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太空生活》教学反思
(2012-12-30 12:28:57)
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组织学生围绕“太空中的生活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展开学习。学生划到了有关的句子,自主、独立地学会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阅读中,大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由于课文语言本身的有趣描写,加上课件中对
“拿大顶”、“杨利伟太空生活的片断”的演示,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副副生动的画面,他们感受到了奇妙的太空生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找到了在太空中的“失重”现象,通过“杨利伟太空生活的片断”的演示,大家对“失重”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整堂课的教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在理解“失重”时,教室里,出现了刹那间的沉默。此时,我让学生再次去阅读文本思考“在太空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好玩的现象呢?”通过阅读,学生找到了课文中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从文字上接触了“失重”。我趁机播放了“杨利伟太空生活的片断”,使学生的抽象理解得到了具体的感知,使二年级的学生对“失重”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较为形象的理解。
由于把“片断”
置后,把理解失重这个知识难点置后,学生带着“太空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接触文本,进入阅读。在与文本对话中,各人都有了不同的感受:有人觉得快乐,有人觉得好玩……带着不同的感受去阅读,借助动画演示在太空中睡觉,直观与文本相结合,加深了学生的阅读感受。为了满足自己对太空生活的想像、憧憬而去阅读,此时,阅读变成了一种自主化的行为。我为学生搭建了阅读的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了尊重,宣泄……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文本带来的愉悦感受,阅读带来的喜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