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成为你自己,还是别人期望的你?

(2015-04-10 16:51:44)
标签:

佛学

秋心

心理师

婚姻师

分类: 一路风情

 

路过这个城市,她来看我,同行朋友,或者应该说素昧平生,只是慕名,相互欣赏,然后在网络上交流过。一番相互熟络的“热身”交流之后,咖啡馆里昏黄的灯光下,她突然变得沉默,我看到她安静背后的忧伤,只是默默地坐着,知道她有话想说,说出来了便听,没说出来陪着也是一种理解。

“秋心,从事这个职业,你累吗?”她抬起头定定地望住我问。

“哦?”我也认真地看着她,我知道她并不是真的需要我答什么。

“最近,我一直觉得很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清明时节的原因,我觉得莫名的忧伤,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无力感时不时地冒出来捉住我,有时会感觉透不过气来,我觉得我对抑郁症患者的共情能力更好了,我突然觉得,嗯,我能理解他们那种对生活无能为力后绝望放弃的感觉。”讲完了,她喝了一口咖啡,眼神飘向窗外,窗外是一条马路,车流水马。

“嗯。”我轻轻地应着。

“你是不是认为我是处理太多个案、接触太多负能量陷进去了?”她突然认真地望着我,眉里眼角有着一贯的聪明伶俐。

我知道她需要确认我是不是懂她,于是也认真地应:“不是,我不认为你是因为处理个案造成的,处理个案带来的移情没有这么深重,而且只需经过督导就能有效化解,你有督导,我知道的。迷失了自己,才有这么深重的忧郁和绝望。

她眼里闪过一丝惊讶又惊喜的神色,沉沉地点点头继续说下去:“你说对了,我不是因为处理个案的原因。我是,嗯,你知道的,我带很多团体、讲很多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在机构里受薪,就得接受工作安排。忙起来的时候,有时一个月要讲差不多十堂大课,全国各地飞,掌声、高薪,被尊称着某某老师,我有着闪耀的形象。说真的,在台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棒;在团体里进行治疗的时候,我觉得我技术很好。可是一个人的时候,我害怕,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哪怕是一场几百人上千人的讲座,台下的人在拍掌,掌声雷动之后,回到宾馆里,我触摸不到自己的灵魂,我不知道那些掌声能给我带来多久的快乐?也或者有一天根本给我带来不了快乐。在团体里扮演着治疗者的角色,我看着在技术的带动下,人们僵硬的身体开始变得灵动,他们感恩我带着他们探索生命——可是秋心,我自己的身体变得更来越僵硬,为了延长这名成利就之后人在高峰的期限,我开始掩饰我自己。以前我会在博客上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我自由散漫地生活,那时候我没有这么有名、我的收入也不高,可是我比现在快乐。现在我觉得很忙,我与家人很‘远’,我得到很多,可是我常常会想,我这么努力,又得到这很多,是不是令我自己更幸福快乐?我不知道。”她停顿下来,就像不知道怎样继续表达她内心的迷茫。

“有空时,不如试着想想:这么多年的努力,到今天你是成为了你梦想中的自己,还是世界和别人期望中的你?”我说。

(上文内容与现实经过修饰处理,也征得故事主角同意,目的用于醒悟人心。)

 

活着与生活其实是不同的,生活是一种本能,因为来到这人世,所以要继续把这血肉之躯维持下去,衣食住行、配合这世界的规则;活着,则是带着脑袋和心走世间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要去哪里。很多人只是因为生着,所以要活下去,在适应这个世界中慢慢麻木了自己的内心,渐渐地听不到自己的呼声:嗯,大家认为有名有利好,那就认真追逐吧,得到了便是成功。可是名与利又是什么?纵使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你,真正与你切切相关、能左右你喜怒哀乐的人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人把精力投资在世界里,却往往忽略了那真正与自己相关的人,慢慢的内心一片荒抚;利是什么?物欲是无止境的东西,一个欲望被满足之后会产生另一个欲望,永远的无底洞,所以追逐名利的人,代价往往是迷失了自己的心。

这当下的世界有着功利的“潜规则”,被潜规则的人太多成了主流群体,不足够了解自己或定力不够的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迷失在社会的丛林里。如若本性如此也便罢了,只是相得益彰,但如若本性不是如此,则很容易在从众之下产生深深的质疑和忧郁,哪怕是从事心灵治疗的灵魂工程师。

《告别娑婆》中有些观点我是蛮认可的:“世上所谓的成功,就是看到一堆人向你俯首称臣,但真理不会让人变得唯唯诺诺。”“真有造诣的人,根本没有兴趣去做领导人物;显赫的名声,不过显示出他们外向的个性,或爱炫的特质罢了。”

万物皆空,归根到底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企图在这世界狠狠踏下闪耀的足迹,充其量只不过是黄粱一梦,我们终会离去,不带走这世界的一丝一毫,如果要留下点什么,唯有真挚的情意和对这世界真正的善心。那么到底这一生要为了什么而奋斗?这是不想迷失的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唯有搞清楚了,你才能免于苦苦追求名利之后的失落和绝望。

也许是天生愚笨,生性较冷,从小对名与利就没什么感觉,年轻时常思考的问题是“我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年纪大了工作处世,评估的标准不是世界的掌声,而是“这样做我的良心舒不舒服?我是不是在奔向梦想的方向?”我写字从不讨喜读者,我只说我内心想说的话,我欢喜我便笑,我生气了我便骂,我说我的话是我的事,喜不喜欢我是你的事;我成为一名咨询师,不是因为当咨询师形象好、地位高、职业有前途,我纯粹是因为对心理学的爱好和先天对人心的敏锐,还有那不忍世人陷苦的心,所以在职场路上,我要不要接一个个案,我问的不是来访者能给我多少钱,而是我与来访者是否匹配、我是否对TA有接纳负责之心,可以不要掌声不要名气,但是必定要多年后想来良心安宁。纵观世上有大成就之人,多数是功利心目的性不强的人,为了功利心做一件事,得到的总是有限,代价却有可能太高。

我不是标准,我也不值得标榜,我只是一个先忠诚于自己、成为自己,然后再用微薄的力量去发出声音的人,遇上相伴的是缘,一笑而过的也是缘,能在此生做多少事,我便做多少;能遇见谁便遇见谁,这样便很好。

了解真正的自己,是好好活着的基本,人生不需要燃烧,透支生命追逐的梦想,轰烈之下只不过是换来凄美的下场,真正的美好从来不惨烈。要想不忧郁,你要少点伪装;要想不绝望,你得更多忠诚于自己,在良心的框架之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