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朋友》教学反思
(2010-03-05 14:08:36)
标签:
杂谈 |
一、本课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
|
|
|
|
|
|
本课是后两课的基础,是关于理性的认识。旨在引导学生深切地关注、关心自然、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以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为例,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对教学进行设计时,重点考虑: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参与进来感受,通过思考来感悟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二、本课优势所在
1、 对活动的设计:根据新课标的意图和教材的思路,为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感悟,每个板块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包括:
活动一:同学们以“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品与条件”为对象展开热烈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己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社会,搜集信息、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初步认识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引领本课探究学习。明确都来自大自然提供的各类资源和环境:
活动二:整体构建知识体系,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宏观把握整课内容,
活动三:生活的必需,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思考4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将进一步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热爱自然、关爱自然的意识,(此活动是创新支点,德育教育点)。
活动四:诗词歌中的自然:搜集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词歌与大家一起分享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词佳句,熏陶学生的艺术情感,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五:生存的空间,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明白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意义。增强学生观察、关注自然、社会的意识,提高其关心爱护、重视大自然的能力以及学科间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 对问题的设计:好的设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最好方法之一,既不能太难,脱离学生实
际;又不能太直白,没有思考的价值误导学生;另外设问还必须紧扣教材,配合教学。因此我在设计的活动中都有精心准备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用心来参与:
活动一:同学们以“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品与条件”为对象展开热烈的讨论。根据你的观察和体验,你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需要什么?所有这一切都来自哪里?
活动二:整体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整体感知,宏观把握整课内容,并填空
活动三:生活的必需,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思考4个问题,
(1)
(2)
(3)
(4)
a)
b)
活动四:搜集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词歌
活动五:生存的空间,设计了3个问题即:
(1)自然环境对人类有何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2)目前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现状怎样?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何影响?
(3)在生物课上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及食物链的相关知识,请运用生物课所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3、对板书的设计:在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板书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教学思路的呈现,一定要体现出本课的重点和主题,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类朋友 |
生活必需 |
生存空间 |
三、本课需要商磋的地方
其实每次上课,我都会觉得自己的责任很重大,甚至有时候会想:如果学生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失败呢?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不是一两节说教课所能做到的,所以我珍惜每一次课堂教学的机会,希望在每一节课中能给学生留下一些东西,一些有益的启迪或是一些深刻的记忆。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从而更深刻的去理解大自然,反思人类对大自然的不良行为。怎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我想只有行为的对比,只有情感的反差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的五个活动时,力争做到一点一点的把学生拉近大自然,一层一层的打开学生思维,然后一步一步的走进学生情感,一次一次的冲击学生心灵。学以致用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达到高潮时,先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引导让学生觉得“有问题”了,再通过对内容的说理让学生觉得“有道理”了,最后通过对情境事例的感受让学生觉得“有责任”了。不管学生心里能够有多少“责任”,我想能够有“责任” 就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
存在的问题:由于课堂45分钟时间有限,总觉得意犹未尽,可能有些问题还没有阐述清楚;有一些同学的思想也来不及倾听;对于大多数学生想放弃学生这一角色,除了学生的主观因素外,其实还有一些是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值得我们教师反思自身的行为;另外,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一些语言表达方面还不够准确;上课时对自已的情绪没有很好的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希望通过每一次的锻炼,在各位同行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能够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