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救世主
(2014-04-30 12:56:34)
标签:
心理师秋心情感 |
分类: 一路风情 |
最近接了某个父母组织的义务咨询,每周一晚提供一小时的答疑活动,为父母解答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几番解答下来感慨甚深。每一次答疑时间,主持人都会交上一系列问题,轮到当事家长询问的时候,孩子为什么出现这情况的问题分析他们多数不感兴趣,没有耐心听和思考,“老师,我该怎么办?”几乎是所有家长在咨询过程中追问的最多的一句话。
孩子出现问题肯定有个成因的累积过程,这过程离不开父母的责任,但是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多数家长苦恼和责骂孩子,极少数能反省自己的原因。比如一位孩子上小学后一挨老师批评就哭,引发严重的情绪,家长多次被老师找到学校沟通后把怒气全转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娇气任性。询问之下原来从小如珠如宝地哄着养着,半句重话也不舍得说,这样的孩子如何能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家长听罢分析匆匆说老师我知道我们家庭教育也有原因了,可老师请告诉我怎么办才能解决孩子这问题?告诉她这需要一个过程,然后从认知和日常相处给出建议,末了家长还是问:“老师,那我该怎么办?”那刻一声叹息,她需要的不是心理咨询,她需要的是把她的孩子送去军训,天天严格教育一番,哭闹无用慢慢承挫能力就强了——孩子的性格、行为问题形成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问题严重的时候,急功近利的父母往往只想要快速有效的灵丹妙药一招见效,又何来耐性用爱重塑美好?可是美好的一切,又哪能速成?
婚恋咨询个案中也常会遇到此类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婚姻问题轻微的时候当事人缺乏觉知能力,问题严重的时候当事人持逃避心态,反正得过且过就好,只要不用离婚,婚姻质量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何必去找专业人士,何必去痛苦地改变自己成长!好了,终于有一天不变则离或情况严重,不得不面对了,走来哭诉:“老师,听说你挽救婚姻成功率很高,我这家快散了,你帮帮我吧。”把脉断症、开出药方,当事人充满信心地离开,三天后回头:“老师,我该怎么办啊?你帮帮我给个方向吧!怎样能使他从小三那快点回到我身边,怎样能使我们的感情恢复到从前?”哦,原来之前开出的“药”太苦了,当事人喝不了,回来要速成方案了。可是亲爱的,你从妙漫少女变成黄脸婆、夫妻感情从恩爱缠绵变成今天的无话可说,也不是三天就形成的啊,重拾幸福的路又何来快捷通道?
昨天和一当中医的学生聊天,谈及效果,问她:“有患者来找你看病,你把了脉断了症,开的药全都是对的,结果病人回家了觉得药太苦了不喝,或饮食上也不注意调整,你觉得病能好吗?”
“那肯定好不了。”
“那这是医生的责任还是病人的责任?”我说。
人生路上、婚姻路上遇到危机了,找到咨询师,咨询师的工作是陪伴你给你情感的支持、帮你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给出一些合理的方案,以及各种选择的可能性结果。但是真正作出选择的主动权在你手上,是否能一步一个脚印踏上改变或成长的道路仍然要靠你自己的毅力,咨询师起的是点拔的作用、指路灯的作用,你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因为是你在生活中执行着你关于生活的追求。
放弃托付心理,面对自己的问题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最大的,你,远比想像的强大,只要你愿意给自己展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