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十大宫庭舞曲

标签:
唐代十大宫庭舞曲秦王破阵乐舞马曲霓裳羽衣曲庆善乐文化 |
分类: 大唐摭拾(原创) |
唐代十大宫庭舞曲
1.《秦王破阵乐》
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武舞,作者唐太宗。
太宗为秦王之时,四处征战,在破刘武周之后,民间有音乐艺人奏《秦王破阵乐》庆贺,当时只有音乐,还没有舞蹈,太宗很喜欢这首乐曲,即位后,把该曲带入宫中,命乐师进行修善,并叫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徵等制歌辞、舞图,派乐工习练。
舞者一百二十八人,全部披甲持戟,跟在战场打仗一样,铠甲上用银进行装饰,光彩夺目。雷大鼓,再以激扬的胡乐(少数民族音乐)伴奏,队伍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总共变化三次,每次换成四种阵势,舞者持戟来往疾呼击刺,重现昔日征战场面,声振百里,动荡山谷。观者无不热血沸腾,扼腕站立,仿佛就要冲锋陷阵一样。将军们个个神情慷慨激昂,不由自主捧起酒杯敬皇上,高喊万岁,而前来进贡朝贺的各国、部落使者,竟忍不住跟着舞蹈的节奏在庭上相率起舞。
今已失传。
2.《功成庆善乐》
又名《九功舞》、《庆善乐》,是唐代最著名的文舞,作者唐太宗。
唐太宗诞生于庆善宫,贞观六年(公元631年),太宗回到庆善宫,在渭水之滨宴请群臣,并赏赐乡亲邻里。想起从前的点点滴滴,太宗不由得感慨万千,遂赋诗十韵,命乐师配上管弦之乐,制成《功成庆善乐》。
舞者六十四人,皆童子,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进蹈安徐,演奏时人们随着乐曲舞动长袖、踢腿曳屣,用来象征文德昌盛的景象。
李世民曾写过两首关于庆善宫的诗,每首五行,刚好十韵,可能就是《功成庆善乐》的歌辞。
一.幸武功庆善宫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lq。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二.重幸武功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馀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今已失传。
3.《上元乐》
又名《上元舞》,唐代最著名的雅乐(古代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作者唐高宗。
古代每逢重要节日或重要事情发生,都要祭祀天地、先祖,并演奏舞曲。由于《庆善乐》音调过于柔和,没有杀气,起不到降神驱邪的效果,《破阵乐》虽然杀气重,但其韵律又不适合雅乐的要求。因此唐高宗专门制作了这首《上元乐》为帝王朝驾、祭祀天地时的专用舞曲。
舞者百八十人,每人穿着画有五彩云朵的衣裳,象征天地正气。共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篇章,乐曲凝练威严,舞蹈缓慢庄重,每次重大的祭祀活动都奏这首舞曲。
今已失传。
4.《大定乐》
又名《一戎大定乐》,作者唐高宗。
在发兵征讨高丽前夕,军队在洛城门外开阔处练兵,唐高帝登上洛阳城门观望,看到将士们精神抖擞,威武雄壮,队伍的阵型千变万化,气势恢宏,唐高宗很感动,便命乐师按演习阵型做《一戎大定乐》。
舞者百四十人,身披五彩甲,持槊而舞,并齐声高呼“八弦同轨乐。”象征平定高丽后天下也随之大定。
今已失传。
5.《神宫大乐》
唐代阵容最强大的舞曲,作者武则天。
长寿二年正月(公元693年),明堂(又名万象神宫)建成后的第五年。武则天在万象神宫的大堂主持了祭祀仪式,并宴请大臣,为了增添节日气氛,命乐师按她的要求制作《神宫大乐》舞于神宫之庭,舞者九百人,有气吞山河之势。
关于万象神宫(即明堂)在上面篇章有详述,其大殿宽阔雄伟。
今已失传。
作者武则天。
舞者百四十人,戴金黄色的帽子,身穿五色画衣。舞者按乐曲节奏变化,共有十六种变化,队伍每次变化就排成一个字,这十六个字是“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象征着武则天寿比南山,洪福齐天。
作者唐玄宗。
舞者八十人,戴鸟冠,著五彩画衣,舞曲集合了《上元乐》和《圣寿乐》的优点,以歌王业所兴。
唐代最浪漫的舞曲,作者一说是唐玄宗,二说是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敬献的乐典。
据传唐玄宗有次梦游月宫,在美仑美奂的广寒宫中,看到嫦娥在翩翩起舞,乐曲优美动听,玄宗暗自便记下乐章,梦醒后凭记忆作《霓裳羽衣曲》。
另,《旧唐书》有记载: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
前者说法浪漫,人们容易接受,所以流传最广,但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来源。
舞者皆美人,著霓裳羽衣,冰肤玉骨,随乐曲摆袂展袖,飘飘渺渺,有凌云飞天之姿。唐玄宗常和杨贵妃花前月下听这靡磨之音,狎昵言欢。
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长诗歌描绘其舞曲的精妙飘逸。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今已失传。
9.《倾杯乐曲》
唐代最著名的舞马曲,作者唐玄宗。
李隆基酷爱音乐,精通多种乐器演奏,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时常有胡人献良马于朝,唐玄宗闲来无事就训练这些马跳舞,制作《倾杯乐曲》,在重大节日上进行表演。
舞者一百匹马,皆装饰华美,“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另有训马师数人立于旁。群马排成方阵,奋首鼓尾,闻歌起舞,做各种祝贺的动作。有时舞马还会跃上三层高的板床上旋转如飞,有时由壮士把榻举起,让马舞于榻上。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倾杯乐曲》只是个传说,对舞马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直到1970年10月,在西安何家村挖掘到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世人才相信确有其事,并叹为观止。
唐玄宗时的丞相张说与唐代诗人薛曜分别关于舞马曲的诗篇,记述了《倾杯乐曲》的场景。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
张说
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试听紫骝歌乐府,
何如騄骥舞华冈。连鶱势出鱼龙变,躞蹀骄生鸟兽行。
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
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腕足徐行拜两膝,
繁骄不进踏千蹄。髤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远听明君爱逸才,玉鞭金翅引龙媒。不因兹白人间有,
定是飞黄天上来。影弄日华相照耀,喷含云色且裴徊。
莫言阙下桃花舞,别有河中兰叶开。
舞马曲
薛曜
星精龙种竞腾骧,双眼黄金紫艳光。一朝逢遇升平代,
伏皂衔图事帝王。我皇盛德苞六宇,俗泰时和虞石拊。
昔闻九代有馀名,今日百兽先来舞。钩陈周卫俨旌旄,
钟鎛陶匏声殷地。承云嘈囋骇日灵,调露铿鈜动天驷。
奔尘飞箭若麟螭,蹑景追风忽见知。咀衔拉铁并权奇,
被服雕章何陆离。紫玉鸣珂临宝镫,青丝彩络带金羁。
随歌鼓而电惊,逐丸剑而飙驰。态聚足甫还急,骄凝骤不移。
光敌白日下,气拥绿烟垂。婉转盘跚殊未已,
悬空步骤红尘起。惊凫翔鹭不堪俦,矫凤回鸾那足拟。
蘅垂桂裛香氛氲,长鸣汗血尽浮云。不辞辛苦来东道,
只为箫韶朝夕闻。阊阖间,玉台侧,承恩煦兮生光色。
鸾锵锵,车翼翼,备国容兮为戎饰。充云翘兮天子庭,
荷日用兮情无极。吉良乘兮一千岁,神是得兮天地期。
大易占云南山寿,走参走覃共乐圣明时。
今已失传。
10.《云韶乐》
作者唐文宗。
唐文宗喜欢听雅乐大曲,命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乐》。
《云韶乐》有玉磬四虡,琴、瑟、筑、箫、篪、籥、跋膝、笙、竽皆一,登歌四人,分立堂上下,童子五人,绣衣执金莲花以导,舞者三百人,阶下设锦筵,遇内宴乃奏。谓大臣曰:“笙磬同音,沈吟忘味,不图为乐至于斯也。”自是臣下功高者,辄赐之。乐成,改法曲为仙韶曲。
今已失传。
注:唐初还有两首很有名的舞曲,名《安乐》、《太平乐》,场面亦是非常壮观,因为是周、隋遗音,即非唐代原创,故不列入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