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意义
(2009-09-24 11:12:24)
标签:
具体形象思维数学教育幼儿思维能力育儿 |
分类: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意义
数学作为普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能为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创造理的条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
一.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初步知识主要包括:
感知集合及元素
认识10以内数和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初步学习10以内加减法
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
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量,以及空间方位和时间方面的一些简单知识
初步技能主要包括:
对应,计数,简单加减和自然测量等。
幼儿学习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与小学数学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小学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数的最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幼儿学习的仅是为这个基础知识和技能做准备的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这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只起着数学的启蒙作用。
二.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智力一般是指由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等组成的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部分。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是多途径的。向幼儿进行初步数学教育却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一作用,主要由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辩证性以及广泛应用性等特点所决定的。
幼儿数学教育中发展幼儿思维的具体要求:
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通常所指的使幼儿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幼儿对待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前提。它体现了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对待智力活动的态度和主观愿望,是保证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非智力因素。
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有关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幼儿初步数学概念的获得,首先应充分依靠具体形象思维。例如,运用不同材料,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多次反复感受到同样数量的多种物体,在取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抽象出它们在数量方面的共同特征,会正确点数并说出总数,达到初步理解某数实际含义的目的。这是依靠具体形象思维的结果,是在具体形象思维基础上最初步的数抽象。思维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是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具体形象思维,但与具体形象思维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这是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力所能及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即反应的快与慢。灵活性指思维的灵活程度,即善于改变思维的方向,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灵活运用知识。
幼儿数学教育应把发展幼儿的智力这一任务放在显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幼儿所能接受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然而在幼儿获取数学知识过程中,成人对幼儿所着意启迪的思维能力却能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长期的积极的效应。
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般说来,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成人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的。引起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适合幼儿水平的学习内容。内容的要求应是在幼儿原有知识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掌握的,过难过易的知识都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一切数学活动的组织,均要让幼儿付出智力上的努力,尽力独立完成任务,才能吸引儿童。游戏活动,启发式教学和操作探索等是引起积极思维活动的重要方法。
三,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和教学形式的新颖性。要避免单纯依靠外部因素的刺激和吸引,单纯依靠玩具材料,游戏的花样翻新来迎合幼儿的好奇心,而不顾及数学知识及智力上的要求来引起兴趣的片面观点。教具的应用要服从具体的教学要求,不是越多越好。
在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应有意地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有调理,能克服一些困难和有始有终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是和学习的兴趣相关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准备工作。
四.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在和周围人们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数学活动中与周围的人,以及物质材料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幼儿的积极思维的活动,促进幼儿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幼儿的数学活动中,离不开可供操作的物质材料,如各种实物,玩具,图片,卡片等。对材料的操作,能使儿童具体的理解数学概念,直觉地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及它们的关系等等。这一点,恰恰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及其符号所不能比拟的。
以上几个方面,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渗透,而且是在统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