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家画报》专访章明:商业有道,艺术难求

标签:
优家画报章明专访郎在对门唱山歌娱乐 |
分类: 私人影话 |
独家专访《郎在对门唱山歌》导演
章明:商业有道,艺术难求
文/许倩,原载于《优家画报》133期
优家:在影片两天的放映中,媒体和评论人发出了褒贬不一的声音,有影评人打满分,称之为新世纪国产片“神作”;但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你怎么看这种两极化的评价?
章明:“神作”千万别这么说,这是要置我于死地,我相信是媒体的好意,但对我来说压力太大,这样讲的话,我以后的电影都没办法拍了。电影的主线其实很清楚,这些犬牙交错的人物关系,是县城里的对立关系,也反射出家庭关系,是很现实的展现。
优家:《郎在对门唱山歌》应该是一部命题作品,在创作上会有很多限制吗?
章明:是,有来自政府的、投资方的、自己的,还有观众的,很多复杂的要求。不过就是因为是命题作品,才更要让大家看得懂。
优家:听说这部影片的成本非常小,是不是也希望降低观众对电影的期望值?
章明:制作费大概400万左右,我拍了42天。后期发行就不知道了。不光是降低成本,从各个方面都降低,这样观众才会有惊喜。
优家:没找到合适的大明星来演?
章明:我一直喜欢用新人,他们身上有很多质朴的东西。其实找到一个合适的挺难的。我还是很宠爱他们,不是特别要求他们,就像让冯冈剪头发,我本来是要求他剪成像我这样的板寸,后来他不同意,也就算了。
优家:从《巫山云雨》、《谜语十七小时》再到这部《郎在对门唱山歌》都在水边拍摄,导演是不是对水有特别的感觉?
章明:对,你说的没错,我对有水的地方特别有感觉,有山有水、依山傍水,多美。而且水这边和水那边,有一座桥连着,也有一种距离感。
优家:电影中,在火车上那一幕,先是虚焦,直到张学峰的出现才是实焦,这种处理是不是有特别用意?
章明:这是一种电影语言,我要给它一个空白,才交待时间,4年之后。其实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电影后半段其实是拍到2014年的。
优家:那后面的故事,是不是女主角的想象?
章明:这里面确实有很多小漾的想象,明的就是他们在山上采风的时候,小漾幻想冯冈在河边弹钢琴。有的地方的想象不是明着来的。存在多义性的解读。
优家:这个电影的题材其实挺适合拍成电视剧的。
章明:是,但是做电视剧跟电影差别很大。
优家:除了2001年的《秘语十七小时》,您的作品几乎再没上过大银幕公映。
章明:所以也希望这部电影能在大银幕上正式放映。中国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艺术院线的发行渠道,制作方也很无力,这样的电影需要发行方认识到其价值,提供一定的空间,才能让观众看到。
优家:当年的“第六代”导演几乎都转型拍商业大片了,你对此怎么看?
章明:各处山头,百花齐放嘛,也是个好事情。拍电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要让别人把你归为一类。我虽然一直在学校教书,但接触社会挺多的。我也看到许多现在的电影,常常诧异这是我们的生活吗?这些片子不能吸引我。我想在电影上,保持艺术个性是很难的,所以我情愿待在书斋里。这种有多种任务要求的电影都能拍好,拍摄商业片不成问题。
优家:那你教学生拍什么电影?
章明:直接教他们拍商业电影,因为艺术性这个东西是教不来的,商业电影却有一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