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在煤鄉的童年世界
2022-11-23 12:20:19
标签: 王文靜在煤鄉的童年世
【園丁按】.
商周執行長王文靜在《人間福報》發表〈地底萬年的黑金甦醒──走入第一條鐵路的繁華〉。帶我們走進北台灣的煤礦之鄉,因為我初任小學教師的友蚋國小,也是鄰近礦區,因此對他的文章特別有感,特轉介如下:
最早的這條黑金鐵路,串起兩個台灣之最,八斗子(最早黑金聚落)與菁桐(最大黑金山村)。礦工在此翻身成為社會新貴,因為薪水是老師的五倍,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因此發跡,也為平溪、九份、金瓜石、八斗子偏遠山村,帶來了繁華世界。
「如果沉睡地層萬年的煤炭,沒被發掘。台灣的第一條鐵路,還會誕生嗎?」
「煤炭,原是萬年前被埋入地層的植物,為何命運會與鐵路相扣?」
從日式木造車站菁桐,我搭乘平溪線火車,往基隆八斗子去。百年前,這是一條專門為運煤而建的鐵道,出自當年礦業大亨基隆顏家。鐵路的起迄是兩座黑金村子,山裡的菁桐最大,海邊的八斗子最早。
一八七八年,台灣第一座官煤清國井,在基隆八斗子開採。一座深九十公尺,直徑約四公尺的直井,下探煤層。
煤,太重了,如何運出?一條「原始的鐵道」誕生。最早行走在鐵軌上的,並不是火車,很有意思,由獸力拖車,英國是用馬,台灣用牛。繁華時期,這小小漁村,竟有一千位的礦工,人們從海洋舢舨上岸,加入地底的掘礦部隊。
劉銘傳來後,火車來了,鐵道上開始走冒黑煙的動力火車。一八九一年,台灣第一條火車鐵路從基隆到台北開駛,運煤更省力。日據時期,北部山區的煤礦擴大開採,人們鑽入山的肚子挖黑金,資本家出資開礦建鐵路。寂靜山區,燈火亮起,繁華聚落。
平溪線火車從此,基隆上游,沿著瀑布及密度最高的壺穴地貌在山區行走,銜接一站又一站昔日黑金山村,正是侯孝賢導演鏡頭下的「戀戀風情」。過瑞芳站後,窗外青山轉為海藍。
海藍的午後,火車經過隱入民宅院落的清國井後,終站,八斗子到了。海風徐徐拂面、入鼻,我生命第一次呼吸就從這鹹鹹的味道開始。我的童年在這裡,小時候放學,喜歡走在鐵軌上,一側是有黑山羊的矮山,另一側是可以看到九份的海洋。鐵軌下是看不到的地底煤礦,除已廢棄的清國井,附近的深澳,還有台灣第一座的海底礦坑──建基。坑道探入海底,這是何等的世界探勘技術?此前,全世界只有三座海底煤礦坑。
建基煤礦山坡上的舊黑聚落,住著離鄉背井的阿美族礦工,礦坑與一丘一丘小煤山,和高高架起的水泥通道貫穿礦區。建基煤礦的豐沛,開採三十三年的總量居台灣第四位,因此吸引昔日東南亞最大火力發電廠──深澳電廠的設立。民國五十年代,台灣三分之一發電量來自此。我無知於它的輝煌,我也沒深思過,父親是因為這座電廠來此工作與定居,一生就在此。鐵道、煤山,就是我初見這世界的印象。喔,還有海浪聲。
浪來浪去,灣澳海洋依舊。但礦坑封了,深澳電廠也老了,不再運作,龐大的電廠移為平地。不再需要運煤,原本通至深澳站的鐵道也拆除,成為馬路。
我的童年靈魂,被抽走了。不只深澳電廠,八斗子火力發電廠也熄燈,廠區轉為海洋科技博物館。
八斗子月台依舊,但童年回家的鐵軌被野草深深覆沒。我使力撥開野草,那個使力,是我的懷念。懷念海邊有小管的村莊,懷念第一條鐵路的繁華世界,懷念沉睡地層萬年的煤炭,驚天動地甦醒的百年……
王文靜在煤鄉的童年世界
【園丁按】.
商周執行長王文靜在《人間福報》發表〈地底萬年的黑金甦醒──走入第一條鐵路的繁華〉。帶我們走進北台灣的煤礦之鄉,因為我初任小學教師的友蚋國小,也是鄰近礦區,因此對他的文章特別有感,特轉介如下:
最早的這條黑金鐵路,串起兩個台灣之最,八斗子(最早黑金聚落)與菁桐(最大黑金山村)。礦工在此翻身成為社會新貴,因為薪水是老師的五倍,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基隆顏家因此發跡,也為平溪、九份、金瓜石、八斗子偏遠山村,帶來了繁華世界。
「如果沉睡地層萬年的煤炭,沒被發掘。台灣的第一條鐵路,還會誕生嗎?」
「煤炭,原是萬年前被埋入地層的植物,為何命運會與鐵路相扣?」
從日式木造車站菁桐,我搭乘平溪線火車,往基隆八斗子去。百年前,這是一條專門為運煤而建的鐵道,出自當年礦業大亨基隆顏家。鐵路的起迄是兩座黑金村子,山裡的菁桐最大,海邊的八斗子最早。
一八七八年,台灣第一座官煤清國井,在基隆八斗子開採。一座深九十公尺,直徑約四公尺的直井,下探煤層。
煤,太重了,如何運出?一條「原始的鐵道」誕生。最早行走在鐵軌上的,並不是火車,很有意思,由獸力拖車,英國是用馬,台灣用牛。繁華時期,這小小漁村,竟有一千位的礦工,人們從海洋舢舨上岸,加入地底的掘礦部隊。
劉銘傳來後,火車來了,鐵道上開始走冒黑煙的動力火車。一八九一年,台灣第一條火車鐵路從基隆到台北開駛,運煤更省力。日據時期,北部山區的煤礦擴大開採,人們鑽入山的肚子挖黑金,資本家出資開礦建鐵路。寂靜山區,燈火亮起,繁華聚落。
平溪線火車從此,基隆上游,沿著瀑布及密度最高的壺穴地貌在山區行走,銜接一站又一站昔日黑金山村,正是侯孝賢導演鏡頭下的「戀戀風情」。過瑞芳站後,窗外青山轉為海藍。
海藍的午後,火車經過隱入民宅院落的清國井後,終站,八斗子到了。海風徐徐拂面、入鼻,我生命第一次呼吸就從這鹹鹹的味道開始。我的童年在這裡,小時候放學,喜歡走在鐵軌上,一側是有黑山羊的矮山,另一側是可以看到九份的海洋。鐵軌下是看不到的地底煤礦,除已廢棄的清國井,附近的深澳,還有台灣第一座的海底礦坑──建基。坑道探入海底,這是何等的世界探勘技術?此前,全世界只有三座海底煤礦坑。
建基煤礦山坡上的舊黑聚落,住著離鄉背井的阿美族礦工,礦坑與一丘一丘小煤山,和高高架起的水泥通道貫穿礦區。建基煤礦的豐沛,開採三十三年的總量居台灣第四位,因此吸引昔日東南亞最大火力發電廠──深澳電廠的設立。民國五十年代,台灣三分之一發電量來自此。我無知於它的輝煌,我也沒深思過,父親是因為這座電廠來此工作與定居,一生就在此。鐵道、煤山,就是我初見這世界的印象。喔,還有海浪聲。
浪來浪去,灣澳海洋依舊。但礦坑封了,深澳電廠也老了,不再運作,龐大的電廠移為平地。不再需要運煤,原本通至深澳站的鐵道也拆除,成為馬路。
我的童年靈魂,被抽走了。不只深澳電廠,八斗子火力發電廠也熄燈,廠區轉為海洋科技博物館。
八斗子月台依舊,但童年回家的鐵軌被野草深深覆沒。我使力撥開野草,那個使力,是我的懷念。懷念海邊有小管的村莊,懷念第一條鐵路的繁華世界,懷念沉睡地層萬年的煤炭,驚天動地甦醒的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