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病,得治
(2014-08-11 09:03:06)
标签:
秋心心理师婚姻师情感 |
分类: 一路风情 |
前些日子学员便在群里问起自己有拖延症该怎么办?个案中也常面对学生的拖延行为和当事人的苦恼,一直想着写篇文章谈谈,只是苦于分身乏术,7月休假太久,最近在赶年制个案,今晚总算抽空下笔。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从我的理解而言,指的是将当下该做的事情放置到明天或以后再做,并且一直重复这样的延迟行为,因之造成心理困扰。拖延的行为总是表现在各种看起来并不重要的事情上,但持续的行为对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将带来影响。
拖延症是个流行名词,去年还冒红过一首拖延症之歌,很多人甚至以得此“流行病”当作时髦。事实上,从严格的角度而言,很多人只能算是拖延行为,而算不得症,行为与“症”的相同之处,在于彼此都有拖拉的行为习惯,但前者心理负担轻,后者因为拖延行为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如焦虑、强烈的愧疚感、自卑等。
拖延症的的成因,总结而言有几个方面:
一,不良习惯:人的习惯是日久形成的,懒惰和怕辛苦是人的天性,如果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拖拉行为得不到父母或抚育者的指正和引导,便容易形成做事拖拉的习惯。
二,意志力、自制力薄弱,抗诱惑能力低:每个人都知道玩乐比工作和处理生活正事更有趣,而生活里到处都存在着玩乐的诱惑,本来该做一件事,却有可能被其它更轻松的项目吸引,如想做家务,却被韩剧吸引了坐到沙发前,一看就是一个早上;如想打开电脑处理文档或邮件,却被微博、新闻、淘宝或聊天信息所吸引。如果我们每天的每个选择里不加入理智分析,那我们的日子有可能处于不停地吃喝玩乐中。
三,缺乏人生目标,被无望和无力控制住:既然没有梦想,又何必远方,风雨兼程毕竟是辛苦的行为。人活着需要“盼头”,才能因之产生斗志克服路途上的艰难困苦,可惜的是并非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短期或长期的“盼头”,于是混着日子,混着时光,明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
四,完美主义者:一切准备妥当,一切才开始,可是人生从来没有完美的准备,生活也不会一直给你时间准备,可是完美主义者的世界里,仍然有着很多的准备,潜意识却又明白原来没办法准备好一切,于是就拖着自欺欺人吧:等准备好了先。
五,拖延是一种抗争行为:这世上总有很多事情我们不想做,却不能拒绝,于是,拖延成了一种反抗和发泄不满的手段。
六,心理诱因:缺爱、缺关注的人,自我价值感缺乏的人,容易有拖延行为,拖延既是一种引起别人注意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怜的方式:反正没有人在乎我。
……
那么,如何改变自己的拖延行为呢?如下小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接纳是一切成长和改变的根本,唯有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客观看待自己,力量才不会用于掩饰和自我抗争,力量才会用于帮助自己进步,所以首先要与自己讲和,接受自己就是个爱拖延的人,原谅自己过去的拖延行为。
二,学习信任自己:要相信事在人为,也要相信我们仍然有着成为更棒自己的机会,过去怎样并不重要,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刷新世界看待我们的眼光,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成为一个精神抖数、充满活力和信心的自己,绝对是件可能的事,过去只是不懂方法,可以从现在开始行动。
三,日常生活设置减少诱惑:比如如果早上我决定写文章,打开电脑的时候我会先不打开QQ和网页,避免信息干扰;比如想读书的时候我会远离电脑并把手机调为震动;比如想控制饮食的时候,可以尽量少准备零食或其它诱惑食品……硬件的设置能帮助软件的有效运用,而且硬件的配合更容易做到。
四,从小事做事,学习制作日程表或改变计划:目标订得太宏伟不但不利于实现,还会打击自己的信心,所以不妨从小行为、小事做起,慢慢实现自我改变,增强信心,日程月累定有大变动。比如如果不想自己的一天虚度光阴、下班的时候内心惶恐或被逼加班,那么可以制作工作表,并形成每天第一个小时全力以赴解决当天工作重点问题的习惯。
五,多阅读、择良伴:文字和知识能使一个人的心灵更丰富更平静,所以阅读在某个程度上能提升人的自制力;身边的伴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大家都是有效率、充满阳光的人,只有你一人爱拖延,相信你也会感到不好意思并想改变,反之如果身边的朋友都是拖拖拉拉的人,你便会觉得拖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反正大家都这样,起点线是一样的。
六,学习制作目标:终生目标(想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等,前面有指路灯,人便知道朝着那奔跑,自然不想原地跑步了。
七,填补心灵的黑洞:原生家庭和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心理问题,不会自行消失,演发出来的拖延行为也只会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所以如果能感觉到自己有拖延行为,并已经影响自己的人生,应重视,寻求心理师一起面对,或踏上成长之路。
拖延行为虽然在当今社会比较普遍,但持续恶化毕竟会成症,对人生的成功和成就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你期望成为更棒的自己,拖延症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