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师秋心
心理师秋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33
  • 关注人气:2,1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感性和理性的趋向

(2018-05-01 11:28:59)
标签:

秋心

心理师

情感

分类: 一路风情

“老师,我想找解个问題:一个人从感性,越活越理性。一个从理性,越活越感性。这不同的走向是什麼?”

周六早上,学生问,我说我马上要上课了,等有时间了写文章谈谈这问题。

 

度娘说:【感性指人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能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强,能体会到任何事物情感的变化。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

那么一个人有没有可能绝对的感性或绝对的理性呢?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相对呈现哪一部分居多,除了朋友说我是一个矛盾体,有时是90%的理性+10%的感性,有时是90%的感性+10%的理性。在工作时、处理问题时冷静的可怕,几乎不受情绪和情感干扰,有时全场哭得稀里哗啦,我一人独平静;但是有可能和我在街上,看到一个弱小得到帮助或一个温馨的画面,我却会泪湿双眼。这其实并不矛盾,只是多数人还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所以显现的是不加选择的本能情绪而已。

中国的教育是缺陷式教育,男生和女生从小受不同的价值和行为指引,比如女孩允许柔弱啼哭,男孩却需压抑情感有泪不轻弹、不可示弱久而久之形成了单边人格。却忘了尊重一个事实:男生女生皆是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女生需要培养刚毅,男生也要学会接纳自己柔弱的一面。在这种不科学的教育之下,多数人的人格是不健全的,日后需要阅历提炼和学习辅以成长,日趋完善,真正健全的人格是父性和母性的结合体。柔和&刚毅、感性&理性并不对立,是一个人格完整的人应该具备的成份,只是需要管理而已。

那么,“一个人从感性,越活越理性。一个从理性,越活越感性。”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是要看问这个问题的人是如何理解感性和理性的、是否正确理解了它们的意义?感性,在我看来应是一种共情能力,更能感知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并根据情绪、情感导向做出情感反馈、行为反应;理性,则是在逻辑分析之下,根据价值体系或局面需求做出判断和反应,不以情绪和情感为主要导向处理问题。

有些人是错误解读了感性和理性的,比如把妇人之仁理解为感性,如我之前所言,不加智慧辨识的善良,闪着愚蠢的光芒,盲目的同情和感情支持、充同老好人或多愁善感者多被错误解读为感性。比如把冷漠和刚硬、自私理解为理性,实行错而誓不悔改或明哲保身,并冠以自己很理性、不感情用事了。心情不好或遇到不满意的事就在朋友圈、QQ空间发图或发文骂人、唱事发泄情绪,这是不成熟、不懂控制情绪,不叫感性也不叫率真;遇到弱小被欺或天灾人祸心无起伏,这不叫理性,这叫冷漠。

如果错误理解了感性和理性意义的解读,问题本身便无意义。如果能正确理解意义,那么一个人从曾经的很感性活得越来越理性,好不好?谈不上绝对的好不好,如果曾经情感脆弱,遇事总是除了情绪和情感束心,活得虽然善良易感但像林黛玉,如今遇事能理性分析,该同情的给予共情,能帮忙的给予帮助,能力之外的学会放下,也能良好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从感性趋向理性,没什么不好的。如果是上面错误解读的变自私冷漠了自然是不好的。

一个人从曾经的理性越活越感性,好不好?也不存在绝对的好或不好。曾经凡事都从现实角度分析、权衡利益得失、按规则办事,如今经历多了心柔软了,或慈悲心生了知世人皆不易,懂得体会世事不易、世人艰难、凡事背后各有因缘,从而以更宽容柔和的姿态待人处世,看起来是从理性变得越来越感性了,这种变化却是智慧增长的表现。

世事、世相皆有两面性,意义辨识正确是根本,在此基础上,无绝对好劣,若一定要衡量,是否趋于良善便是唯一的指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