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中三大核心要素:需求、供给、成本
(2022-05-11 12:40:39)| 分类: 寻找20倍股 |
1)需求是最主要的核心要素
电站装多少决定了用多少组件,也就决定了整个制造端各大环节包括辅材的用料。
电站端的需求的核心因素主要是政策(能不能建)和经济性(愿不愿意建)。
第一个阶段:06-11年,快速成长期,装机增速在80%以上 欧洲占全球光伏比重60%-70%,核心是德国
第二个阶段:12-18年,发展增速在30%-35%,欧债危机,12年欧洲退出之后,主要靠中、美、日
第三个阶段:19年至今,增速在20%-25%,后续增速可能会提升
18年531之后国内装机降低,19-20属于过渡期,21年正式进入到平价,装机提升,全球需求遍地开花
2)供给端
供给跟随着需求走,相对滞后,形成错配,主要看需求的周期以及供给端成本的曲线,
逐步往龙头企业走,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
3)成本
一直是光伏企业最关注的竞争差异点之一
4、选股思路
主要看政策和基本面两个因素
企业的共性特点:
1)行业景气度好的时候,大家都有超额收益,比如2017年、2020年
2)布局新技术方向,比如电池新技术及储能方向的拓展
3)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战略上的前瞻性+后续的精细化管理
整个行业β很强,近期细分景气:逆变器户用+储能;其次,新技术方向的突破具备行业α收益,包括电池+储能
主要股票标的(注意:这是长江电新的大股池,并非本星球的推荐):
硅料:通威、大全、新特、保利协鑫等
硅片: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上机等
电池+组件多为一体化:隆基、晶澳、晶科、天合
电池:通威、爱旭等
电站:晶科、正泰、中来、林洋等
辅材:金博股份、天宜上佳(热场)、福莱特、信义(玻璃)、福斯特、海优(胶膜)、阳光、锦浪、固德威(逆变器)、中信博(支架)
设备:双良节能(硅料)、晶盛机电、连城数控(硅片)、迈为、捷佳伟创、帝尔激光、金辰(电池)、奥特维(组件)
光伏行业2021年报及2022Q1季报总结:
整体来看:
2021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4%,光伏板块实现营收4224
亿元,同比增长54.3%,实现归母净利润514 亿元,同比增长139%。
2022年Q1,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3.21GW,同比增长148%,光伏板块实现营收1393
亿元,同比增长83.6%,实现归母净利润202
亿元,同比增长110.9%。主要系2022Q1国内分布式+国外印度抢装,导致行业景气度超预期上行。
分环节看:
年度层面:
1)毛利率显著向上的环节:硅料,预计2022Q4 进入价格下跌周期;
2)毛利率显著向下的环节:电池片(价格传导能力弱)、胶膜(上游EVA涨价)、玻璃(上游涨价+价格下跌);
季度层面:
1)毛利率边际向上的环节:硅料(供需格局好)、硅片(价格传导顺利)、电池片(开工率提升+上游让利);2)毛利率边际向下的环节:胶膜(上游涨价+产品价格下行);
费用层面:
1)逆变器环节: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加快扩充渠道,增加研发投入;
2)硅片环节:研发费用率提升,主要系企业寻求更多布局。
此外,重点关注海外市场:
欧洲能源危机下光伏装机量快速提升,行业需求有望延续。海外销售渠道分为两种模式:分销商和直销,从销售端来看,隆基、晶澳和晶科在欧洲的出货会比较好,尤其隆基在欧洲当地的本土化销售做的很好;从产品端来看,晶科的TOPCON是今年的亮点,海外对TOPCON的接受度比较高,晶科依靠TOPCON市场份额会提升,可能最先在中东地区显示出来。海外市场未来的格局会相对稳定,由于组件壁垒门槛较高,新进入者很难进来。分销商对组件品牌要求很高,头部企业的海外市占率会逐步走高。
其次,海外的光伏制造能力:美国、欧洲、印度、中东等地很难脱离中国建立本土的光伏制造产能。东南亚有些国家对环保要求较高,也难建立拉晶硅料这些产能。
未来展望:
印度市场及俄乌局势是光伏Q1、Q2排产及出货量持续较好的关键因素,叠加中国在2022Q2强化基建,以及2022H2硅料产能释放后产业链整体将降本,光伏行业在今年的新能源板块投资中将获得较好的相对收益。
继续看好一体化组件环节,学有余力的同学,Q2可以关注利润边际好转的胶膜及逆变器环节,以及布局欧洲户用储能、光伏的出海企业
前一篇:人民币贬值原因
后一篇:连续杀跌后止跌反弹次日走势分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