交流,孩子玩玩
玩具的时候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说说是怎么玩的。
3。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譬如孩子摆了一个积木,那么是个城堡还是个公路,在做什么,多给孩子表达机会。
4.
生生(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太少:交流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的手段和方式,而孩子全天大部分课堂时间
都处于和老师互动当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表
达能力自然就会弱。而且孩子需要教室中语言的榜样作用,个别孩子
的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带动全班孩子的整体水平。
5。情境创设的语言功能少了:例如故事墙的主题创设,绘本阅读区域。
6。教师对于规范语言的引导: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的完整表述能力以及丰富孩子的词汇,见缝插针的进行
阅读活动,孩子的整体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7.
孩子表演的机会少了:语言有情境才有输出和表达,给孩子创设适当的表演机会是比较重要的。
其实任何课程都离不开语言,美劳、舞蹈、音乐等艺术的表达形式都离不开语言的输出,例如孩子在唱歌的时候会要先把歌词学会,体会意境,进行美劳操作后会表达会陈述。。。
所以在生活当中如何教会孩子运用语言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也是作为家长的我们的一个首要任务,而这个任务的完成除了亲子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外,教会孩子语言的表达也是很重要的一项。
如教会孩子丰富词汇的游戏,有一次子桐说:“妈妈,我太高兴了!”,我就直接说“高兴地想跳起来吗?”子桐说:“我高兴的想飞到天上去!”
如教会孩子说完整的句子,有一次子桐说:“妈妈,我渴死了!”(意思是让妈妈去拿水),我就顺势说:”请说妈妈,我很渴,请你给我拿一杯水!”
如给孩子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子桐每天和姐姐玩一个小时的过家家,而大部分过家家的游戏都是语言表达活动,你说什么,她说什么,然后创设场景。。。
总之中文是根本,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它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交际能力,也关系到孩子的知识输出,愿所有园所和家长都能从小抓好孩子的阅读,注重孩子的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