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市场钟摆永不停
市场钟摆永不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47
  • 关注人气:5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宏观观察29】盘活存量:从央行调结构到信贷资产证券化

(2013-08-16 22:24:27)
分类: 宏观观察

                                                艾经纬/文 2013-8-17 第一财经日报


李克强总理6月初提到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市场一直在纠结如何盘活。

6月中旬央行面对流动性骤紧的强势表态到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中超预期的释放流动性举动,尤其再到近期公开市场上“收长放短” 动作,市场越来越迷茫央行的立场与意图。与此同时,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即将开闸。

结合这两点来看,笔者以为,前者意在调结构,后者意在盘活信贷。如是既可以降低风险,盘活存量,又可以支持实体经济,可谓一箭三雕。

 

央行“收长放短”调结构——小标1

 

今年以来,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让人花眼。春节后,外汇占款锐增,流动性泛滥,央行暂停逆回购,并重启正回购操作,期限包括28天和91天,并在59日又重启3月期央票发行。但进入6月,随着外汇占款趋减,央行先后暂停了正回购操作和央票发行。而在716日又重启3年期央票,7月末又开始重启7天和14天期的逆回购。业界将此称为中国版“扭转操作”,更明了的则是“收长放短”。

尽管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增加了“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的表述,但近期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让很多交易员颇为迷茫。

本周,央行继续公开市场操作,但利率上足以让市场讶异。812日,央行续发755亿元3年期央票,利率3.50%,大幅低于同期二级市场水平;13110亿元七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却达3.9%,大幅高于12日的的二级市场水平;而15日进行的280亿元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持平于4.1%,亦超出市场所预期的4.0%

央行的举动,使得中长期国债等收益率不断上行,815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达3.95%。与此同时,多地商业银行上浮中长期存款利率10%

从市场格局角度而言,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外汇占款拐点的到来改变货币供给模式(资本流动切换频繁的格局未来将是常态),货币市场的定价逻辑可能正在发生变化,从倚重基本面转为偏向流动性。

但从央行的政策目标角度而言,央行很可能是希望把货币基数降低调结构,以此改变机构对中长期流动性的预期。

 

信贷资产证券化再开闸——小标2

 

3月末,银监会发布“8号文”,本周银监会开始对商业银行执行8号文情况展开检查,910日由银监会的相关部门汇总数据。

8号文的发布,到6月下旬的资金紧张冲击波,仔细想一想,这不是也在盘活存量吗?不过,现在监管部门试图走得更远。

据报道,为了配合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即“金十条”)的部署,金融主管部门有意批复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为500亿元至800亿元,不过具体细节还待确定。

这是继20125月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之后的再次开闸。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的银行贷款作为资产池,重组后重新设计成标准化的证券产品,在资本市场流通交易。

中国至今已经进行了三轮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但进展缓慢,总共规模不足千亿元,仅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不到0.1%

截至20136月末,银行间市场共发行了896亿元规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第三次500亿元额度的试点在20125月正式重启,至今共发行了6单,累计规模228亿元。

如果仅仅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从过去三轮资产证券化的试点来看,规模有限,风险可控。但在目前的形势下,信贷资产证券化开闸可能另有一番意味。

8月初,全国开展政府债务审计工作。笔者在月初的《周期共振下的的2015年地方债务隐忧》中提到,鉴于三大因素(一是地方债务总量上的急剧攀升且隐性黑洞的曝光效应发酵;二是债务周期、产能周期、库存周期以及信贷周期2015年左右共振;三是美联储去杠杆带来外部冲击),地方债务危机很可能在2015年爆发。

解决危机,堵是一种方法,但这如鲸治水。2012年其实是地方政府还债压力较大的一年,但地方政府挺过去了,这是因为:一是5000亿平台贷款展期,二是2012年城投债发行暴增6368亿元,即是说借新债还旧债延缓了危机的到来。

疏又是一种方法,如大禹治水。信贷资产证券化属于疏导这一种。据报道,监管部门正在打造信贷流转平台盘活存量信贷。交易平台可以激活贷款流转中的价格发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据传平台已在测试中。

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无疑是欢迎的,正如中诚信资讯副总裁郇公弟所总结的:一、出表释放资本:95%出表,便可释放大部分资本;二、新式揽储:向同业出售信贷,开辟新的融资方式;三、不良资产处理:提供一条常规化的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四、增量贷款直接证券化,不占存贷比。

但问题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于加大了杠杆率,更有市场人士认为,现在所有资产证券化的资产都融资好几遍了,比如基础资产有现金流的公路、电力、水务等。再把这资产拿出来证券化相当于多重抵押,增加了杠杆率。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卖给谁呢?还如郇公弟所言的:“要卖给金融同业,风险未转移;要卖给个人,收益不具吸引力。美国的厉害之处,是卖给了老外。”

虽然央行与市场的沟通并不通畅,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尚存很多问题,但从“盘活存量”角度来想,思路会顺畅很多。(作者为本报编辑,新浪微博:@艾经纬CB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