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推荐: 《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2014-04-18 07:28:09)
标签:

模块

情感

天堂岛

武立

武学

分类: 武言吾语--九宫格日记
特别推荐:

《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新心人类的雁斌对违反了客观规律的“人/事/物”的态度,值得关注反思,我期待倾听你的反馈,请转发…推荐人:武立先生[胜利][玫瑰][爱心][强][拥抱][强][强]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陌拜99计划(33)  

编者语:

  今天通过小组产品建议书大比武的方式给小组成员及部门其他部分新人一共9个人带来了很多的意想不到和收获,但是今天的99陌拜作业,我想用这封信来代表。如果这封信能够照顾到了更多人应有的利益,关照到了他们的心灵,那我想就不是9个人的事了,或许是90、900、9000个人的利益。

  作为冒进的80后青年,他怎么那么直言不讳、敢于进谏?

  两桶油的激励方案引发出他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哪些漏洞观察?

  别人是在背后抱怨他为什么要当面公开提建议?

  且看张雁斌给他的公司领导写的这封建议信。

http://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1068ff0af9e32b16cd1d27c3e26af1c3/CD3A18923E814736A055DD0529928526《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TITLE="特别推荐: 《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

尊敬的周总:

  一个在平安营销一线工作5年半的业务主管此时能否把一些心里话向您表达一下?

  平安这个品牌在新入职人员心中正在不断的被贴上了“没有信誉”、“说话不靠谱”等标签印象,我是否应当向总经理室乃至集团汇报?

  一个新人入司以后就是连续3个月银钻,却因为一个激励方案的兑现而让其心中充满巨大的困惑和质疑,对公司的印象和今后的激励方案出现了信任危机,后来调查发现这是一群人的心声,是不是值得引起您的关注?

  我是给陈州写过文章的七区张雁斌,特别开心去年年底在津利华名家酒店和您近距离的交流,谢谢您对我的认可和尊重!周总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个极其有演讲才华和营销魅力的领军人,那种热情豪放和不断攀登新高峰的进取精神,是平安天分营销人员的自豪和幸运!作为一名业务主管,作为公司的营销成员之一,我觉得有必要跟您反映一下,把一线将士的心声传达给您。

  今年1月份开门红激励方案中的最后一条:“在1月5日—31日每8000元保费,奖励5L食用油一桶,奖励上限50桶。”

  备注方案中写道:注1:万能保单6000元以上部分均以10%计入;

                  注2:共展保费平分计入:

                  注3:财富保费不计入本方案。

  我们小组一位新人娄元1月份入司,也是这次新人小高峰表彰入围里,七区新人中第一名。在1月5号—31号期间成功开单尊越和护身福产品,满足了两桶食用油的奖励标准。

  他把油也许给了客户,可是他没有想到会要等到这么长时间才能兑现,一次又一次的去组训室去问,前几天得到组训室答复说是我们部里1月份整体出勤率不够标准,所以部里的所有奖励取消了。

  于是他特别的困惑,疑惑,纠结,不解,我作为主管仔细查看了激励方案中的备注和相关信息,我找到了组训去问,组训给我的回答就是公司是这么制定的,我也不解。虽然组训说在广播早会里宣导过要求出勤率的事,但是没有多少人听到,大家不承认。

  那么现在我的个人观点有如下部分:

  娄元是个每天出勤参会的人,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前工作非常积极主动,那些天天出勤又出活的人,却因为整个部里、区里的出勤率不够要背上这种黑锅,要无端的损失掉自己本该有的利益,周总,您作为一线出身的管理者,您觉得对这部分人公平吗?就好比领导如果每天站在早会上总是抱怨那些不出勤的人怎么怎么样,对于那些正常出勤参会的人是不是折磨和不公?

  新人们刚入司,他们的积极性和对未来的向往都无限热情,在大会小会上听到的各种激励方案宣导,都没有提到出勤率的要求,看到激励方案的白纸黑字中也没有提到出勤率的标准,结果因为说是出勤率不够,他们的利益被抹杀了,您觉得他们的心会怎样?

  一方面公司给营销员奖励方案,让大家怎么去冲去抢,另一方面却又拿着出勤率来卡部经理或者营业区,个人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规则路线,您说呢?营销员奔波流汗该得到的奖励为什么要被跟他无关的条件给限制了呢?您觉得是否有失公允?就好比说高三的学生日夜努力学习考取到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结果北大说因为你学校整体的报考率不够所以我们不能录取你,您觉得这样的理由是否成立?

  我们卖的是保险合同,我们天天跟文字和法律条文打交道,1月份的激励方案表中备注栏里根本没有一个字提到必须是出勤率达到多少才能得到相应奖励,结果公司说不给就不给了,如果打到保监会去做评判,您觉得我们高管层的理由能否合理?作为管理层对内勤要的是指标和数据,可是对外勤要的是结果和达成,所以这应当是两个不同类别的条件和标准您说是不是?

  完全要出勤的业务员去承担不出勤的人员岁带来的损失,那么我们公司的声誉和信誉在今后的激励方案中如何树立?还会有人相信吗?如果这部分人的心不能安抚了,新人进来后又会受到什么样的熏陶和影响?我们的留存体系如何健全?我们的员工何以能做到快乐工作?公司又如何服众?组训室这个肉夹馍的中间层平时的工作又会增加多少不必要的压力和难度?

  周总,或许您早已知道了这些问题的发生,或许作为管理层您的思路更高更远,或许这些问题对于您们来说已是不足为怪,或许您会觉得这些声音不足以引起重视和理会。
http://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1068ff0af9e32b16cd1d27c3e26af1c3/96220D5D0A2E457E9637A5004C532844《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TITLE="特别推荐: 《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 
  但是我想说的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平安这个想做百年老店的金融集团如果想要基业长青,千秋万代永不变色,我们的员工利益不能够得到最合理的保障,又有多少人真心愿意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缘来缘去,因为什么而来就会因为什么而走,不是吗?留住现有员工的心不是比不断的增员扩展更容易一些吗?
http://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1068ff0af9e32b16cd1d27c3e26af1c3/F9143023A9BB43208706857430246EA5《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TITLE="特别推荐: 《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 
  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每个人的心得到了关照和温暖,我们的留存会不会容易一些?业务人员每天在市场上饱受着风吹雨打,经历着客户的考验和历练,我们能否尽可能的不再额外的给业务伙伴们增添烦恼?业务员的心安了,留存率才能提高,我们公司才能安,我们的客户才能更好的得到优质的销售服务,我们的品牌才能屹立不倒不是吗?
  我不知道我的文章在朋友圈里会传到周总那里,还是梅总那里,还是孟总那里,或是总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但是我知道,我们的管理层一定不会不顾一线将士的心声和基本利益对吗?
  好了,周总,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负能量?不知道我的反应是否合理?不知道我的角度和思路是否正确,但是我能肯定的知道,这是一群人的心声,只不过是我这个属牛的二愣子敢于说一些真话而已!还是要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张雁斌
                                                              14-4-17  23:48
 http://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1068ff0af9e32b16cd1d27c3e26af1c3/AECC6FED11EF41EBA76F1FA92D715DC4《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TITLE="特别推荐: 《两桶油能否换来一颗心? ——致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周剑祥先生的一封信》" />
后续报道:

这样的老总不太多——《九步报恩法》(58

 

编者语:

张雁斌于2014417号晚上11点多给他的所在的天津分公司老总写了一封信,关于公司在激励方案的奖品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向领导做了汇报,第二天中午将信送到了领导手里,时隔2个多小时候,他的领导发信息邀请他到办公室面叙;

两人之间会是怎样的交流呢?

领导会训斥他的鲁莽吗?

领导听得进去他的建议吗?

领导是怎么处理和落实问题的呢?

他们的交流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呢?

为什么张雁斌对领导的处理方式那么佩服?

领导为什么对他的《九步报恩法》作品极其欣赏?

领导为什么主动要加他的微信?

张雁斌用《九步报恩法》带您回忆当时的现场。。。。

 

 

 

一.周总,下午的谈话您是不是想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呢?

 

1.天津分公司去年从湖北分公司学习到的关于差勤管理方法,借鉴了人家在激励方案中加上出勤活动率的条件标准,从去年下半年实施以来,目的是为了督促、管理某些营业部经理加强对营业部的差勤重视度,达到把天分的整体出勤率抓上来的效果。

2.由于之前已经有不少业务伙伴和部经理反应出勤率和激励方案的问题,由于您是非常在乎、重视业务员的反应情况,公司也意识到了这样的方案有不妥之处,于是在4-5月份的激励方案中已经重新做了调整;

3.由于您接到了我的信函,仔细阅读后立即派销售企划部进行调查,您亲自给我的部经理打电话询问情况,销售企划部和区经理进行了沟通,区经理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发现组训室和我们有存在沟通解释误差的地方;

4.调查的结果,今年1月份出勤率不够的话,整个部里业务员的奖励方案条件不是一下子被取消,而是要提高门槛,娄元的原来3桶油奖励不是没有了,而是变成了2桶油,不是我在组训室了解到的没有奖励的结果。

5.组训室的老师在解答娄元的询问当中,有不严谨和不认真的地方,误以为他问的是4月份的奖励方案,娄元是没达标的,结果这中间产生了误解,您表示这是公司员工工作上的失误;

6.您讲到,您对我的文笔才华非常的欣赏,自从您看到我给陈州写的那篇文章之后,您觉得用这样的《九步报恩法》方式来写东西,会让人印象极其的深刻,不容易忘掉。

7.您也非常坦率直爽的跟我谈到,觉得我这样在没有跟您做任何交流和沟通的前提下,把文章发到朋友圈里,甚至有些威胁言词在里面,那事实情况在没有全部了解的情况下,这样的文章对您个人和公司的声誉是有着不公和冤枉的。您说了,如果我找过您,在反应无果,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情况下,对您的处理方式有着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我再发出来这样的文章您是无可厚非的,否则这样来讲对您来说,您个人的姓名和声誉是被冤枉了的,因为公司做了调查取证,因为公司后来已经做了方案的修改了的。

8.您谈到我的反应情况,说明我的思想和思路,公司后来的方案调整和我所提出来的是不谋而合的,您谈到今后的方案中,如果是部门里的整体出勤率不够,您会单独处罚部经理或者小组主管,但是业务员的利益是不应当受影响的,同时公司的政策也已经做了修改。

9.您特别认可我的《九步报恩》作业,您觉得如果要是公司全体外勤都能够学习到这种方式的话,对我们的学习产品和业务技能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您也建议和希望我能否在专业产品知识上和相关巡讲培训上能够用这种方式带动大家学习的思路和方式,您特别关心我之前对公司邀请到的一些巡讲老师所写的《九步报恩》文章,于是加了我的微信,以便我能够把文章发给您。

10.您讲到了,您从河西营业区做组训出身,您是非常在乎和关注业务员的利益的,您的手机里经常会有很多业务伙伴向您反映情况,您都会尽量抽时间去解答或者找到相关部门去处理,所以您认为我在信上所提到的反应内容是对您这方面特点的不了解。

11.您鼓励我要做大团队,未来的空间和前景是年轻人的天下,趁着现在,向身边的年轻榜样学习,把团队迅速建立起来。

12.您听取了我对关于公司来怎么去抓早会的质量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业务员要不要来出勤的建议,您表示这引起了您的思考和关注。

 

二.您是这样来组织您的语言和文字的,您看是不是?

1.当我进到您的办公室后,我的开场白:“周总,我有点紧张啊,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见您,您别生气啊”之后,您说,那既然说到这儿,那我也就直说了啊。

2.您一上来对我的文采和思想做了认可和肯定,尤其说到我给陈州和给您写的《九步报恩》,对我的文字和文学功底做了充分的认可,后来您谈到了对我冒然在送给您这封信之前就已经在朋友圈里发文章的做法感到有些失望和不解,然后您从公司为什么出台这套出勤管理制度、解释了激励方案的最终版本、再次对我在朋友圈里发的文章会容易让公司受到冤枉,会让其他伙伴误解了公司的做法提了建议;然后您再次的提到了我怎么来利用这种写作方法用到工作上的思路,最后您听取了我的一些关于早会质量的建议,咱们的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大致上是这些内容您看是不是?

3.您一开始的谈话语气有些不自然,有些不太舒服,后来随着咱们的交流越来越顺畅,我们逐渐的都能够达成共识,我们各自的语言更加的轻松和顺畅;

4.您字正腔圆的解答着我的每一个疑问,您说话时的气场和声音都显得那么正直和坦荡;

5.最后聊《九步报恩法》写作的时候,那就像是一种朋友间的交流和分享一样,您显得那么的真挚和诚恳;

 

三.您让我有哪些意想不到?

1.我实在没有想到,您会这么重视我的反应情况,我一共给您的两封信,一封是对您写的《九步报恩》,一封就是反应的情况,您把前面一封大致浏览以后给秘书去看,后来您对我所写的问题反应却是极其的在乎重视,一般人可能只关心对自己的赞美认可的文章了,而您却恰恰相反;

2.我实在没有想到,您会是那么迅速的做出了反应和部署,我是中午将近12点左右的信递到您那里,但是您下午2:29就给我发信息来,邀请我到您办公室面叙;

3.我实在没有想到,您会那么认真、负责的落实了相关的激励方案的内容,我们区长连着给我打了6个电话询问情况,说明了您这边的高度重视;

4.我实在意想不到,您手机里会经常有很多业务人员向您反映情况的,您是那么在乎和重视听到一线业务人员的心声,孟总早上找我谈话的时候也多次跟我提过您的这个特点,您不是只顾着自己高高在上,您是如此重视业务人员的利益的;

5.我实在意想不到,当您说到我为什么在向您反映调查清楚之前就这么样的把文章发到网上,这样对您个人的姓名隐私和公司声誉等都是一种冤枉的打击的时候,我确实有些愣住了,我的顺序真的颠倒了,我没有了解到最真实最终情况之前,这样做好像是显得不妥和冒进了;

6.我实在意想不到,您对我写的《九步报恩法》作业有着如此高的评价和认可,让我倍感意外!

7.我实在意想不到,您对各种激励方案和相关规则和内容都是那么的明了和重视,作为管理层,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的繁杂琐碎之事,但是对这些东西居然是了熟于心。

     

四.您让我明白了什么?

1.我明白了,在没有得到终极结果之前,不能擅自轻易的将别人的隐私和误解去公布,或许就是对别人最大的一种伤害;

2.我明白了,一个管理者如果是这样的在乎重视一线员工的心声和利益,那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解决的;

3.我明白了,管理层的出发点和一线员工之间的思考角度需要不断的进行融合、对位调整,直到达成共赢;

4.我明白了,只要是真诚的、用心的交流沟通,就不会有任何的误解和矛盾;

五.周总,您知道别人在背后会怎么议论您吗?

1.他怎么那么重视基层员工心声?

2.他怎么那么迅速处理?

3.他怎么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耐心解答?

4.他怎么做事那么有分寸?

5.他怎么对新鲜事物那么具有好奇心?

6.他怎么那么敏锐?

7.他怎么那么重视管理环节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的不断修正?

8.其他公司老总就会觉得,这个老周,这么值得我们学习和佩服!

9.一线员工会觉得,周总原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一言堂的人啊?他是能够听得进我们心声的;

10.他还真是个重视和关注我们利益的人,只要我们的利益合情合理,我们是可以有靠山的;

 

六.周总,您的哪些东西我想马上就要复制?

1.学习您的雷厉风行;

2.学习您的认真严谨处理方式;

3.学习您的重视一线人员心声;

4.学习您的落地速度;

5.学习您的维护员工权利做法;

6.学习您在管理上的刚正不阿;

7.学习您的谈话水平;

8.学习您的认真、耐心、细致解答;

9.学习您给底层员工进谏的机会;

 

七.您留给我的新的标签是什么?

    在我这篇文章出来之前,我可能会误导别人认为平安公司,周总在对待员工方面原来是这样的不负责任,但是当我从您这里得到解答和问题的解决后,他们会觉得:

1.这是个负责人的老总:

2.这是个极其重视员工利益的管理者;

3.这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听不进员工心声的管理者;

4.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不是雁斌说反应出来的那样;

5.哦,原来是没有进行过最终的交流和沟通,原来是中间组训环节解答上有失误产生了误会呀;

6.这是个敢于直面解决问题的人;

7.这是个敢于担当的人;

8.这是个讲究事实分明的人;

9.这是个行动力超快、雷厉风行的人;

10.这是个解决问题一查到底的人;

11.这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12.这是个注重基础管理重点的人;

13.这是个心胸宽阔的人;

14.这是个做事情有分寸的人;

 

八.周总,照这样做您会有怎样的未来?

1.所有的组训兄弟们会更加严谨、严格、认真对待自己每天的工作;

2.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纽带更加紧密坚固;

3.今后,周总的发言和讲话,我们是更加信任和愿意听的;

4.员工和公司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就会不断减少和避免;

5.总公司会对您的这种工作态度和方法更加认可和赞赏的;

6.天分的信誉和荣誉会不断的熠熠闪光;

 

九.我有怎样的小建议,我能不能提一下?

1.您说我给您写的《九步报恩法》叫溢美之词,还不算太准确,那叫认可,武学《九大密码》的第三个密码;

2.尽管您讲到公司之前的政策,出勤没达到的奖励条件对业绩要求要提高到1.5倍,这部分人的心声还是多少会觉得自己有些冤枉,管理层如果在合适的机会里在大早会上有个交流和解释,或许就是一句话,人心就暖了,您觉得呢?

3.除了差勤扣款的制度,公司如果下大力度对营业区、营业部的早会投入师资力量、奖励方案、专业培训,让早会内容更加吸引人,让人找到自己的利益点,或许对出勤率有帮助。

 

再一次的向周总您表示道歉,您的建议提的非常对,在没有全部了解清楚之前,我冒然的把“家丑”外扬,确实不妥,况且还让人容易冤枉误解了您和咱们公司的形象声誉,我在时间流程上的安排实属不妥,在这里向您表示最真挚的道歉,对不起!

今后我会知道怎么处理了,谢谢您的耐心和包容,谢谢您那么重视我的意见反馈,谢谢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接待我,谢谢您对我的认可和欣赏,谢谢您认真听取了我的建议,谢谢您让我有了提升和成长!再一次的感到如此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位负责任的管理者!    

当写到这里,我才能够那么踏实轻松的认为,我应当要把之前在朋友圈发的内容撤下来,否则我有可能就是一种误导了。(我于晚上835分,将这篇文章贴在朋友圈评论里,同时将朋友圈内容撤出)

祝您平安健康!

                                   不太成熟的小雁斌

                                     14-4-18  2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