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联与老鬼

(2006-07-15 00:20:00)
标签:

杂谈

要暧昧三联,还是血色老鬼?
这里的三联,指的是目前市场上的《三联生活周刊》;而老鬼,指的就是女作家杨沫的那个儿子。
如果还需要补充的话,那就是杨沫就是写出小说《青春之歌》的女作家,而他的儿子笔名老鬼,有《血色黄昏》、《母亲杨沫》等著作
首先把三联和老鬼搞一块的,不是我,而是我的一个老同事。在他家的书架上,《三联生活周刊十年》和《母亲杨沫》摆在了一起。
许是机缘,我恰好同时借了这两本看起来都很不错的书
如果让人评价《三联生活周刊》,就如三联中人回忆过往十年一样,可以编成书,却很难写得通,读得懂。三联究竟是什么,怎么发家的?那本书读后,我还是没看懂。给我影响最深的,居然是其前雇员巫昂的冷嘲笔锋
我喜欢在“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多角合欢中的冷嘲,和冷嘲的人。《十年》给我的印象,仅此而已
那就谈谈这本周刊吧。我宁愿用一个男人来形容我看到的《三联生活周刊》:男子,上海男人,爱抹高级头油的上海男人,爱抹高级头油、口齿不清的上海男人
这本周刊号称小资,而小资一般都是精明的、撇清的、暧昧的。做为一份半消遣类的周刊,三联是一本很成功的厕所读物。对非宏大叙事,需要开小组会讨论的出版物来说,厕所读物的名号,其实是最隆重的赞赏
新闻原教旨主义者看三联,大抵会很失望。三联的新闻策划,很会帮衬热点,却缺少一种大版图的规划,也没有可以揣摩出的报道主线。只要好卖又趁钱,三联可以把农夫山泉的广告,写得比魏征的《九成宫醴泉铭》更神乎其神,当然也会为一群大脑发育失衡的超女fans大捧臭脚。
《三联》不为历史记录,不讨好新闻学,她只写给她认为小众读者们应该看到的东西。——高级头油,不需要抹给每个人——也并非每个人都需要
通过三联看社会,你会越来越糊涂。在这叠铜版纸所造就的拟态环境中,情趣和消费构成了人生。即使一场幼儿园的纵火案,也不妨你端着一杯血统高贵的咖啡,边咂边读
谁叫你是小资呢?
用新闻眼看,三联无疑是口齿不清的,可惜很多新闻人爱买
《母亲杨沫》最让人震惊的,是儿子毫不避讳地谈起母亲的几个情人。还有,他说母亲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母亲有情人,儿女感到耻辱;母亲再坏,也是母亲。这都是中国人的传统。
传统好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母亲有无情人,那是母亲个人的事。母亲是母亲,但却并不意味着她做的任何事都符合母亲的伦理身份。
武断地说每个人的母爱都很伟大感人,是对缺少母爱人群的强奸。至于说某集团是母亲,某国号是母亲,再害人也是国民的母亲,以此要求我们“儿不嫌母丑,儿不记母仇”的人,不是野心家,便是野心家的走狗
老鬼的笔法很粗,如果去三联做记者,两个星期都会被朱伟赶走。不过,粗砺豪放,不加检束的笔触,正适合写回忆录。
前几天,一个新华社的老记者劝晚辈们要有“史家情怀”。他真的不如直接劝大家去看看老鬼的书。丁是丁,卯是卯,母亲的情人他都抖出来,倘若太史公重生,也就这力度吧
读完这本书,我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程度,狠狠地迈了一大步。想清楚那群人如何活过一生,必须看这样的书
而如果让三联做杨沫的专题,将会做成何等模样,实在不敢想象
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会像老鬼那样让人难受。
真实,是可怕的,让人难受的。真实就是“大光明前不光明”,真实就是上海男人优雅走过的那个浑身流脓的乞丐
在小资看来,乞丐不会流脓,只会吟诗,是纯粹的漂一代。
小资们不施舍乞丐,他们买本三联攥手里,活着才实在
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往往是歪理邪说。关键是,我们很多时候,连直面母亲的勇气有没有,更别说历史和社会了
扭头做小资,埋头看三联,是个不错的选择
老鬼并不一定比三联高尚。做为资本控制下的出版物,三联如何做,都是朱伟们的自由。市场上,更消费,更小资的读物多的是
为了赚钱做媒体,不卑鄙,但也称不上高尚。当消费时代的娱乐号角一阵响似一阵的时候,我猜不到结果,却看得到进程:血色黄昏不是血色,那是玫瑰红,法国原产的葡萄酒红。信不?要不让沈宏非写个专栏考证一下
经常看着报纸,听着电视发懵:这TMD的是我们的真实人生吗?
没人告诉我们,朱伟听欧洲古典音乐了,老鬼移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