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映丹(秋心)
书稿内容,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欢迎出版社联系。
在婚姻经营课程上讲到这个环节的时候,常常都会故作神秘地问学员:“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胖吗?”结果不无例外,都说不胖,瘦,这是事实,因为虽然我的身材已相比几年前胖了点,但仍然是属于瘦的类型。
于是再问她们:“那我现在有个不情之请,想请你背我出去旅行,行吗?”
结果往往哄堂大笑,但答案也特别统一:“不行。”她们的解释也很一致:老师,虽然你瘦,可是背着你出去太别扭了,而且背一会还可以,背着一起去旅行那就实在太痛苦了,体力接受不来啊,除非你受伤了——可是如果是受伤了,就不需要旅行了吧!
我接着再提问:“那如果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去旅行呢?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这下大家都同意了,因为看起来和我一起旅行应该是值得一试的体验,而且在旅途亲密的接触中不但能了解我更多,也许还能得到我更多的帮助。
这个故事,在我讲了两年的婚姻经营课程上常常重复,答案也几乎没多少变动。当人们能够客观地看待事情时,答案也往往更容易合情合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人们不但当局者乱,更缺乏大局智慧。两个伙伴一起旅行,知道不能一方背着另一方,因为不应如此,也因为清楚这不是“健康”的旅行行为,可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婚姻,何尝不是一趟人生的旅行呢?在我的眼里,我们的人生就好比一趟长长的旅行,伴侣就是我们人生的旅伴,沿途风景和艰苦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世上从来没有一个人没有经历过任何磨难),重要的是你身边是否有个好旅伴。好的旅伴不但能独立行走,而且能陪伴你发掘无处不在的风景,并使你在承受挫败打击时得到支持和温暖,获得面对的力量。
只是很遗憾的,中国式婚姻里存在着很多观念认知上的错误,如婚姻的背负观:男人娶了老婆就要对她负责,如果家庭不幸福妻子不快乐就是自己的失败和责任,所以男人在传统认知里仍然残留着“背“旅伴的观念余渣。而中国的女子,更绝大多数存在着托付心态,嫁给一个人,便认为找到了对自己终生(人生质量、幸福快乐)负责的人,从而坐在角落里静等对方背,最多是减减肥让对方背得没那么辛苦。
曾处理过一个案例,夫妻因婚姻面临解体而求助。女事主人到中年风韵犹存,但眉心紧锁,琼瑶式气质甚重;其夫眼神无奈,除了沉默和偶尔的叹息外表情已经甚是麻木。他们的故事也颇有琼瑶味道,夫妻二人是大学同学,妻子是省城里长大的娇娇女,丈夫则成长于小城镇,美貌的妻子当年有众多的追求者,其中不乏条件优越的权富子弟,他在追求者中毫不显眼,但意外的是她却被他的真诚和踏实打动,从而成为他的女友。大学毕业时面临取舍,男方被分配来广州就业,女方本可留在本地当公务员,但为了爱情,她不顾父母亲人的反对,放弃了甚好的工作随他来到广州这座陌生的城市。
最初的甜蜜之后,随着孩子的出生,夫妻之间开始矛盾丛生。丈夫事业处于发展期,同时也致力于兑现当初给妻子和其亲人的承诺:给她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幸福生活,所以绝大部分精力都奔忙于事业发展上,读书、评职称、加班、应酬,常常深夜才归家,夫妻二人明显缺乏共处时间和足够的交流。妻子到广州后为辅助男方发展照顾家庭为主,只是找了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很多时间花在家和孩子身上,同时也因为从小家境良好优越感强,自尊心强烈,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缺乏主动拓展生活圈的欲望和能力,所以生活越来越单调,面对育儿和家庭生活的枯燥,丈夫的缺乏关爱,渐渐怨声载道,夫妻二人争吵连连。初期因为孩子幼小需要照顾所以更多停留在言语上的冲突,多年后男方不堪重负与同事发生了婚外情,因之夫妻一起寻求帮助作最后的努力。
在处理个案中,印象最深的是男人的无奈:“确实她是下嫁于我,但这么多年了我为了证明我能给她好的生活,我一直在努力,看,现在我们在广州有一百多平方的房子,有车,有足够令生活无忧存款,可是不论我怎么努力,她总是不理解不支持而且怨气冲天。她照顾家庭辛苦,我请保姆,她嫌保姆做不好;让我妈来帮忙,她和我妈合不来,三天二天上演家庭闹剧,我介绍朋友同事给她让她多些节目,她不愿意见人更不乐意主动和人交往...不论我怎样努力,她总有理由证明我是亏欠她的,我没有为她的幸福尽职,当年让她幸福的承诺永远也实现不了!我真的很累了...“
而女事主则说:“我当年为了他放弃了诸多条件优越的追求者,离开了生我养我的父母和从小成长的城市,放弃了很不错的工作,可是十多年过去了,他却让我过得这么不快乐不幸福,我真的很后悔我当初怎么会选择了他!我还以为他这么老实这么努力,一定是个能托付终生的好男人...“
姑且不论男人的“背负”心态带来给其自身的痛苦和压力,这个个案里最大的杀伤力就是女事主的:我下嫁于他,所以他必须使我快乐,他是我人生幸福与否的直接责任人。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成年人,选择怎样的男友并与他走进婚姻的殿堂,你是自愿的,在这过程没有人持枪威胁你,那么为何最终这共同的选择只成了一个人的责任?更何况就算他愿意,也没有人能对别人的幸福快乐负责任,因为每个人的价值系统不同,每个人对幸福和快乐的定义也不同,别人不是你,又怎么知道你幸福快乐的标准?更何况就算知道,人从本能出发,每个人顾全的都首先是自己,也则是说,如果有快乐和幸福的机会,每个人首先也会给自己,为什么要给你?所以作为成年人,你首先要学习的品质就是对自我负责,因为没有人比自己更懂得照料自己,也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靠一个人的努力没办法谱写出真正的幸福。
常常会在这节的课程上运用两个比喻:攀藤花和连理树。把婚后丧失自我、人生喜怒哀乐全寄放在丈夫和孩子身上,缺乏身心独立的女子比喻成攀藤花;把身心独立但情感上与另一半相互依恋的人形容成为连理树。可惜的是作为选择题时很多人都选择了连理树,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女人却变成了一株攀藤花。
很多年前就在文章里强调过一句话:独立的人才能相爱,不独立的人只能相互依赖(或依赖别人)。婚姻关系里的一对伴侣,就好比旅程中的一对伙伴,是要形成背负关系把自己变成一株攀藤花缠绕着别人才能生存,还是要一起成长进步,各自独立但地下深埋的根连缠绕相连,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与外界无关,但与自己的幸福有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