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公共利益》教学反思(2)
(2010-04-13 16:47:25)
标签:
杂谈 |
1.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
根据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大胆地整合教材内容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只是传递知识的载体,课程标准才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标的要求来进行备课,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教材和编辑教材。本节课,我在讲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性时,呈现下列情景,学生就这一案例展开讨论,说说这里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各是什么。
王丽亚家刚刚盖起了新房。春节刚过,父亲带回了一个令全家瞠目的消息:政府修建的国道正好通过她家新盖的房子,村里要求拆了房子,搬到离公路 100米远的地方。可是,王丽亚家所在的地段是当地的“黄金地段”。
通过具体案例揭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的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出活动主题。
活动一:以公共利益为重;活动二:尊重个人利益。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与民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个人正当合法的利益,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的私人利益。
2.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济南实际。
因为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决定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该从日常生活及各种有益的活动的中构建“知识信息圈”。在本课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联系济南的实际,如:二环东路高架桥的开通离不开马路两边广大拆迁市民和单位的支持,高架桥的开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济南市东北部的交通堵塞,提升了济南市形象,也为广大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在轻化路段却有一家单位因拆迁费问题拒不拆迁而出现了此桥在此路段只有下桥匝道却无上桥匝道的尴尬局面,也推迟了桥的正常使用时间。这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济南市民的文明形象。(1)不拆迁单位的行为对吗?为什么?(2)利用所学知识劝其尽快拆迁。
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明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互相依赖,彼此包含,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学会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的思想观念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和谐性,我们必须从小树立民主平等的公民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的良好愿望才能最终变为现实。强调维护公共利益与尊重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强化学生民主意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对学生回答表述上的不科学性没有及时进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