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附加目的的成长难以真正成长

(2014-05-31 23:24:01)
标签:

秋心

心理师

婚姻师

情感

分类: 谈情说爱

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如何断生命中苦痛之瘾》一文后,一曾做过咨询的学员给我留言“老师,看到这篇文章我又得到启发了,我觉得自己就是处于这个阶段,时常让自己情绪反复,一时想坚持自我成长再去带动对方成长,一时又觉得他似乎看不到我的成长、觉得剥离得很辛苦很累甚至想不如离婚算了,我真怕自己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好?“

工作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通常来自没有持续成长或刚处于成长初步阶段的人(持续成长的人在成长中这问题会得到解答,成长初步阶段的人还在寻求答案)。当事人痛苦挣扎,做过咨询建议承担、成长、学习经营婚姻,于是回到生活中强逼自己调整和改变,因为没有援力倍感辛苦,而且往往缺乏真正的承担之心,一边做一边观望伴侣的反应。如果伴侣看到自己的变化或珍惜便倍加鼓舞,获得继续调整和改变的动力,如果伴侣没有反应或不珍惜自己的调整(对其而言,自己“无错“能主动低下身姿调整已经是难得的事),便绝望灰心,觉得自己的努力不被珍惜、一个人努力没有用、或觉得对方是不知悔改的人,丧失继续成长的动力,但放弃或离婚又无力面对现实压力,所以在进与退中不断游离,痛苦绝望。

当事人常把这过程描述为:“看,我改变了、我成长了,但对方不珍惜(或对方不成长),我们的婚姻无可药救“——背后的潜台词是:我们的婚姻无可药救,我一直的痛苦是情有可原的,一切都是他的错。

其实这里面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成长,这种“成长“只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动词。真正的成长里有几个关键词:反省(真正意识到婚姻走到绝路有自己的部分责任)、承担(心甘情愿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起该负的责任)、改变(行动、持之以恒真正做到改变)、接纳随缘(做自己该做之事)。

反省不难做到,当事人真正走到婚姻绝路求助时,因为恐惧离婚,所以婚姻师的分析通常当事人都能够接受,这样才能找到一个继续把婚姻维持下去的堂皇理由。

承担很难做到,因为很多人的挽救最初都是基于恐惧和面子需求,所以语言上说得动听(我愿意去改正自己在婚姻中犯的错误),但行动是无力的,真正改变自己的缺点是痛苦的行为,所以人会逃避,更何况绝大多数人怕吃亏——我改,他不改,岂不显得我很在乎这婚姻在乎他?或我改、婚姻好转了,岂不便宜了他?(是不是很搞笑?幸福的生活谁便宜了谁?可很多人都这样想)所以就出现了很多诸如文首的疑问,这是很多人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继续成长下去的人会觅得这问题的答案,没有真正继续成长的人会被卡在这个环节动弹不得。

如上文所说,改变是痛苦的,改变代表着与自己多年的习惯和思维对抗,这不是短时间能生效的,最初都是强化的行为。所以最初的时候,伴侣往往觉察不到,慢慢的能觉察了又会怀疑:“有什么可能?你性格那么固执怎么可能改变?!现在改变只不过是为了不离婚,不可能长久的。“有些伴侣还会试探、打击、考验。唯有真的持之以恒改变下来,效果真的生成,当事人才会确认:原来她真的变了!然后他才会思考,老婆变了,这老婆还要不要珍惜?这婚姻还要不要?如果答案是要,那他才会同样走上改变之路——可惜的是,很多人自己只是意识上知道了问题,便自以为自己”成长“”改变“了,然后埋怨伴侣不珍惜或无可药救。

至于最后的接纳随缘,则是成长的条件了,婚姻和生活出现严重的问题,可见本身或多或少是存在问题的,纵使不为挽救婚姻,自己不成长、改变再换一个男人也多数没办法经营出幸福婚姻。所以承担和改变是一种积极的精神、一种对自我负责的态度,成长是一件自爱的行为、为自己幸福人生而做的努力。如果把自己成长的动机放在别人身上——“我改变,你珍惜;你珍惜,我成长“,那必然是没办法真正成长的,因为就如上文所说,伴侣给你的反应是缓慢的,而且也未必要如你预期的给你反应。所以一个人一旦把自己的成长附加条件,必然不是真诚地成长和达不到真正的成长,因为别人不受你控制、一段关系也不取决于你一人。

先不要苦恼于自己成长了生活不给自己回报,而是要先扪心自问:你真的反省了吗?你真的心甘情愿承担自己的责任吗?你真的在改变并真的发生改变了吗?真的吗?

真正的成长是自爱的行为,不设置附加条件,不望他人,只做自己:反省自我、承担责任、改变错误做好自己该做之事,最后做到问心无愧,如果对方仍然不懂珍惜不思改变,那时纵使你放弃一段关系你也无愧于心,前方有更美好的一切等着你——因为你已经具备幸福的能力,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一切。

可是,你形容着自己的成长,时间却用于纠结自己有何用?你的“成长“到底是形容词还是动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