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吸方式转自网络

(2023-04-10 11:24:48)
标签:

365

分类: 太极

1.呼吸方式有自然呼吸、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方式,这些呼吸方式在练功中有什么作用?

2.修炼太极拳内功是否必须采取逆腹式呼吸?
3.练习太极拳应该采取什么呼吸方法?
4.呼吸和开合的关系是什么?
这些关于呼吸的问题是不是困扰你很久了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赵幼斌老师是如何解答的,希望能解决拳友们心中的疑惑。

呼吸法在太极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顺腹式呼吸是在放松下的自然呼吸。吸气时小腹逐渐隆起,呼气时小腹逐渐收回,如人躺下或养神时呼吸的现象。它在练功中的功效是用意不用力而神形自然,周身气息顺达而有益于健身;逆腹式呼吸多有人为之意。吸气时稍用意收腹,使小腹收凹,有蓄劲护肫功效。呼气时腹部放松小腹隆起,有利于发丹田劲,发劲自然有力。

这两者都是呼吸法之必须,行功架时两者随机使用。比如由挤势变按势,当重心后座时即为逆腹式吸气,小腹部是收缩的。它是随着尾闾的曲卷提肛,腰脊的下坠后顶而自然的收缩腹部,起到蓄势蓄劲、收中寓发的作用。随之两手前推,身势由蓄到开,加上逆腹式呼气,周身产生的弹性发力效果则更好。

太极拳技术动作质量的好坏有诸多因素,呼吸与动作(或说气与势、意与劲)的配合关系是其重要的部分。劲势有攻、有守、有化,要以意气为垫,而劲势、意气相合构成器(器在这里是指“器度”、“器量”)。

比如弓与箭搭在一起,劲好比发出之箭,则气为拉开之弓,弓箭拉开的形状为势。箭放出去的速度、强度及达到的效果,是与弓的强度和蓄势(开弓的大小,或曰器度器量)有关。箭是去达到目的,弓则服务于箭达到目的的效果,如军人练拼刺刀必伴发喊之声,推手发人时常有哼哈之气。

所以逆腹式呼吸法是达到技击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故在练拳架,或通过一些练功方法增强这方面的内功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实际练功中,逆腹式呼吸和顺腹式呼吸宜交替使用,方能增强补益。

前面所举的例子,也包含了太极拳呼吸与开合的基本关系,它一般的运动规律是“开呼合吸”和“降呼升吸,沉呼提吸”。就是说在开、实、落、发等劲势时为呼;合、虚、起、蓄等劲势时为吸。这种配合关系实际上是人们运动的一种顺势的、自然的现象,只是太极拳将它引导化而提升为理论。

比如单鞭式为开、为呼,接下来提手式为合、为吸,及至右脚落地又为开、为呼,这样一开上下内外为之俱开,一合上下内外为之俱合而又绵绵不断。但这种“开呼合吸”不是唯一的规律,也可“开吸合呼”。比如起势两手平举时为开为吸,落为合为吸,则感觉神气顺达,反之不顺。

另外,呼吸和开合的配合关系应是呼吸配合动作,而非动作配合呼吸。呼吸配合动作能促进动作效果,反过来动作又促进呼吸质量。

关于呼吸的问题,包括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呼吸和开合的关系等等,归根结底要追求自然呼吸法,切记“气以直养而无害”之要义。正如人睡觉,做事不想呼吸时就不呼吸了?练拳也是如此,只要姿势要领正确,呼吸自然顺达有益,特别是在习拳架的初级阶段。既就是到了提高阶段需要留意呼吸时,也要遵循动作与呼吸宜因势利导的原则。

无论哪种腹式呼吸都要注意:吸气蓄劲是意在蓄神,在气则僵;呼气开劲意在松净,在气则滞。勉强配合呼吸,就会感到胸闷、憋气、势僵,甚至出偏差,此谓气能养人也能害人;待动作纯熟,则要回归本源,向如何忘掉呼吸去努力,“呼吸法的极意是如何忘却呼吸”方能步入纯以意行,应物自然的高级境界。
总之,以松静悠扬自然的腹式呼吸最为理想。

太极拳“开呼合吸”与“开吸合呼”有什么区别

在单式练习和发劲练习时,太极拳呼吸与开合的基本关系,有人认为一般的运动规律是“开呼合吸”和“降呼升吸、沉呼提吸”,就是说在开、实、落、发等劲势时为呼,合、虚、起、蓄等劲势时为吸。也有人认为正好相反,应该是“开吸合呼”。之所以说法不一,笔者以为“合吸开呼”或“开吸合呼”是对开合的理解不同,都有根据。


原文地址:太极拳习练时要呼吸自然作者:郑州陈正雷太极拳馆
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就是医生号脉也是听呼吸的。这个是自然的呼吸,就是肌肤毫毛,肉丝内都带有呼吸。并不是打太极拳,哪一式为呼,哪一个式子为吸,这样用呼吸就不是自然呼吸,是用喉咙的呼吸,就成了拉风箱的呼吸,这样的呼吸不但不卫生,而且还能伤气,打太极拳用的是自然呼吸。就是动者为呼,静者为吸,正缠丝为呼,倒缠丝为吸。气归丹田为静,静就是吸。由丹田出来的气就是动,这就是呼。这样用呼吸就是自然呼吸。这样的呼吸不但卫生清洁而且可以呼出浊气,吸收清气。什么是浊气?什么是七气?人生一口气,制命一口痰。人生一口气就是他母亲生下来的那一口气,这就是先天自然之气,这就是先天的清气,时间久受到不良之气的污染,就生了浊气。这些浊气久而成痰,将呼吸堵住,轻者生病,重者致命。所以人临死时候响痰上来了,这就是人生一口气,致命一口痰。
 
    气分五种:五种清气,五种浊气。
五种浊气是:
 
(1)横气:就是横气填胸,上下不接气,在运动时呼呼发喘。
 
(2)邪气。就是呼吸不正常,时有时无,在运动时嘴发青,脸发白。
 
(3)逆气。就是在运动时肩上挑,肘上架,不知道沉肘松肩之法。
 
(4)滞气。就是在运动时中气堵塞,使周身之气不能流通,久之有停止之患。(不同于逆气的是逆气是由于挑肩架肘而造成,使中气逆行,如洪水倒流,百病丛生。
 
(5)浊气。就是运动时上重下轻,外散内空,完全用的是后天之气,使一切浊气上涌,练久人就生病。
五种清气:
(1)先天自然之气,就是由母体降生时带来的气。
(2)乾坤正气,就是阴阳之气,也是刚柔之气。
(3)太和之气。就是丹田之气,就是心肝脾肺肾五气团聚的地方,也叫五气朝元,就是人之生死,病之轻重必先看元气存在的道理。
(4)浩然之气。就是运动纯清无浊,练一趟拳,气不发喘,面不改色,谈笑自若,在作战时能以沉着应战,养我浩然之气。
(5)混元一气。就是功夫练成时,把全身之气团聚不散,混元一气,如铁石之坚,攻之而不败,破之而不散。
 
    所以在运动时要呼出五种浊气,吸收五种清气。气在胸中都是浊气,气沉丹田就是清气。在练时使浊气下降,降于涌泉穴,升至百会穴。不但可以强筋壮骨,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怯病延年。

原文地址: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作者:郑州陈正雷太极拳馆
太极拳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导语:我是太极拳爱好者,退休后到潍坊老年大学学习太极拳,经过数年苦练对形、气、神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呼吸与动作配合也有了肤浅的体验。今借《少林与太极》一角写出来,作为对老师传授功理、功法的汇报,并供老年同学练拳时参考。
    练拳与呼吸是统一的,呼吸是练拳中的部分内容,离开练拳讲呼吸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讲呼吸必须要讲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两者怎样配合,是机械的勉强的配合,还是自然的自动的配合,其结果完全是两回事。有的初学者总想多学一些方法,在没有明师传授、没明白呼吸与动作是什么关系、没经过苦练使身体内部发生变化时,就勉强地练习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其结果表现于外的是形神慌乱,表现于内的是气机失调,本来是想健身反而走了弯路。
    太极拳修炼有层次(三级九段),呼吸训练也有层次。十三势行功歌诀有“功夫无息法自修”,行功心解有“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这些指的都不是自然呼吸,而是达到一定修炼阶段时出现的。初学时不强调呼吸怎样与动作配合,这是因为初学时如果这样要求一是不科学,二是对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也不利。但随着练拳年月的持久,身体内部发生变化时呼吸一定也发生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意识不到。对练拳者来讲,虽然发生了变化却意识不到,没有去掌握它、运用它,这是一种浪费。如果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并掌握了,使自己在呼吸方面上了一个层次,这对健身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因为呼吸层次越高,打出的拳越自然、沉稳。
    我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体会到呼吸与动作的配合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一、调节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也就是顺其自然。在初学太极拳时不可能兼顾到呼吸,因为掌握动作拳架需要精力,再者太极拳在编排上也不是按照呼吸规律编排的,这时如果勉强兼顾呼吸则困难极大,会造成精神紧张,使形体难以放松,肌体发生消极变化,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在太极拳修炼的初期阶段,只要求做到能通过调节呼吸消除紧张、缓解压力、形体舒松自然,这是调息的第一步。这个阶段不要求在掌握动作的同时兼顾呼吸,只要求呼吸顺其自然、自动调节。
    二、调节深呼吸
    深呼吸是指腹式呼吸,是在不破坏自然呼吸的原则下自然调节,要求呼吸深、细、匀、长,不能勉强。深呼吸的调节与走架的关系十分密切,架子走得到位,架势熟练,呼吸就能自动调节,气沉丹田。深呼吸呼气日寸小腹收缩,吸气时小腹膨胀。这是一个人人能理解、人人能达到的呼吸方法,便于太极拳的普及与提高。延长呼吸,提高肺的换气率,可以避免表浅呼吸所引起的胸闷,对健身是积极的,同时又能促进练拳水平的提高。深呼吸是适应范围较广、使用较多的呼吸方法。
    三、腹式逆呼吸
    逆呼吸是气随形走、呼吸与动作配合一致的呼吸,是部分练拳者追求的呼吸方法,带有明显的层次性。它脱离了深呼吸深、细、匀、长的规律,感觉也跟深呼吸相反,呼气时小腹松弛,吸气时小腹收缩。同时腹式逆呼吸也不像深呼吸那样有节律,而是随着练拳动作的升、降、开、合,小腹自然、自动有松有收,呼吸完全跟随动作,配合动作,气沉丹田,内气运行。这种感觉是练拳时无意中出现的,是突然和微弱的,这时如果对这种感觉不在意而仍在那里顺其自然,这种感觉马上就会消失,等待第二次出现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如果马上意识到这种呼吸的变化并抓住这种感觉,使自己的意识跟随它,并有意识地运用它,很快就能掌握这种呼吸方法,使自己的呼吸与动作配合而令功夫上身。这是调息比较艰难的一步,有的人练拳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是只知其理不会其功,如果没有明师指点而是自作聪明、妄猜私忖,往往搞不通反而会走弯路。
    四、拳式呼吸法
拳式呼吸也叫丹田呼吸,是逆呼吸的继续与发展。因逆呼吸能较好地气沉丹田、内气运行而牵动腹肌,所以说拳式呼吸实际是腹肌运动呼吸,它的感觉是呼气、吸气时腹肌都收缩,松弛只在呼吸之间的瞬间。练拳时不管是大开大合,还是急进急退,呼吸完全与动作合拍,这时呼也气沉丹田、吸也气沉丹田,内气运行更充实。这时动作与呼吸的关系是主与从的关系,呼吸紧跟动作、配合动作,是腹肌运动的结果。腹肌运动加强了丹田气,为“力由脊发’’提供能源,这就是“腰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这就是虚其心、实其腹的表现。到这时太极拳三调中的调息就告完成,以后就要保持这种状态坚持锻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波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