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练功2023-9-4
23:24行拳时,要做到“三松三竖”:
松肩竖颈,松胯竖脊,松踝竖腿,借以使“骨升肉降”的感觉保持贯穿套路始终。
1、肩臂的放松
以两手分别提起站桩者的两个袖口,让他放松,胳膊上一点力量也不许使,就这样吊着,并记住这种松沉感觉。
胳膊彻底放松后,站桩者会感觉到肩部肌肉彻底舒展开来。之后慢慢放开两手,站桩者的肩臂会微微向下沉一下,但不会落下来。
这种状态是“脱肩松臂懒束腰”,
要记住这种感觉,以后自己站桩时,先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肩臂松沉,找到这种感觉,并放松膈膜,让心肺不受压迫。
要注意腋下空涵(卷肱),切不可夹腋、耸肩。四肢关节总要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2、脊柱的放松
头要虚灵,不可用力。
脊柱从大椎处挂画,胸腔有横开之意,肩胛有裹合之意(背如背锅),
腰间上下左右拉开、命门后靠,腰脊骨垂线似,尾椎垂放,臀部之下如有高凳,用臀部去够它。
脊柱从大椎吊起,两肩臂垂挂在脊柱上。
3、髋胯的放松
掖胯,尤忌挺胯,股沟之间定要放松,使股沟间经络通畅,如同腋下要卷肱的道理。
臀部下坐后靠,如下有带靠背的高椅;
腰脊骨垂线似,尾椎垂放,脊柱如钟垂,髋胯如套筒,上半插在下半中。
眼神往上高15度左右瞟(执着己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配合臀部的下坐后靠,髋胯自然放松。
此时脊柱起拔,肩背微微裹合,胸腹垂挂(腹如垂囊),
臀部下坐后靠,重心向脚掌微靠,但不可有形(全在里面,外形上看不出),
把握尺度,似移非移,似倾非倾,若有若无,不可执着留痕。
开肩是什么?打开肩部空间。你看站桩,双臂一抱,双肩内扣。为何内扣?腾开锁窝,深吸云门,挒开胛缝。要想开肩,别硬拉肩关节,正相反,要活动肩关节,胛骨,以及胸大肌背阔肌,把上盘练活,有了空间,肩慢慢就摘开了。肩空间大了,手臂自然绵沉。
打拳时,肩部做到四个字,松通圆活,肩部别留劲,肩是用来消力的,所以必须圆活。不要光手臂走,而肩不动,肩不离胛,胛动肩旋,手臂绵沉灵活,这是好的。沉肩是练出来的,不是压出来的。打拳时,锁骨别有压力,锁骨似平准,锁窝内圆活。肩的真正功能,是传导输送。
肩贵圆劲,肩贵弹性。打拳时,胛骨时而夹闭,叫背肩。胛骨时而挒开,叫扣肩。一套拳下来,胛骨开合如闸口,肩头圆活似车轮,听劲也好,传导也罢,能力都会提升。肩部放松,陡然向前一靠,还能弹一下,叫肩靠。
练拳多年,经常活动胛骨,肩胛空间大了,胛骨劲下卸,锁窝深洞,肩松而自然下坠,叫沉肩。沉肩是练出来的。打拳时,把肩用好了,开合肩配开合肋,旋肩配旋腔,而且有肩有胯,身法也就成形了。所以说,我们练拳时,不要忽视肩法。
练好内家拳,先把命门填!
2023-8-19 07:16
太极拳运动一身备五弓,五弓的运转构成太极立体圆运动,而腰脊命门穴则起立体圆心的枢纽的作用。在推手时,意贯命门,注意命门后撑位移及虚实变换转动,通过命门穴调节上下肢十二个关节贯串,螺旋型缠绕绞转,把对方引上立体圆面切点,五把弓合一集中发劲,如箭直线发射,可见命门穴在练功和推手时都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这是外型动作难于觉察到,只能在练功和推手的过程中自我感知。
命门穴为主弓的重要位置。
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属督脉,有生命之门,先天之根本的含义。命门穴与任脉的神厥穴(肚脐)又前后对称,与腰的带脉又缠绕一周。带脉的循行路线较为简单,起于季脉肋下方,横绕腰腹周围,前平脐,后平十四椎。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腰腹部是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又为下丹田真气之所在。下丹田在脐内一寸,一般位于脐和命门三七开,位于大椎和会阴穴也三七开,符合黄金分割线0.618的优选关键数字,顺应先天自然之规律。因此,只有气沉丹田,意守丹田,命门穴后撑等练功身法,就能通过神厥穴深部的经络网,使丹田生发之气遍走全身,起着整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命门穴的调节机理:
“腰为第一主宰”,说明了太极拳主弓的重要性。主弓弓把“命门”是带动四肢弓的纲,通过主弓节节贯穿及上下肢的调节协调,也就是“命门”调节上行与大椎、肩、肘、腕贯穿,对拉拔长,相系相吸。同时,“命门”调节下行与胯、膝、足跟贯穿,对拉拔长,相系相吸,周身身法处处联系起来,方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的完整协调境界。
具体操作上,用意把“命门”后撑,先取得前足蹬回的反作用力,与后足蹬力成为力偶,故“命门”向后撑实,即前足从地面反作用力而来。后坐时则反之,“命门”注后拉,是从后足前弓取得地面反作用力与前足反作用力成为力偶而来,后足蹬力主动催迫前足的反作用力而成为力偶,向前退后都成为左旋右转的力偶,立身中正不偏,四面转换,八方支撑,无不顺遂。如果单纯只考虑抽胯,只能从股关节的力偶转动,不能与上体协调解决。周身一家。“命门”则能为上下统领的总关要,掌握主弓的整体调作活动,照应上下肢四弓的协调活动,发挥主弓为中心点的弹力作用,在推手时能化能发,能粘能走,变化无穷。 除了“命门”后撑之外,还必须注意“命门”向左右旋转或前后位移。拳论十三势歌中指明:“命意源头在腰际,变换虚实需留意。……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这高度概括了腰腹部意气变换调节,以命门穴作为调节全身平衡的轴心。在推手时,从接触点感知对方来劲之后,根据对方的劲路首先进行命门的内换,然后调整身体的各部分和各关节,一动无有不动。
一动全动并不是单纯接触点的移动,如果不首先从命门变换虚实,而单纯上肢的移动,马上由手作出反应,这就会犯了“梢动”的毛病。命门穴里边变换,包括命门穴向左右及前后的位移,命门穴的转动,其位移及转动量的大小根据对方的劲路决定,命门的位移及转动带动身体四肢各关节作出调整反应,为化劲和发劲作好准备,使对方感觉不到我方内劲的变换,而实际我方巳把对方的力引上球面的切点抛出。所谓“四两拨千斤”,也就是这个道理。
想练内家拳先把命门填
通常学拳第一天老师教你基本功,就是站桩。会用手去摸摸你的命门穴,那是老师看看你的命门的坑是什么情况,正常人命门那都有个坑,站桩就是一个填坑的过程,这样你的身弓才能练出来,才能形成上下的整劲。有坑的,一定不是高手。呼吸,从丹田呼吸转入命门呼吸,退阴符,绕阳符。右转36圈,从丹田到命门为一圈,左转24圈。这样才有鼓荡劲,站桩有的呼吸,呼气从丹田达涌泉学,吸气从涌泉穴达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