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那些“皮蛋”!

(2012-03-27 14:02: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安娜与幼儿园教育
                   孩子,你怎么了?

              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那些“皮蛋”!

     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心是痛的,因为无数的家长和老师眼中的“调皮”孩子其实是孤独的,是更需要人关注和关怀的,他们就如同生病的孩子一样,只不过需要的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安抚和修复。

 

案例的几种集中表现:

     上课坐不住,爱动,喜欢“挑逗”别人;无视老师的存在主动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下课喜欢推人,打人,并且把绊倒人当做快乐;别的小朋友稍微不顺从他的意愿就进行破坏性的动作,如弄坏人家的东西,推搡人家;对别人的谈话置之不理,承认错误的情况下还屡教不改......

 

     在幼儿园出现这种情况的没有男女的差别,不是说皮蛋都是男孩,女孩一样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啊!有的孩子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绝对不会被划分到皮蛋的行列啊!

     那么孩子不遵从集体的规则,有的妈妈会认为因为孩子不喜欢做某件事情,没有兴趣,不能强求孩子,应该尊重孩子个性的选择,但是你要知道孩子有将近十八、九年的时间和老师生活在一起,和同学生活在一起,孩子因为没有遵从大的规则而被小朋友和同学排斥(经常看见三五成群的孩子玩在一起,而有的被“拒之门外”),痛苦的是孩子本人,而这种痛苦是作为妈妈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一切要靠孩子自己去磨合。

    集体规则是孩子生存的法则,只有在集体规则下的自由发展才是正确的轨道,任何自由都不是脱离规则的自由,自由只有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分析一下家庭的原因:

1. 这种孩子在家庭中自理能力都比较弱,衣来神口饭来张口的比较多,而且基本到了中班也很难

  自理”生活,俗话说就是有人伺候惯了,没有学会说谢谢,不知道感恩,不会体会人的辛

    苦,也就很很难了解家长和老师的辛苦。

2.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所有要求对有求必应,尤其是老人,认为只要孩子不哭不闹比什么都强。

2. 家庭成员很难或者很少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不陪孩子一起玩,不给孩子读书,不和孩子交

   流,无视孩子内心的精神需求,只是一味的觉得给了孩子富足的生活就足以了。

3. 家庭里面没有规矩,任由孩子发展,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底线和原则。

4. 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存在陌生和距离感,没有达到统一战线。

5. 家长之间的教育原则出现偏差,要不特别溺爱,要不特别严厉。

 

   (家庭中没有其他孩子,全家一个宝,自然关注的焦点都在孩子身上,尤其是隔代教育的溺爱更是让孩子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存在,从来不注意他人的感受。

     请爸爸妈妈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是最好的礼物,多听听孩子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多和孩子聊一聊幼儿园发生的趣事,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求。)

 

分析一下孩子的心理:

1. 孩子的内心是孤独的,希望通过某种非正常的动作来达到吸引小朋友和老师注意的目的,其实

   这种孩子是蛮可怜的。

2. 孩子已经偏离了正常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轨道,如认为把别人绊倒了,自己反而开心了。

3. 对事物没有好奇感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对知识的需求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

4. 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混淆,没有形成最初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勇敢不是侵凌弱小而是

   保护弱小。这样的孩子内心反而是卑微的,而不是强大的。

5. 个别的孩子友谊缺失,日常生活中缺少交流和玩耍的小伙伴,“心理话”无处诉说。

 

    (孩子四五岁开始对友谊有渴求,需要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在这种碰撞和摩擦中,孩子才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家庭中第二伙伴的缺失直接导致孩子的两种方式,一是不断的在幼儿园通过各种方式寻求伙伴,如交换物品换取友谊;二是直接排斥他人进入自己的“领地”,固守自己的“一方天地”不让他人进入,觉得所有的都是自己的。而这两种方式都是代表孩子需要别人的关注,需要友谊。)

 

分析一下老师该如何去做:

1. 无论何时都不能有放弃的心态,只有真正在内心上战胜他们,才能获取真正的胜利,而这种胜

   利是保证自己工作顺利的基本条件。

2. 千万不能给孩子贴上皮孩子的标签和定义。

2. 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孩子的改变不能靠老师的强压政策,而是要和家长一起攻于心。

3. 多和孩子交流,解除孤独感和对立感是首先要做的事情,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关注。

4. 每天表扬孩子一小步,这种表扬不是任意夸张的表扬,譬如孩子今天没有打人也没有推人,那

   么表扬孩子:你今天控制了你自己,做的真好。

5. 当孩子反复出现以上这些毛病时,记得请孩子致歉和反思,注意,反思时间为孩子的年龄,五

   岁反思五分钟这个准则,时间短了不管用,时间长了更不管用,然后只要将正确的告诉给孩子

   就可以:你不能绊倒别人,绊倒别人使不对的,请你控制自己的行为,你是一个男子汉,应该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6. 通过一些实例讲述一些道理,如开展照顾表弟表妹的家庭作业,请家长反馈,让这样的孩子有

   意识去关心别人,照顾别人,不要仅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7. 在班级不孤立孩子,如有孩子过生日,要替调皮的孩子说,某某某也想祝贺。。。生日快乐,

   孩子只有不脱离集体的轨道,才有可能回归正常的生活秩序。

8. 给孩子修复的机会,也许一年过后会成为老师的保护神,班级的守卫者。

 

    (当这些 “皮”孩子因为老师而一点一点改变的时候,老师是在拯救一个弱小的心灵,一个小孩子今后的几十年都因为你的付出而改变了生活轨迹。)

 

     只有学校,家庭双方共同改变,才能为这些“皮”孩子带来修复的机会,孩子的习惯和做法的改变不是一日之功,当然形成这种习惯和做法的因素还有很多,不过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开心快乐的学习生活。

 

                       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那些“皮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