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音连楚浊 民俗似唐醇——老文涂鸦

标签:
心境杂诗方言萍乡文廷式 |
分类: 书法学步 |
土音连楚浊
其二
其三
关于《萍乡郊行杂诗》的写作年月,注家是有分歧的。我细读此诗,觉得应是写于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秋季,理由有三:一是就诗的内容而判,此组诗写的是故里秋色。诗人从成年到丙申年(1896)革职返籍以前的岁月里虽多次回萍乡,但“故乡乘兴一经过”(《萍乡道中雨雪》)逗留时间多不长,而在秋季归故里的仅有丙戌和辛卯两年。丙戌年七月十六日诗人回萍乡只宿一晚,次日晨便出城经湘东至醴陵,仓促之行难有郊游与诗兴。辛卯年诗人经湘入故里祭祖扫墓,其间还与兄弟姊妹多次游玩萍乡名胜,此行时间相对宽裕,诗兴勃发也是情理之中。二是因诗的情绪而言,此组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这与庚寅年诗人及第次年心荣归故里的喜悦心境是一致的。丙申年八月诗人回萍乡逗留时间也不算短,可革职回家,情绪难免低落;至于戊戌、辛丑、癸卯以及甲辰这些年分,诗人虽然在萍乡时间较多,但其时诗人或遭朝廷迫害而处境危险,或因生计和故里兴产殖业而奔波劳形,或因疾病裹缠而身心疲敝;这些都使诗人难得清闲而郊游赋出妙趣之诗。三是从诗的风格而说,“沉郁”是诗人为诗的风格主流,但细心观之,丙申前后还是有所差异,之前情调更高扬、节奏显明快,清新素淡,恬静典雅,“剑气”怒张;之后情调低回哀婉,更内敛,更深沉,苍劲凄美,“琴心”婉转。《萍乡郊行杂诗》当属之前的风格。
《萍乡郊行杂诗》结构精巧,五首五言律诗,以“行”为线,以时为序,从朝至夕,移步换景,五个典型场景构成有机整体:漫步田野、做客农家、驻足远望、交谈乡友、亲朋款迎。诗人挥丹青妙笔以水墨写意技法,绘就一幅赣西乡村风俗长卷:绿原秋色里,朝露挂禾黄。迎客端点茶,香味过高墙。远眺郁葱处,武功秀峰峦。低问杖犁人,却贫有何方?斜阳复瓜架,姻家留晚餐。
《萍乡郊行杂诗》意象恬美:野老着苎服、木槿花垂露、池塘鸭戏水、犬卧篱笆边、稚童移石碓、农家柴门旧、奇峰锁烟云、莲池搴玉藕、土语盈于耳、亲朋簇相拥。诗人精心剪取了这些极具故里特色的景致和凸显故里风情的物事,既美化了故里的田园风光,又寄托着游子对故土的无限眷念和希冀,其洞察自然美精髓之功力可与王维比肩。
以方言入诗使《萍乡郊行杂诗》别具一格,妙趣横生,读来倍感亲切。诗人是在粤地长成,说不上“乡音未改”,但他却能将“亚禾”(晚稻)、“金瓜”(南瓜)这些萍乡方言自然入诗,不仅印证了萍乡“土音连楚浊”,浓郁了诗的乡土味,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方言的亲昵。
五首五律,诗人从不同的角度精致刻写了故里郊行一日的所见所思,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浸润了深厚的乡情、亲情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今日诵读这一组诗,我们依旧被这份真情深深感动,同时也能非常真切地感知百余年前萍乡的风土人情。
http://s9/mw690/6251f1cbgx6CuFJbYowb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