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宏观观察17】央行微调措施打出组合拳
(2012-05-11 19:24: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宏观观察 |
一周宏观
本周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基本符合预期,但进出口数据超预期回落,正逆回购交替出现,央行微调措施打出组合拳;奥朗德获胜,将冲击欧洲财政协定;印度央行“黔驴技穷”。
5月10日,统计局公布了一批经济数据, 4月CPI同比上涨3.4%,环比下降0.1%;4月PPI同比下降0.7%,环比上涨0.2%;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5%。
总体而言,经济数据在预期之内。但此前公布的4月进出口数据出现超预期回落态势。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080.8亿美元,增长2.7%,当月贸易顺差184.2亿美元。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167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累计贸易顺差为193亿美元。
考虑到进出口去年的高基数效应(持续到7月),出口同比显著回升短期内恐难实现。
5月10日,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再创新高(2010年增速为57.8%)。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1年末,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处于抵押状态的土地30.08万公顷,抵押贷款达4.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5%和36.3%,两项数据大幅增长,一来说明房地产行业资金紧张,二来说明若是房地产行业景气进一步下滑,银行业贷款质量堪忧。
最近,央行举动比较显著,5月3日意外进行650亿元的7天逆回购操作,5月8日央行又进行了200亿元的28天期正回购操作,5月9日对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的7天期逆回购询量,5月10日进行6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招标。
7天期的回购操作一般都是旨在平滑银行间市场因短期需求变动而出现的利率波动,而28天期的主要是被当作数量调控型。前者主要针对利率,后者主要针对数量。
接连的正逆回购,说明央行的微调措施将从价格型转向数量型调控并兼顾调控市场利率,预计未来央行将更加倾向以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
不过,诸多市场人士预计,央行微调措施的改变,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5月~6月仍有可能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过,这需要观测外汇占款数据了。
央行的微调思路从10日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得到了验证。央行首次提出,“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而此前央行只是笼统表示,“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
奥朗德竞选期间呼吁就欧洲财政协定进行重新谈判,把经济增长条款加入到财政协定中,该协定针对欧洲国家的公共开支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应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他在竞选成功后的首次演说时表示,紧缩措施并非不可避免。
奥朗德今年1月曾直言“我的敌人是国际金融业”,现在他大选获胜,作为左翼的领导人,也许他将追随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脚步,进一步挑战美元的霸权。
目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致电奥朗德,邀请他在就职典礼后尽快访问德国。法国和德国如何协商妥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欧洲路线的未来走向。
根据IMF最新金融稳定报告,到2013年底,大型欧盟银行的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规模可能将高达2.6万亿美元,接近总资产的7%,约四分之一的去杠杆化将通过降少贷款实现。
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开始银行去杠杆化还会带来金融市场的新一轮冲击。
此外,标普预期未来5年全球主要国家非金融企业需要的新资金以及债务再融资规模总计可高达46万亿美元。
甚至这轮冲击会更早地到来,评级机构穆迪表示,将从5月起降低全球超过100家银行的信用评级。
本周另有两件大事,后期将深刻影响国际金融。
一是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伊朗开始接受采用人民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中国每年大约从伊朗进口300亿美元的石油。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这是动摇石油美元的行为,业内人士预测,不排除这可能更加引致美国的敌对,进而战争一触即发。
二是本周印度央行规定当地出口商必须在15天内将手中持有的50%外汇兑换成卢比来挽救印度经济,市场认为印度央行已经是“黔驴技穷”。阿根廷政府去年曾经用过类似的方法,但结果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