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的朋友》教学反思

(2010-03-05 14:08:36)
标签:

杂谈

一、本课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生活的必需

生存的空间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生活的必需

生存的空间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本课是后两课的基础,是关于理性的认识。旨在引导学生深切地关注、关心自然、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以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为例,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对教学进行设计时,重点考虑: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参与进来感受,通过思考来感悟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二、本课优势所在

1、 对活动的设计:根据新课标的意图和教材的思路,为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感悟,每个板块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包括:

活动一:同学们以“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品与条件”为对象展开热烈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己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社会,搜集信息、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初步认识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引领本课探究学习。明确都来自大自然提供的各类资源和环境:

活动二:整体构建知识体系,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宏观把握整课内容,

活动三:生活的必需,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思考4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将进一步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热爱自然、关爱自然的意识,(此活动是创新支点,德育教育点)。

活动四:诗词歌中的自然:搜集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词歌与大家一起分享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词佳句,熏陶学生的艺术情感,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五:生存的空间,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明白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意义。增强学生观察、关注自然、社会的意识,提高其关心爱护、重视大自然的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 对问题的设计:好的设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最好方法之一,既不能太难,脱离学生实

际;又不能太直白,没有思考的价值误导学生;另外设问还必须紧扣教材,配合教学。因此我在设计的活动中都有精心准备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用心来参与:

活动一:同学们以“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品与条件”为对象展开热烈的讨论。根据你的观察和体验,你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什么?所有这一切都来自哪里?

活动二:整体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整体感知,宏观把握整课内容,并填空

活动三:生活的必需,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思考4个问题,

(1)           列举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并分类?

(2)           这些资源对人类有何作用?

(3)           各种生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4)           当媛媛说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生态坏境的恶化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班里的部分同学竟发出了怪笑声:死几种树或灭绝几种动物能对我们人类会产生什么作用啊?真是小题大做!

a)     你同意这些同学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b)     举例说明物种减少对人类生存、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结合P3的正文和P4第一段辅助文)

活动四:搜集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词歌

活动五:生存的空间,设计了3个问题即:

(1)自然环境对人类有何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2)目前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现状怎样?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何影响?

(3)在生物课上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及食物链的相关知识,请运用生物课所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3、对板书的设计:在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板书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教学思路的呈现,一定要体现出本课的重点和主题,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类朋友

生活必需

生存空间

 

              

三、本课需要商磋的地方

其实每次上课,我都会觉得自己的责任很重大,甚至有时候会想:如果学生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失败呢?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不是一两节说教课所能做到的,所以我珍惜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机会,希望在每一节课中能给学生留下一些东西,一些有益的启迪或是一些深刻的记忆。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从而更深刻的去理解大自然,反思人类对大自然的不良行为。怎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我想只有行为的对比,只有情感的反差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的五个活动时,力争做到一点一点的把学生拉近大自然,一层一层的打开学生思维,然后一步一步的走进学生情感,一次一次的冲击学生心灵。学以致用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达到高潮时,先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引导让学生觉得“有问题”了,再通过对内容的说理让学生觉得“有道理”了,最后通过对情境事例的感受让学生觉得“有责任”了。不管学生心里能够有多少“责任”,我想能够有“责任” 就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

存在的问题:由于课堂45分钟时间有限,总觉得意犹未尽,可能有些问题还没有阐述清楚;有一些同学的思想也来不及倾听;对于大多数学生想放弃学生这一角色,除了学生的主观因素外,其实还有一些是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值得我们教师反思自身的行为;另外,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一些语言表达方面还不够准确;上课时对自已的情绪没有很好的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希望通过每一次的锻炼,在各位同行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能够不断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