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与否将成为炒作焦点
(2009-10-31 07:03:31)
标签:
财经经济gdp美股非常手段美国 |
港股直通车--《中国证券报》
http://paper.cs.com.cn/html/2009-10/31/content_48510.htm
□郭信麟
港股周五终于迎来反弹,给下跌了几乎整周的股市带来一些安慰。恒指在美股的带动下劲升接近500点,但是下午明显有点后劲不继,收市后恒指期货出现大幅低水,恐怕对下周来说不是个好兆头。当然,如果美股周五能继续保持升势,则另当别论。
美国第三季度GDP表现好于预期,令全球股市弹冠相庆,看来龙头大哥的地位依旧不改。不过GDP的恢复增长也带来不少疑问。
首先,汽车因素对本次的增长贡献最为显著,如果扣除此项因素,只增长1.9%,而推动汽车行业气势如虹的是美国政府对汽车的“以旧换新计划”,但是这个计划传说要缩小规模,那么下一季度的美国经济增长恐怕不能再寄予厚望。说到底,是非常时期用了非常手段“挽救”了经济,但是非常手段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关键是这种量化宽松的政策能长期维持下去吗?如果GDP增幅不错,市场会产生对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疑虑,除非大家认为目前美股表现与经济相符,而没有多少受到流动性的推动,否则美股的调整势在必行。
总之,对股市来说,可能此刻更需要的是GDP没有预期好,而不是好于预期。在著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发出要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加息的呼吁后,高盛立即跳出来反对说,如果从经济的长远角度考虑,《巴伦周刊》的建议是有道理的,而反对的理由是日本当年过早收紧而导致长期经济低迷。
事实上这个观点很难站得住脚。如果日本当年不收紧后果可能更严重,只是这个假设并没有发生,令这些人能找到借口。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不管你早退还是晚退,结果其实都差不多。高盛不会不明白这点,只是目前量化宽松政策更有利于他们从交易中赚取利润,他们反对的理由绝对不是忧国忧民,其更加看重的是奖金有多少,投资银行家领取高额奖金后,哪管全球金融市场洪水滔天。
美国当局是否部署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下周二和周三的美联储会议的会后声明用词一定会引起市场的极大兴趣。澳大利亚、印度、挪威先后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一方面可能是认为目前的经济表现不错,政府对未来的信心较足,另一方面是通胀抬头。估计美国目前这两个条件都还不够成熟。面对接近两位数的失业率,美国政府底气实在不足。而通胀问题对美国来说,其凶猛程度不大,反正从政府到个人都欠着债,欠债的人是最不惧怕通胀的。不过美元不能面对其他国家的“退出”动作无动于衷,一旦美国仍然故我,美元及美元资产恐怕也不会很受欢迎。因此,美国当局有时候也不得不摆摆姿态,偶尔让美元也“强”一下,但是这样强一下的后果可能令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翻江倒海。
接下来,美元强弱、政策退出都是股市炒作的焦点所在。

加载中…