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迁怒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2010-08-28 10:53:44)
标签:

原创/《论语》

儒学

智者

颜回

宣泄

迁怒

文化

分类: 深探浅论

           不迁怒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http://s10/middle/6251f1cbx8ed9641f70f9&690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TITLE="不迁怒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是孔子三千弟子中最为好学者,这是孔子的认定,他甚至希望颜回成为儒学的传承和光大者,然而颜回却早逝,致使孔子悲痛至极:“天丧予,天丧予!”

孔子喜欢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聪慧和学识,更看重的是颜回的求学态度和做人品格。

“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是孔子对于颜回全力治学,一心向仁,严于律己,善于自省的赞赏!

喜、怒、哀、乐、思、悲、恐、惊——这就是人的所谓“七情”,世间惟有人类才有如此丰富的情感,难怪人类自名为“感情的动物”。人类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内在和外在的不同因素影响着人的心理,生出丰富的情绪并且宣泄,这是极为自然的!

颜回也有他的情感世界,何以他却能“不迁怒”?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之所以不迁怒,首先源于他愤怒之心难生,即使生活穷困,他也淡定自如,他游弋于儒学而心无杂念,他的心灵永远快乐!

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安定和淡然,不为穷困而忧愁,不为不平而愤懑,不为艰难而志失,不为己过而懊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乐者,何以生怒?他传递给别人的总是欢乐!

一个仁者,怎会将自己不良的情绪迁移而侵害他人!

颜回他能心如止水,约束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一个自怒难生的人何以迁怒?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怒既害己害人也易误事。

林则徐在其衙门内悬一横匾上书“制怒”二字以为警示自己,可见用心良苦。

怒而不发并非易事。

释放情绪,自由宣泄是当代人崇尚的一种心理自我调整的手段,这无可非议,可是得讲究一个度。

时下的一些权贵最喜将下属当成“迁怒”的对象,他们自视高人一等,动辄训斥他人,这是极端自私心理的表现,究其根,还是中国“官本文化”作祟!

倘若有闲,权贵们也去翻翻《论语》或许读及于此,能否汗“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其实真正大善是“不贰过”!能避免再犯同类错误的人才是智者。

颜回就是这样的智者。韩愈曾经论述颜回的不贰过“不贰者,盖能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

颜回能“不贰过”在于他能内心自省,向仁问道。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回始终仁义在胸,以仁道要求和约束自我,以求至善。

对于老师的教诲颜回“言无所不悦”且能“闻一知十”,他领悟了儒学之道的精髓。

颜回能“不贰过”在于他严于律己不张扬的性格。

“愿无伐善,无施劳。”颜渊如此向孔子表白自己的志向,由此我们可以窥视颜回不自夸,不炫功的优良品质。

夹着尾巴做人,看似低调实为高尚。

一个一心向仁向善、谦逊好学、安于宁静的人才不至于利令智昏!

理智方能明智,颜回能够称得上真正的智者。

今天社会的发展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在社会中工作和生活要应对自如不出差错几乎不能。

“见贤思齐”,苟能向颜回学习“不贰过”之道,我们将工作更顺利,事业更通达,生活更美满,社会更和谐!

“不迁怒,不贰过。”说来简单实践却难。孔子三千弟子中惟有颜渊做到了,难怪后世对他推崇备至,历代君主也先后尊封其为“先师”、“兖公”、“兖国公”、“兖国复圣公”、“复圣”,曲阜还有祭奠他的“复圣庙”。

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永远得人尊敬。

难为之却能为且能善为,这是一种高尚的修养,是过人之能,是常人所敬佩的。

然而,常人就竟不能为难为么?

http://s2/middle/6251f1cbx8ed968d318d1&690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TITLE="不迁怒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

http://s11/middle/6251f1cbx8ed9698190ba&690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TITLE="不迁怒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

http://s5/middle/6251f1cbx8ed96a03e334&690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TITLE="不迁怒  不贰过 ——老文读《论语》"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