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一)信息化(1)信息化给语文教育诸多的启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2)必须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3)必须培养学生具有高效快速地阅读与表达能力。(二)全球化(1)全球化也给语文教育新的启示,语文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2)面对多元文化,我们首先需要的态度是尊重和理解,增进国际理解,尊重多元文化。(3)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是全球化社会中现代公民之必须。(4)经济全球化特别需要规则与法制。(5)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智慧,都应进入语文课程的视野。(6)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三)个性化(1)语文教育也应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2)语文教育有责任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解放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的境界,培养健全人格。
2、课程功能的转变?(1)课程功能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改革的目标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功能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2)从注重传授知识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3、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1)文化熏陶。民族语言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对名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2)发展语言。(3)启迪智慧。(4)价值导向。(5)陶冶情操。(6)发展个性。
4、新的课程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名族化。(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新的目标体系?(1)九年一贯整体设计:A九年一贯统筹安排。有利于明确义务教育的责任和要求,有利于中小学教学的衔接。B总目标恰当简明。C、阶段分明,大体有序。(2)五大板块协调一致。A、追求综合化。B、增强时代性。C、整体提高,协调发展。(3)三个维度有机融合。A、知识与能力的整合。B、过程与方法的意义。C、三维融合的境界。
6、汉语拼音教学定位的变化?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
7、汉语拼音教学目标的调整?(1)不再要求直呼音节。(2)声母、韵母、音节只要求熟记,不要背诵。(3)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
8、汉语拼音教学策略的优化?(1)形象化。情景图示法、实物演示法。(2)活动化。拍手记忆法、做拼音头饰、角色扮演法。(3)情景化。故事创境、情感激发、媒体辅助。(4)生活化。创设拼音化教学。(5)注重联合。
9、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调整?(1)重视兴趣习惯。(2)“识”与“写”要求分开。(3)低年级应“多认少写”。
10、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的优化?(1)识字教学:A、探究心理,激发兴趣。(儿歌识字、字谜识字、形象识字“做动作、画图画、说故事”、连环识字.B、改革方式,提高能力。(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探究识字)C、拓宽渠道,识用并举。(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D、凭借字理,发展思维。(2)写字教学:A、培养习惯(“三定“:定寸、定位、定点)B、加强指导(常规性指导、规律性指导)C、训练速度D、改革评价E、体验美感(在指导中发现美,在临摹中实践美,在讲评中鉴赏美)
11、阅读教学理念的发展?(1)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12、阅读教学目标的丰富?(1)注重个性体验(2)突出阅读兴趣(3)加强阅读积累(4)重视能力培养(5)尊重个体差异(6)鼓励合作交流(7)重视习惯培养(8)强调联系生活。
13、阅读教学教学策略的优化?(一)更新教学理念
(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2)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3)阅读的过程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二)培养阅读能力(1)加强朗读和诵读(正确示范、体会感情、提示难点、读后评议)熟读成诵)(2)强化体验,注重感悟。A、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B、给予选择的自由C、珍视独特的体验。D、适时点拨与指导E、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3)注重积累,形成感悟。A、增加背诵量。B、拓展阅读面。(三)创设自主阅读过程(1)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2)变革学习方式:A、合作学习、B、组织讨论(抓有疑处、抓分歧处、抓关键处、抓矛盾处)C、开展活动(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4、写作教学定位的变化?课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5、写作教学目标的调整?(1)鼓励“自由表达”(2)珍视“独特感受”(3)强调“真情实感”(4)淡化文体意识。
16.写作教学策略的优化?(一)激发兴趣,培养乐写心理。(1)适当降低要求(2)少些命题作文(3)鼓励写想象文。(二)丰富感知,积累写作材料(1)指导观察生活(2)开展各类活动(3)进行广泛阅读(一是手机妙词佳句,二十编自己喜欢的“优秀文集”)(三)张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1)多写放胆文。(2)多奇思妙想。(四)注重实践,优化写作过程。(1)创设写作情景(参与活动、角色体验)(2)再现生活情景(3)开放写作空间(4)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评自改、同学互评互改、依托网络评改)(5)多渠道创造写作机会。(五)重视交流,分享写作乐趣。(1)提供舞台,享受展示的快乐。
17、口语交际的地位?(1)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2)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2)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3)口语交际比写作更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比书面交际更富有亲切感。
18、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整合?(1)时代性(2)互动性(3)基础性(4)生活化(5)连贯性(6)关注情感态度。
19、教学策略的优化?(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1)语言创境(2)媒体渲染(3)角色扮演(4)实物创境(二)加强互动,提供交际机会。(1)创设平等和谐的互动氛围。(2)设计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三)开放空间,拓宽交际渠道。(1)融口语交际于语文课堂之中(2)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3)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
20、综合性学习的意义?(1)综合性(2)生活性(3)过程性(4)个性化。
21、综合学习的方式?(1)问题—解决(2)观察—表达(3)活动—探究
22、综合性学习的指导?(1)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2)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的是开发利用学习的资源和创造学习的机会。(A、开发与语文课程相关的其它课程的学习资源,进行跨学科的学习。B、开发与语文课本中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2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信息素养(2)有利于提高基本技能(3)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
24、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激发识字兴趣(2)丰富识字资源(3)提高识字效率(A、展现演变过程B、比较形近字异同,提高对字形认识的准确性C、展示笔顺,形成规范)
25、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教学?(1)创设情境(2)自主探究(3)协作学习(4)自主创造
26、基于网络环境的作文教学?(1)利用网络建立“写作素材库”(2)利用网络优化课堂作文教学(3)利用网络优化习作讲评修改
27、基于网络环境的综合学习?(1)网上游戏(2)专题研究(3)发表习作(4)远程交流
28、课程评价不同的评价目的?新课标“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9、优化评价策略?(1)单项和综合相结合,注重综合的评价(2)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形成过程的评价。(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4)关注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5)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6)鼓励探究创新,优化评价方法。(题型的开放、命题的开放、多套试题、允许多次考试、自主展示学习成果、多向互动性、全员参与性、学习驱动性、评价及时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