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新兴国家货币灾难与全球冲突的地缘战略纲要

(2011-05-24 17:20:13)
标签:

杂谈

未世民评论:世界地缘战略形势正在走向更可怕的恶化局面,国际金融势力与政治力量的步步进逼已经显示了他们对新兴市场的险恶用心,他们计划重组世界地缘战略与货币金融权力体系格局,控制一系列新兴国家的货币发行与信用体系,然后利用金融权力与货币权力再控制各国的经济与重组世界贸易,可以这样讲,这注定是一个剧烈动荡与危机重重的过程,我记得蒙代尔曾说过只有在世界性危机的时刻才能进行推进世界货币的事业,如果让他们在经济与金融领域中获得了主动权与控制权,那实际意味着国际权力体系还控制在人家手中,如果在这一基础上再加上近年被泄露出来的世界人口大重组战略计划---尤其是那个减少世界大量人口的设想,实际上形势正完全控制在他们的战略设计之中,不过我们从他们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到,后面将发生更大的混乱与灾难,因为这些灾难与危险本来就是他们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昨天我写出了一篇故事性的文章,但是并不会改变我对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中期前景的观点与看法,那篇故事中谈到的是战略计划中的一个战术部分而已,谁说人家不能制定那样的战术呢?也许我上面谈的这些事许多人认为是阴谋论,可是我想请大家不要忘记了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话,他认为所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看似巧合,可实际上却有很大程度上是被人为设计出来的,如果那些大事特别是灾难性的大事对所有人都不利,此事还会发生吗?下面的文章说新兴国家经济在未来要出现大滑坡式经济危机,我相信不会是西方某个记者的一时心血来潮。

 

 

 

 

 

 

 

 

 

新兴国家或面临经济大滑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4日 15:15  世华财讯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经济体可谓表现卓越,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投资需求旺盛,基础设施及工业建设快速发展,有如黄金(1520.90,5.50,0.36%)般耀眼夺目。但也就在这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埋下了毁灭未来经济增长的种子,而这颗种子正在发芽,成长,或即将破土而出。

  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整个欧元区都笼罩着债务的阴云,似乎已无法散去。欧洲不仅面临经济上的巨大压力,甚至在政治领域也是危机重重。日本受大地震和核危机的拖累,本就疲弱不堪的经济更是举步维艰。

  与此同时,美国经过不断的经济刺激政策,为市场输血,已然从那场大危机中舒缓了过来,此时正休养生息。

  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新兴国家,唯独这些国家依然是高歌猛进,经济建设热火朝天,投资者都想来分一杯羹,于是大量资本进入这些国家,加上2008年那场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内部已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扩张计划,两者共同引发了新兴国家的高通胀。

  虽然这些国家不断采取措施以抑制通胀,但成效甚微。中国已连续多次加息并提高存款准备金,但通胀并没有停止步伐。

  战略投资者Richard Bernstein Advisors的首席执行长理查•伯恩斯坦就表示,使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加剧,中国正在遭受一场信贷狂欢后遗症的折磨,其规模超过了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信贷狂欢。

  他说,通货膨胀还将破坏印度和巴西的商业增长并抑制股价。现在应该减持中国、印度乃至整个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股票,许多新兴市场正显现出周期末端的特征。

  他补充说,每个人都只看到了增长,而忽视了推动增长的原因。如果这种增长是由大规模信贷引发的,而央行正在收紧银根,那么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就意味着麻烦即将出现。

  伯恩斯坦说,欧洲公司的健康状况要好于欧洲政府,投资者不应该把二者混为一谈。

  而中国股市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他的说法,迄今为止,中国股市与上一年持平,而欧洲虽遭遇危机,但股市涨幅都超出10%,美国的股市更是一路上涨。

  伯恩斯坦说,新兴市场遭遇的挫败会给大宗商品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他指出,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一直是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主要驱动力,而这种动力来自宽松的信贷。

  伯恩斯坦说,现在,新兴市场的央行正在收紧银根,这可能会消减这种过度的需求。这样一来,大宗商品价格就会下跌,从而使美国经济受益。

  美国经济的周期可能延长,因为新兴市场的央行实际上在代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行使职能——他们在紧缩银根以抑制对大宗商品的过度需求,这样一来,美联储就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利率政策不变。

  新兴国家的紧缩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将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显现出来,如果届时通胀还无法得到控制,而经济增长却开始出现放缓,那政府将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旦市场开始出现下滑,那整个经济就会开始受到影响,从而引起更严重的经济恶性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