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隔代教育为何空言教育

(2014-11-05 09:36:42)
标签:

育儿

秋心

心理师

婚姻师

分类: 一路风情

今天早上晨运时遇到朋友,于是她也和我在花园里疾走,两个人边走边聊的过程中,经过花园的儿童活动区,看到一50出头的妇女,抱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小男生从儿童活动区走出来,脸上是不悦的神色,边走还边扭回头骂:“哪来的野孩子,走过来就给人一巴掌。”隔着树木可见儿童区的孩子走的走、玩的玩,都没一回事一样,但可见她的眼光聚在一个2岁的小女孩身上。

我和朋友面面相觑,大概也猜到怎么回事,接下来的话题也围绕孩子谁带及教育问题展开,朋友是香港人,和我一样有两个孩子,她说:“我的主张是自己孩子自己带,毕竟教成怎样自己也能够承担。”我说是的,只有父母才是最在乎孩子成为什么人的人,也是最能够影响孩子、对孩子功能最大的人,不论是把孩子交给祖辈,还是交给保姆,正常情况下,你能期望的是他们让孩子吃饱睡好、保障安全,但你不能期望他们替你教育好孩子,这里面涉及的因素有:

1,教育能力和精力欠缺。老一辈的人和孙辈,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有很大差异的,相差50年以上的理念,很多时候已经难以执行,且很多老人家本身就不懂得做父母,自己的孩子都是糊弄着长大的,又如何谈科学的教育理念;至于保姆,如果能遇到一个有责任心能照顾好孩子起居饮食的,已经是福气,还期望保姆教育孩子?孩子在街上乱打人,爸爸妈妈也许敢严厉地教育,保姆纵使知道孩子是错的,敢严厉吗?怕不怕被告“虐待儿童”?

2,责任的缺失。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是父母带来这个世界的小生命,直属责任在父母身上,如果一个孩子没教养或学坏,人们不会骂:“这孩子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没把TA教好。”或“这保姆怎么没把孩子教育好。”而只会骂:“这孩子的父母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所以在祖辈和保姆的意识里,教育好孩子非他们的责任,纵使意识层次存在要教好孩子的想法,潜意识也会缺乏支持。

3,祖辈受补偿心态影响。老一辈的人相对而言都过得比较艰苦,所以对于物质方面他们存在较浓的集体无意识:代偿性补偿。自己那一代物质匮乏过得艰苦,那就纵容孙辈吧;自己当父母时肩负着教育的责任不敢掉以轻心(或生活压力大),对自己的孩子过于严厉,那就补偿在孙子身上吧~~所以祖辈对孩子,总是难免严格不足,慈爱纵容有余。

4,对死亡的恐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人进入老年之后,如何从容地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岁月,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考验。人总难免一死,但等死和看着自己的血脉在流传,后者总是会带来安慰。另外的是人老年阶段最恐惧的便是自我价值的丧失,弄孙为乐、被孙子在乎和喜爱,能使他们得以价值的体现,获得内心安慰。

……

因以上这种种因素,如果你的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带,却期望他们除了照料好孩子的生活之外,还能帮你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那无疑是种妄想。作为把孩子带来人世间的父母,你都尚且想偷懒,这世上还有谁比你更有耐性?谁都知道照料孩子生活杂项已经很辛苦,更何况教育这操心活。很多父母总是心存饶幸,孩子小时得过且过,孩子大了,因为从小缺乏教育惯性,自己实在不懂也害怕面对教育面对了,就会期望学校来帮忙,却不曾深想: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教育局限,他们的责任范围是传授知识,至于育人,首先是他们没这么好的精力,一个班几十个孩子,上课、备课、改作业、杂务等已经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工作时间;其次是他们未必有这个教育的能力(不要迷信一种职业的光环,警察里也有坏蛋、心理师也有病人);最后是,就算他们有能力,也想帮助孩子成为更棒的人,问题是一个班那么多人,他们能顾上谁、持续跟进谁的问题?而且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远不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教育是8小时,但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有多久?所以孩子从小只养不教,期望长大了学校教,或出了问题期望老师重视并苦口婆心教育、使孩子学好、优秀的家长,明显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世上有谁比你更在乎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对我的儿子,我如今仍然心存愧意,十几年前,自己还比较年轻,初为人母,很多东西还不懂,虽然儿子3岁半前是我亲手带大的,但孩子3岁后,想着孩子已经这么大,我可以放手工作了,于是到天河的民企上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公司离家比较远,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7点出发上班,晚上7点才归家,没有办法照顾孩子,于是让孩子住在离我们家一街之隔的爷爷奶奶家,我每天晚上下班后到爷爷奶奶家晚餐并陪他2个多小时。必须承认,爷爷奶奶对孙子非常疼爱,也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我非常感恩他和奶奶的付出,但是他对孩子过于无微不至的照顾,也导致我儿子自立能力缺乏,而且比较任性和有一些小毛病。儿子读小学前我正式辞去坐班工作,从事心理师职业,时间和工作强度上能自己控制,我把儿子接回自己家生活,但是不得不说,在爷爷奶奶身边呆几年,带来的小毛病,我用了整个小学阶段来帮他逐一纠正,形成更好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如果你问我怪爷爷奶奶吗?我可以肯定告诉你的是:不怪!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我始终认为教育是父母的责任,老人家在老年阶段仍然愿意分担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已经要倍加感恩。常常的,我看着老人家拉着小小孩子的背影,满腹感触,我常常会想,虽然爷爷宠坏了孩子,但是他带给孩子那段温暖的童年也是他生命中无比珍贵的财富。只是我很遗憾,在孩子3~6岁的关键阶段,我没有给到我最多的、最好的陪伴,特别是我在心理师这职业角色渐行渐深之后。

因为儿子的教训,也因为现实职业条件的允许,我的女儿有比她哥哥更好的待遇,从怀孕至今,她都得到了我最直接的照顾和教育,所以她的性格是公认的好,开朗温和且讲道理。

下午和女儿在花园玩,和她的几位同学一起,不太赞成她们玩滑板车,怕撞到人,也怕她们的速度太快成为花园里的熊孩子,所以提议她们玩丢手绢、老鹰捉小鸡,一帮小朋友玩得很欢,结果引来不少陌生的小朋友围观。其中一个2岁多的小男生,由爷爷(或公公)带着,常常踩着滑板车撞过来,被其爷爷制止仍然三番四次冲过来,其中有一次其爷爷制止不及,竟然直接冲了过来,对着站在前面的我的女儿胸口就捶了起来,再然后他爷爷才冲过来把他拉走了,带着笑训他:“不能打人。”是吧,这姿态谈何教育?更何况一个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他错了,而是要知道为什么错了、怎样做才是对的。他爷爷不懂。

常常在原生家庭治疗的课程中,看着催眠回塑后醒来的学生在发呆,迷茫地面对着原生家庭的伤害手足无措,也有的痛哭失声,那个时候,我的心常常很痛。但愿,我们都能努力地做好父母,让孩子受益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