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2018-07-20 12:01:49)
标签:

心理师

佛学

秋心

情感

分类: 一路风情

“老师,您在心理学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十多年,在业界已是专家,也有大量学生和粉丝,这是很多人全力以赴也想达到的境界,为什么您却突然画风一转,文风和教义注入很多佛学知识分享,这样不怕流失粉丝吗?”学生好奇地问。

其实我也曾困惑过这个问题,所以在面对命运转折不受自控的时候我停止了码文,那时我说:并非不能,而是不想。这一停就是一年多,这对于一个写了十多年文章的人来说是痛苦的,这痛苦来自于价值观的颠覆,也来自于责任(诺言)的压力,我知道很多人在等待,朋友关注的眸光,学生粉丝的期待,生命中关于爱,没有一样是可以辜负的。后来终于慢慢梳理清晰,关于整顿后的内在体系,关于自己的人生,于是慢慢恢复更新,慢慢在文章和课程中注入佛学知识,顺其自然中夹杂着一丝无可奈何,某天认真地问师父,现在在课程中、文章中“不受自控”地分享佛学知识,怎么回事?师父笑呵呵地拍我的脑袋说:“嗯,证明你智慧开了。”好吧,智慧开了。

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慢慢地成了常态,如今已是刷新了自己,几天前一位姑娘认真地对我说:“老师,和几年前的相片相比,你好像完全不同一个人了,就连穿衣风格也变了,以前你穿得比较职业化,现在都是舒适自在的禅服居多。”我笑而不语。

前几天一位学生很痛苦的找我加急个案,至亲相伤,她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知如何相帮,为难又难过。我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她共情、性格与行为对应引导,再给她讲成年人的责任各自承担&作为亲人能做、做不到的,她获得慰藉仍然充满无力感。我与她从佛学角度讲人与人之间的因缘,纵使此生是一家人、是至亲,各自成为亲人的因缘却是不同的,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业力、自己要承担的,她一直有看我写的相关文章,也阅读我推荐的相关书籍,听毕叹息,虽然仍然有无力感,却生出更勇敢的心:“老师,因果确实不虚,我从此要更谨慎自己的言行,好好修行,不要再种令自己将来承受不起果的因,希望他们也能明白这些道理,早日解开怨结。”

前些日子得知朋友的机构出了事故,因为有信仰的缘故,他虽难以理解此生执善为何有此下场,仍然因为相信因果而不因一时看不清因而不承担果,因为深信因果不虚,他少了怨恨、多了担当,没有被事件打垮。

也得知一师兄刚送走幼儿,这于世间人应是重创,若有信仰,当知父母与孩子皆是因因缘而来,各人有自己的业,此生功课完成当离开,或许离开的仓促了些,总也得到很多力量相佑也是福报,应该安慰并更坚定地修行,不善业已了,当知轮回皆苦,倍加谨慎执善、修行。若无信仰,此等人间大恸,纵是心理学技术再强的干预,只怕也是充满无力感。

所以若问我,为何从最初的无所适从转为顺其自然,我想这应是最好的安排,心理学技术虽被喻为当代科学,但科学是人所为,人的局限就是科学的局限,有很多无能为力之处,且只解当生之惑。而佛学是大科学,从更深远的角度解剖问题,很多用心理学知识处理起来颇费力的问题,用佛学知识一触便通,久而久之也便惯于用更有效、有力的引导也是正常。至于会不会流失一些学生和粉丝,这是必然的啊,可是谁又能说走了一些无缘人,不会迎来新的有缘人呢?一切不过也是因缘际会、也是最好的安排。

其实我曾是个很自我的人,也或者不叫自我,叫自信。曾经年少的坎坷,靠自己的努力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过的样子,我曾叫嚣着人定胜天,只要自己愿意努力、正确努力,那么很多事情总是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愿发展。直至2017年,我被推进新的生命变数里,措手不及地面对新的生命蓝图,我用我积累了几十年的知识体系和力量与我面对的世界对抗,却发现太多的无能为力。新的生命蓝图如果按世俗而言是极好的,却不是我欢迎的,很多别人或客观认为的优待,未必符合我们当下的主观需求,我曾试图讨价还价,因为我过往的嚣张,也因为新的生命蓝图里我被赋予的尊贵,我认为不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我应该有这权利。但事实是结局以我惨败收场,命运之轮从不以当下的主观需求为导向,因为来不及,也因为当下的主观需求未必符合灵魂的使命,我们的气急败坏敌不过过往自己亲手编制的生命故事的力道——此生因为被封了记忆,迷糊的我们忘了曾经自己亲手编写的生命故事(业),从更高角度管辖世界运行的操盘手却不曾忘记宇宙规则:没有人可以否认自己曾经编写的命数(业),不论你是否记得、不论你是谁、你如何叫嚣,因果皆需自受。

是的,不论我是谁,我总该因果自承,在三生石上刻写的命数不可推搪、不可耍无赖。受之,也是勇士所为,因之,也便既来之、则安之。

如果命运不可讨价还价,那么顺应命数运行规则便是智慧之举,命数的运行机制是:承担(已成熟的诸业)、慎行(知果畏因、慎因)、执善。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愿大家智慧开,活得更清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