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六祖壇經
2022-11-23 18:19:41
标签: 說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作者惠能,又作慧能,俗姓盧,生於唐代嶺南道新興縣,漢傳佛教禪門南宗祖師,與北宗神秀大師分庭抗禮,世稱禪宗六祖。
史學家陳寅恪贊其:「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壇經》在佛教裡,有其重要地位,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將此經與《論語》、《孟子》等書並列為探索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一。
《壇經》記載禪宗祖師惠能一生得法傳宗的事迹和啓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也可供大家如何在生活中修行,如何透過懺悔、發願,成就佛道,是一本修行的寶典。
《六祖壇經》共分為10品,第一〈行由品〉、第二〈般若品〉、第三〈決疑品〉、第四〈定慧品〉、第五〈坐禪品〉、第六〈懺悔品〉、第七〈機緣品〉、第八〈頓漸品〉、第九〈護法品〉、第十〈付囑品〉。佛陀與惠能大師皆肯定:「眾生自性當中具足三寶的無量功德,人人皆有佛性,都有平等無差別的法性,都有喜好清淨和樂的心。」因此,追溯六祖惠能大師的《壇經》思想源流,可以說是直承於佛陀心法。
星雲大師曾讚歎〈無相頌〉是在家修行的寶典。體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自性本是具足,點亮自己心中的那一盞燈,就可以點亮別人的心燈。
〈無相頌〉文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說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作者惠能,又作慧能,俗姓盧,生於唐代嶺南道新興縣,漢傳佛教禪門南宗祖師,與北宗神秀大師分庭抗禮,世稱禪宗六祖。
史學家陳寅恪贊其:「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壇經》在佛教裡,有其重要地位,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將此經與《論語》、《孟子》等書並列為探索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一。
《壇經》記載禪宗祖師惠能一生得法傳宗的事迹和啓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也可供大家如何在生活中修行,如何透過懺悔、發願,成就佛道,是一本修行的寶典。
《六祖壇經》共分為10品,第一〈行由品〉、第二〈般若品〉、第三〈決疑品〉、第四〈定慧品〉、第五〈坐禪品〉、第六〈懺悔品〉、第七〈機緣品〉、第八〈頓漸品〉、第九〈護法品〉、第十〈付囑品〉。佛陀與惠能大師皆肯定:「眾生自性當中具足三寶的無量功德,人人皆有佛性,都有平等無差別的法性,都有喜好清淨和樂的心。」因此,追溯六祖惠能大師的《壇經》思想源流,可以說是直承於佛陀心法。
星雲大師曾讚歎〈無相頌〉是在家修行的寶典。體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自性本是具足,點亮自己心中的那一盞燈,就可以點亮別人的心燈。
〈無相頌〉文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